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印初心》第五集一个外国人眼中的晋察冀

2022-10-25 05:36河北省档案馆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档案天地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敌后聂荣臻模范

■河北省档案馆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档案先导:在河北省档案馆保存着一份珍贵文献《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图1),该书由聂荣臻编著,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分别作序,1939年这本书在延安、重庆两地公开发行,成为第一本系统介绍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专著。它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宣告,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是不可战胜的。

图1 河北省档案馆馆藏珍贵文献《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在五台山地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8日,晋察冀军区机关进驻河北省阜平县城。次年1月10日至15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阜平召开,会议经过民主选举,成立了边区政府——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这是敌后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它颁布实施的各项政策法令,稳定了社会秩序,使敌后抗战力量得到迅速发展。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主要包括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 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图2)。它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是抗日战争的最前线。中共中央及毛泽东誉之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图2 晋察冀边区地图

抗日根据地建立以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第一位来到晋察冀的外国人,是美国情报军官、海军陆战队上尉卡尔逊(图3)。从1937年的12月底到1938年的2月份,他在边区考察访问将近50天。卡尔逊对晋察冀的一切都感觉到很新鲜。

图3 卡尔逊

聂荣臻女儿聂力在《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一书中写道:他不明白共产党、八路军究竟凭借什么力量,把这样多的民众组织起来了?游击战术到底是一种什么战法……

卡尔逊曾问聂荣臻,在荒凉的大山中,在这样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你们是怎样解决部队的供应问题?

聂荣臻的回答令卡尔逊印象深刻。聂荣臻说:“人民便是我们的一个巨大而可靠的供给部。群众不仅供应部队的吃穿,还负责物资的储存、保护。部队需要的大批公粮,需要好多仓库储存。可是在敌后不可能建立起大仓库,就是建起来,敌人一‘扫荡’全成敌人的了!部队要打游击,也不可能把那么多的粮食带在身上。怎么办?我们就是依靠群众,解决这个问题。征集了大批公粮,我们就储存在每个村子里,部队来了就可以用,走到哪里,哪里都有我们的粮仓。至于粮食的安全问题也不必担心,敌人的‘扫荡’一开始,群众的第一件工作便是保护公粮,把公粮藏得严严实实,敌人根本找不到。”

这是晋察冀根据地的初创时期,卡尔逊看到的一切,令他目瞪口呆,他对晋察冀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第一次考察结束后,他离开了晋察冀,但是仅仅五个月后他又回来了。

聂荣臻说:“头一次他是怀疑,所以他回去,第二次又来了,看看我们究竟站得住脚站不住脚。”

这一次,卡尔逊在晋察冀的亲身经历,又一次深深地震撼了他。

当时晋察冀是怎样打游击战呢?卡尔逊还亲自见到过一次,有一次有一个600人组成的游击队,要去执行一项截击日军的任务,当时卡尔逊就选择要跟随行动。

这次任务十分艰巨,游击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往90多公里以外的目的地。他们携带极重的装备翻越山谷、穿过森林、越过河流,以急行军的速度向前奔袭。卡尔逊凭着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练就的体魄,勉强能跟上队伍。32个小时以后,队伍终于到达目的地,并出色完成了截击任务。卡尔逊就发现,虽然每个战士都非常地疲惫,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掉队。

卡尔逊就问一个战士,战士说:“如果一个人只有两条腿他会掉队,但我除了有两条腿还有头脑。我理解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我知道这次行动对整个战斗意味着什么。”

这样的所见所闻给卡尔逊上了生动的一课。第二次的到来,彻底消除了他的疑虑。在卡尔逊回到武汉后,他不惜以最美好的言辞,形容在晋察冀的耳闻目睹。后来他在一篇文章中,把晋察冀形容为“新中国的试管”。

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歼灭日伪军35万余人。部队发展到32万余人,民兵90余万人。

我们党领导(的)军队为什么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的部队它的根是深深扎根于广大民众之中的,所以它才能生存发展壮大起来。军爱民,民拥军,这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进行军队建设中形成了一个非常宝贵的(优良传统),这样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还要继承而且还要大力弘扬。

猜你喜欢
敌后聂荣臻模范
开国元帅聂荣臻的养生之道
实在看不懂
治癌,深入“敌后”包抄
实在看不清
聂荣臻香港三次虎口脱险
没人选它当模范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聂荣臻:开创“两弹一星一艇”新纪元
模范虫老妈
聂荣臻:最后去世的长寿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