大城市近郊“农家乐”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彭州市龙门山镇小鱼洞社区为例

2022-10-25 13:02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农家乐小鱼社区

陈 成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都 610072)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而“产业兴旺”排在乡村振兴总要求的第一位,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旅游产业是实施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1]。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契机之一。乡村旅游最早在十九世纪的欧美国家兴起,而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从二十世纪90年代最早由农民自发举行的农业观光旅游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农家乐”“蔬果采摘”“民宿”等乡村旅游模式逐渐发展起来[2]。“农家乐”是最传统的乡村旅游产业形态,20世纪80~90年代,成都诞生了国内首家“农家乐”[3],文章以成都市彭州龙门山镇小鱼洞社区的“农家乐”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发展优势和机遇、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1 小鱼洞社区及“农家乐”的基本情况

笔者于2022年7~8月,在彭州小鱼洞社区进行田野调查,分别在小鱼洞社区的多家“农家乐”居住体验,通过滚雪球的方式深度访谈了小鱼洞社区的书记、村小组组长,以及60位“农家乐”从业人员和“农家乐”的游客,获取了第一手的田野资料,并结合参与观察等方式,较全面地了解了小鱼洞社区“农家乐”的基本情况。

1.1 小鱼洞社区基本情况

彭州市龙门山镇是四川省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4],小鱼洞社区是龙门山镇下辖的社区,原来是传统的农业村,2010年由罗阳村和街村合并为复兴场社区,2020年再由复兴场社区和太子新村合并为小鱼洞社区,经过两次村合并形成了现在的小鱼洞社区。小鱼洞社区位于成都市北部的山区,坐落在彭白旅游环线上,社区总面积6.1km2,有19个村民小组,社区总人口3734人。其中,60岁以上的有750人,占社区总人口的20%,人口老龄化严重。小鱼洞社区共有耕地面积140hm2、林地面积400hm2、土地流转面积78hm2,社区居民经济来源主要是三木药材种植(川芎、黄莲、黄柏、重楼等)和“农家乐”为主。小鱼洞社区还有猕猴桃园区8.87hm2、冷水鱼餐饮37家,集体经济有“鱼凫香山”和“快乐老街”水上乐园项目。

小鱼洞社区是5.12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地震过后,小鱼洞社区的村民利用灾后重建的赈灾资金和人个贷款,即通过“政府补贴+自筹资金”又重建了小鱼洞的房屋。按照相关的文件规定,按人头划拨宅基地的占地面积,家里人口为1~3人可修建90m2;4人可修建120m2;5人及以上可修建150m2。但社区反映灾后重建的设计方案没有给每家每户设计够面积,后来农民挣了钱,有了资金以后,再加上人口逐渐地增多,就不断地补修面积。房屋的重新修建和扩建,让当地“农家乐”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1.2 小鱼洞社区“农家乐”发展概况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小鱼洞社区共有“农家乐”176家,总床位数3552张。有60张床位及以上的“农家乐”只有4家,有40~59张床位的“农家乐”有7家,有20~39张床位的“农家乐”有58家,有1~19张床位的“农家乐”有107家(如图1所示)。因此,小鱼洞社区以小型“农家乐”为主,有1~19张床位的小型“农家乐”占社区“农家乐”总数的60.8%。“农家乐”的建筑风格多以两层楼的民居为主,一楼是砖混结构、二楼是木制结构。娱乐活动较单一,主要是白天棋牌、晚上乘凉和遛弯。饮食方面多以农家川菜为主,常有回锅肉、红烧鱼、凉拌鸡等菜品。

图1 小鱼洞社区的“农家乐”床位情况

小鱼洞社区的第一家“农家乐”是“黄家大院”,黄家大院是由黄姓三兄弟共同经营,在地震之前就已经开始营业、地震后,通过扩建和打造,成为目前小鱼洞社区规模最大的“农家乐”,总床位数165张、从业人员8人。其中,有10余间房屋是由固定的游客集资修建,只能由出资游客居住,其他房屋可供对外预定。黄家大院经营有道,在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以后,其他农户争先恐后的模仿其经营模式,将自家的空余闲置房打造出来作为“农家乐”招揽生意,2015~2016年小鱼洞社区开始兴起“农家乐”风,几乎家家户户都成为了“农家乐”。

