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克 史照栋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密切联系群众、有效服务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之举。2018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要论述,落实中央下发的系列文件和历次专题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幸福之花就开在哪里。现在的内蒙古,一幅幅新时代文明实践崭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在11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原野上,处处涌动着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一碧千里的草原;一个个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犹如盛开在北疆沃土上的鲜红的山丹花,把文明馨香播撒进了千家万户,把“共产党好”写在了草原儿女的心上……
聚焦首要 把稳校准“方向盘”
文明实践的文明是“五大文明”,灵魂是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作中,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走深走实走心上狠下功夫。
理论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围绕“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充分发挥讲师团、“理论学习轻骑兵”和“百姓名嘴”等宣讲员作用,全区累计开展志愿宣讲服务1.9万次,培育“家门口唠嗑队”“乌兰牧骑+”“夜宣讲”等接地气宣讲品牌,不断增进了各族群众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文明实践广播站”声声入耳。依托遍布全区的12780个“村村响”大喇叭阵地,建设村嘎查“文明实践广播站”。以标准化内容生产为重点,组织退休采编播人员和播音爱好者,全程以志愿服务的方式组织撰稿、录制、推广等工作。截至目前,制作面向农牧民的广播音频产品155期1053条,实现了党的理论政策等各项宣传内容在农村牧区天天响。
“‘习语金句大家写”浸润人心。以书法创作为切入点,通过现场教学方式,书写、诵读、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经典名句。截至目前,全区共组织集中性活动6500场次,参与群众近18万人次。让群众由被动听变为主动上手参与,从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两个打造”群众性宣传蓬勃展开。推动向“纲”聚焦,精心组织“石榴籽心贴心”“讲好普通话 写好中国字”等系列活动,制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年画、台历。按照有形有感有效的要求,综合运用“看、听、用、赛”等多种方式,普遍开展村嘎查(社区)“文化墙”建设,夯实“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思想根基。
通过中心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志愿者参与宣传宣讲的热情,力量充实壮大了,方式生动活泼了,培育出一大批“讲、诵、播、写、画”等接地气、有温度的工作载体,搭建起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的桥梁,各族群众发自内心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创新方式 壮大志愿“主力军”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关键是要建立起以学雷锋志愿服务为基本抓手的工作运行机制。工作中,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性质和内涵,强化中心(所、站)红色阵地属性,健全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不断充实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力量。
抓好队伍体系建设。加强党对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分级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建强县级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以党员干部为骨干,推动旗县设置8类常备队伍和“N”支特色队伍,乡镇苏木组建特色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在村嘎查组建互助式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目前,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达39091支,志愿者人数达281.97万,形成以总队为中心,横向覆盖各行业系统、纵向贯通县乡村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加强能力素养提升。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中心和培训中心,举办全区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学术论坛,开展线上线下培训,累计培训32万人(次)。今年重点指导各盟市、旗县按类别、分层次、多角度开好“三个会”(开一次现场观摩会,办一次项目大赛和展示交流会,组织一次外出考察学习)和“三个班”(旗直部门单位培训班、乡村干部培训班、学雷锋志愿服务團队培训班),全区培训覆盖率达到94.3%。
完善激励嘉许机制。健全以服务时长为基础、以正向激励为目标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建设村级“文明团结超市”5593个,培育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按照“省市配套、行业为主、旗县统筹、乡村落地”的思路,目前正在着手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志愿者激励嘉许管理办法》。加快《内蒙古自治区志愿服务条例》立法进程,计划年内正式颁布实施。
拓展行业创建试点。八一前夕,联合内蒙古高速集团开展“北疆八千里亮丽雷锋线”主题实践活动,对沿线的103个收费站进行分批次打造,优先在10对服务区开展“北疆八千里亮丽雷锋线”创建试点,设置雷锋岗、雷锋展窗、雷锋驿站等。在呼市、包头、乌海等地积极开展雷锋学校、雷锋街道、雷锋社区、雷锋医院、雷锋村镇创建试点,涌现出了一大批“小雷锋”“英雄小少年”,打造中国娃学雷锋的“大课堂”。
通过中心建设,有效提升了志愿服务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通过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方式,广大干部群众被广泛地组织动员起来,使党在基层的工作力量得到大大加强,工作手臂得到大大延伸,有效破解了群众工作没人做这一难题。
整合资源 构建联通“大中心”
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是简单地挂个牌子、建个阵地,而是要把分散在各个条块中的资源力量整合起来,更好地为党工作、为群众服务。工作中,坚持打基础、做实功,强化责任分工和协同推进,建设融通联动、务实管用的文明实践中心。
