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每一次党代会都曾深刻影响中国的走向。而党代会报告是全面部署未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报告,是开好党代会的关键。那么,这份至关重要的报告是如何炼成的呢?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每一次党代会都曾深刻影响中国的走向。而党代会报告是全面部署未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报告,是开好党代会的关键。那么,这份至关重要的报告是如何炼成的呢?
2017 年10 月18 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一份党代会报告需要多长时间起草?
根据新华社披露的相关数据,党代会报告的起草时间短则9 个月,长则历时一年有余,起草工作多在党代会召开年份年初,或此前一年第四季度启动。例如,党的十九大在2017年10 月召开,十九大报告起草工作在当年1 月正式启动。十六大报告的起草工作则启动较早,十六大于2002 年11 月召开,报告起草工作在2001 年10月下旬便已启动。
一般来讲,起草工作正式启动的同时便会成立文件起草组。2017 年1 月13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十九大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布党中央关于成立党的十九大文件起草组的决定。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担任组长,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任副组长。
1 月17 日,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解放军各大单位、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发出《关于对党的十九大报告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决定对党的十九大报告议题在党内一定范围内组织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同时,还将通过一定方式征求党外人士意见和建议。
2 月上旬,根据起草组的工作部署,9 个调研组赴16 个省区市,就党的十九大报告议题进行调研,召开各级各类座谈会65 次。
2 月20 日至3 月31 日,按照党中央部署的21 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59 个承担部门和单位组成80 个调研组,深入1817个基层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召开1501 次座谈会和研讨会,参会或接受访谈人数21532 人,形成80 份专题调研报告。这些成果为报告起草奠定了坚实基础。
5 月下旬,25 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提交了65份围绕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形成的报告,提供起草组研究参考。
8 月5 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在党内一定范围组织讨论,征求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稿的意见。
截至8 月25 日,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按期全部返回,共计征求4700 余人的意见,收到书面反馈材料总计118 份。其中,中央领导同志和党内老同志反馈意见33 份。
8 月30 日,习近平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与会党外人士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并提交了10 份书面材料。习近平在听取发言后,代表中共中央表示感谢,要求文件起草组认真研究吸纳党外人士意见和建议。
经过汇总、整理,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共提出修改意见2027 条,扣除重复意见后为1773 条,其中原则意见179 条,具体修改意见1594 条。具体修改意见中,实质性修改意见1208条,文字性修改意见386 条。
在提交到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讨论前,文件起草组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写、改写、文字精简共986 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864 条。
10 月11 日,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召开。文件起草组全体同志认真听取全会中委10 个分组和中纪委4 个分组关于报告的讨论发言,连夜召开工作会议,逐条研究修改意见,提出吸纳建议。
10 月14 日,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的报告(草案)。按照习近平对报告起草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起草组认真吸纳各方意见,逐条研究,对许多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对一些重要表述反复推敲。
10 月18 日,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这份凝结了全党智慧和心血的报告摆在了十九大代表面前。
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根据各代表团和列席人员两轮讨论反馈的意见,对报告稿又进行了修改。可以说,直到发布前一刻,报告始终处于修改状态。
10 月24 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党的十九大报告通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即将出炉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与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