小鱼洞社区“农家乐”总从业人员390人,平均每家“农家乐”有从业人员2.22人。“农家乐”的定价在1500~2200元/人/月不等,或者50~120元/人/d不等,均以人头来计算价格,大部分“农家乐”都包吃住,少数“农家乐”仅提供住宿。另外有四家非传统型“农家乐”的价格在268~378元/间/d且不包吃住,其配套设施比传统“农家乐”稍微高端一些,和民宿的经营模式雷同,但因为规模小等问题,也被归类为“农家乐”。例如,“半糖coffee民宿”仅有6间客房、12个床位,不具备民宿最基本的条件(民宿要求最少14间客房),档次也低于民宿标准,仍然被划归为“农家乐”。

目前,小鱼洞社区已经有意识地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对“农家乐”进行“风貌改造”。“渔窝子”是第一个风貌改造点,由社区请专家进行设计,从2022年1月开始,耗时2个多月,农户自己出资30万元,将房屋老旧翻新并且加入绿被植入,社区还拨付了“先行先试”的奖补费,打造过后的“渔窝子”菜品涨价了,但优美的就餐环境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这是小鱼洞社区提档升级的好开端。

2 小鱼洞社区发展“农家乐”的优势与机遇

2.1 区位及气候优势

小鱼洞社区区位优势明显,周边景区较多,附近5km内就有宝山旅游景区(4A)、太阳湾风景区、熊猫香山、回龙沟风景区、白水河国家自然风景区等自然风光,依山傍水,居住在小鱼洞社区,出门散步就可以看自然风景。20km内还有海窝子、白鹿音乐小镇等景区,这些独天得厚的条件吸引近郊游游客前往。并且距离有着2000万人口的超大中心城市成都市区较近,直线距离在100km以内,车程在1.5h左右,交通条件便利,是成都市民近郊游不错的选择。小鱼洞社区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平均海拔1400m,年平均气温15℃左右。7~8月平均气温21℃,尤其是早晚较凉爽。因为纬度原因,当地还没有蚊虫,所以每年夏天来小鱼洞避暑的游客一波接一波。

2.2 成本优势

小鱼洞社区的“农家乐”房屋为自建房,且都不用缴纳税收,人力成本低。“农家乐”多以当家的夫妻两人为主力,在旺季会叫来一些“临时工”帮忙,多为自家亲戚,没有薪酬无偿干活,仅包吃住。亲朋好友的帮忙让人力成本大大降低。成本的低廉也使得农户经营的传统“农家乐”价格便宜,吸引了大量退休群体。

2.3 政策红利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提到,“要通过集合各方动能、打造乡村旅游、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政策[5]。”国家明确了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这也是小鱼洞社区“农家乐”发展的方向。2021年,龙门山镇的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强化规划引领,形成“一廊”“两心”“三区”的城镇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格局。“三区”中明确要以渔江楠村、大湾村、小鱼洞社区、龙源村、草坝村为组团的“三九大”旅游高标准服务区[6]。龙门山镇镇政府将小鱼洞社区纳入了乡村旅游高标准服务区的范畴,说明当地政府已经具体化如何推动小鱼洞社区“农家乐”的发展,明确了其发展走向和标准。

2.4 市场潜力大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止2020年11月1日,四川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163804人、占四川省总人口的21.7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167600人、占四川省总人口的16.93%[7]。而国际上的标准是,当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是老龄化社会了。四川省的老年人口比例远远超过这个标准,已经是深度老龄化社会。有闲有钱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口群体,就是大城市近郊游庞大的客户群,小鱼洞社区绝大部分游客都是四川省内老年人,四川省老龄化的加剧预示着小鱼洞社区的乡村旅游市场潜力加大。同时,小鱼洞社区有很大一部分客源是老人专程带小孩来乡下避暑,而全面三胎政策的实施,也间接推动了这种“一老一小”的近郊游模式。