推进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标准》《评估办法》《评估细则》,明确实践中心的“19条”、实践所的“十个有”、实践站的“五到位”标准,目前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3个、文明实践所1097个、文明实践站13658个。全区上下以评估验收为引领,上半年开展旗县自评、盟市验收和自治区年中抽查评估工作。截至目前,全区中心(所、站)整体达标率达到99%。
构建整合化平台。抓好“讲教科文卫媒”六大平台建设,盘活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资源27381个。积极推进旗县“四中心”(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贯通,实现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体化服务格局。延伸设立有人员、有项目、有管理的志愿服务点1.8万多个。设计推出内蒙古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形象标识,在基层得到广泛应用,力求达到处处可见、时时有感。
加强常态化联动。健全完善各级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包联挂点机制,自治区党委宣传部12位班子成员各包联一个盟市,实行每季度调研指导一次。推动自治区、盟市各类优质资源下沉,广泛开展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牧区、进社区、进公益组织“六进”活动。同时,督促指导各盟市选派文明委成员单位建立盟市、旗县两级常态化包联制度,累计协调解决政策、资金、设施设备等方面问题492个。
实现组织化动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全局性重点任务中彰显作用。突出表现在助力疫情防控上,自治区建立多部门参与应急联席机制,每逢疫情关键时刻,依托各级中心(所、站),及时进行组织动员。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累计有1.1万多支志愿服务队、42.2万名志愿者参与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志愿服务的温暖力量。
通过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了统筹整合的功能,各级各类、各行各业的资源在旗县得到有效归集,配置组合更活了,使用效益更高了,使中心(所、站)真正成为有人气、有感情、有温度的地方。
精准服务 打出思政“组合拳”
文明实践中的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做好人做好事,而是争取人心的政治建设。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群众干在一起、学在一起、乐在一起,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凝聚群众,进一步密切了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联系。
坚持需求导向。坚持把掌握群众需求作为所有服务和活动的逻辑起点,自治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指挥调度平台”,累计发布群众需求6.1万余条。各地统筹各方资源,通过线下发动志愿者、社区网格员广泛开展“敲门行动”,面对面收集群众需求;线上通过“12345”便民热线、五级微信工作矩阵等方式,精准收集汇总群众急难愁盼事项20.1万个,有效实现供需双向互动、精准对接。
实施精准服务。围绕群众需求设计项目、开展活动,目前全区共实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12.6万个,累计开展各类便民为民服务152.8万次。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四单”运行机制,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指导各级设计制作直达群众手中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明白卡”,累计发放248.3万张,做到优化供给、持续供给。
培育品牌载体。举办全区首届“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选优秀项目95个。着眼满足广大群众普遍性的现实需求,把纾难解困与激发精神力量结合起来,培育打造出有较大影响力的县域志愿服务品牌472个。特别是2021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全区上下统一推出“我帮你”志愿服务品牌,切切实实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
强化思政功能。坚持运用“两把钥匙”,强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育出固阳县“拉话话”、科右中旗“家门口唠嗑队”、乌兰浩特市“党派我来服务”、开鲁县“有事村里(社区)说”等品牌活动。通过广大志愿者常态化进村入户,第一时间和困难群众站在一起,既解决群众的现实困难、又解决群众的思想困惑,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旗帜下。
通过中心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帮办跑腿、“敲火筒子”等平凡小事中,找到了群众工作正确的“打开方式”,化解了一大批社会矛盾问题,密切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坚实。
加强保障 种好基层“责任田”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的一项重大改革。工作中,坚持发挥好党的组织优势,以改革思维抓推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基层工作强起来、实起来。
压实主体责任。坚持“抓书记、书记抓”,明确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功能定位、职责划分、工作流程、人员队伍等,指导县级党委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通过清单制,落实乡镇苏木(街道)党委书记、村嘎查(社区)党组织书记在谋划推动、指挥调度、掌握情况、协调沟通“四个靠前”责任,形成县乡村三级贯通、密切联动的工作格局。
充实机构人员。抓住全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的有利契机,将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旗县级改革项目中,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编办联合印发文件,推动全区103个旗县全部设立实体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共核定人员编制980个。选调33名系统内年轻干部和40名社工专业大学生下沉旗县,帮助开展工作。
扎实抓好指导。把中心(所、站)建设纳入对盟市重点调度的内容,建立市、县“月清单、月调度”制度。策划编印新时代文明实践《案例选编》《指导手册》《应知应会口袋书》《看问推查手册》等辅导读物,及时为基层提供学习资料。成立专项工作组,以“四不两直”方式督导中心(所、站)建设,同时指导各盟市、旗县同步开展抽查工作。
落实投入保障。近年来,落实中央文明实践专项扶持资金5000余万元,自治区本级每年安排近1000万元专项经费。今年以来,开展中央和自治区扶持资金专项检查,督促旗县规范使用。各盟市层面也加大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资金投入,今年上半年累计投入1631万元,有效保障了文明实践工作的正常开展。
通过中心建设,从打基础、利长远的角度,突破了一大批重点难点问题,基层干部的理念变新了、劲头变足了、办法变多了,整体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基层薄弱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