3 问题与挑战

3.1 基础设施较差

小鱼洞社区“农家乐”基础设施较差。首先,农户开的传统“农家乐”全都没有空调,只提供风扇,遇到恶劣天气以后,时常停水。例如,笔者访谈的“吴四姐农家乐”“相亲想爱农家乐”等,均为非24小时热水供应,只有早晚提供热水洗漱。“农家乐”使用的恒温电热水器,不能同时满足多人需求使用,很不方便。生活用水是山泉水,虽然不收费,但只要下暴雨,山上就会出现淤堵,导致停水。笔者在“崔姐农家乐”居住的半个月时间内,经历4次水。每次半天以上。其次,“农家乐”的住房条件十分简陋,居住体验感较差,床铺也没有标准化消毒和清洗,整体卫生条件不达标。例如,“鑫鑫农家乐”装修时由于资金有限,材料购买较为便宜,几年经营下来,地砖表面已经“伤痕累累”;床、床垫、被子和被套等也是老板借钱买的“廉价物”。目前,一些床垫已经损坏,但“农家乐”经营业主也不愿花钱提升住房品质。小鱼洞社区的“农家乐”普遍是这种情况,导致其虽然发展了数十年,但仍然停留在低端消费水平。最后,小鱼洞社区“农家乐”的老年群体虽多,但没有任何方便老年人的设施设备,老年人在沐浴、上厕所的时候极容易滑倒摔跤,后继就医也极为不便。

3.2 经营的季节性强

小鱼洞社区的“农家乐”每年6~9月是旅游旺季,很多中老年人会前来避暑,7-8月会出现接待能力严重不足的现象。其他月份都是淡季,淡季时间长、没有生意,“农家乐”处于闲置状态,旅游资源利用极不均衡,浪费极其严重。淡季的时候,农户中的青壮年大部分会外出打工,老年人会在家务农,“农家乐”会有很多房间空出来,由于长时间不居住,到了旺季的时候,很多游客会反映房间内霉味很重。

3.3 经营者观念落后

小鱼洞社区的“农家乐”绝大部分都是农户自己在经营,经营理念较落后。没有注重长远利益,品质提升不足。房间配置不灵活,思维局限性较大。在“农家乐”的宣传方式上也非常落后,大部分都是熟人介绍、口口相传,没有利用“去哪儿”“美团”“抖音”等app或其他新媒体方式进行宣传。

3.4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小鱼洞社区的“农家乐”缺乏成体系的标准化管理机制,管理随意性强,入住不需要证件登记,住宿费用全部由农户口头规定。笔者在田野调查的一个月时间内,看到了多次因房间分配问题、消费金额问题、车辆停放位置等问题引起的纠纷,这严重影响小鱼洞社区的乡村旅游的形象,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其乡村旅游的发展。

4 对策建议

4.1 强化管理规范机制

“农家乐”应该按相关规范、标准等制定出明确的管理规定、服务规范、质量标准等规章制度,使其乡村旅游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对住宿和餐饮明码标价,增添方便老年人的设施设备,划清各自车位范围。制定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对应策略,清理没有健康证的“临时工”和“童工”,提升“农家乐”的住宿和餐饮卫生标准,对入住游客进行身份登记,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4.2 强化环境风貌改造

政府应加强对“农家乐”环境风貌的改造,鼓励“农家乐”经营者积极参加社区正进行的“以点带面”风貌改造试验,关注议事会上的宣传,提高“农家乐”环境风貌的档次,提升客户消费标准,增强居住的舒适感,提升餐饮的卫生标准。通过风貌改造来提升“农家乐”的业态,在创收的同时,又能将“农家乐”提档升级,努力朝大城市近郊游的高标准方向发展。

4.3 强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农家乐”经营者的观念转变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乡村旅游想要更好更快地发展,关键还是要有经营头脑的管理者。社区可以积极引进有旅游管理经验的人才,加强对“农家乐”经营者的培训,积极组织“农家乐”经营者外出学习、考察,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认知水平,加强“农家乐”经营者的思想观念转变。

4.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强对“农家乐”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和补贴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金的投入,制定长期的财政投入和技术支持规划,设立如小额贷款、规划指导、专项资金等支持项目,积极引进相关社会主体参与“农家乐”的各项经营和治理工作,主动引导“农家乐”经营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宣传工作,积极打造“农家乐”的品牌标杆,做大做强大规模、高档次的“农家乐”。

猜你喜欢
农家乐小鱼社区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
农家乐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小鱼
小鱼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