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8月24日至26日,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暨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成功举办。作为全国首家、华东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农业科创中心,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自“出生”就肩负着让农业绽放“科技之花”的使命,围绕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方向,坚持不懈地用科技“浇灌”土地。
“未来无人农场的理想状态,是不仅可以智能控制,还可以实现环境的智能感知,甚至在操控室里就可以种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入驻企业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说。由智慧农业领军人物、我国农业信息化领域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领衔创建的这个研究院,承建浦口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项目,根据“1+2+3+N”顶层架构,打造特色都市近郊型数字乡村体系。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营造的创新生态,吸引了包括邹学校、沈其荣在内的近10位院士,形成集群式农业院士创新基地。同时,该中心引进包括唐建清、姚文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于强、岳超、吕肖良等国家重点计划人才,陈天恩等“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在内的50多个有强烈转化意愿、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团队,催生强劲发展动力。
依托院士专家的核心作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打造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集聚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的“试验田”,培育了南京思农生物有机肥研究院、中农宠物营养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是什么吸引院士“大咖”纷至沓来?体制机制改革,为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科技创新提供澎湃动能。按照“建设工作下沉、统筹工作上移”的总体思路,2019年3月,农业农村部、江苏省、南京市共同推动建立南京国家农创中心部省市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推进解决该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市场化运行机制方面,该中心坚持“政府监管、专家决策、企业运作、效益优先”的原则,成立了南京农创园科创投资集团,以“平台运营、科技服务、集成输出、产业投资”为核心业务,助力科技创新生态培育和区域农业产业升级。中心联合新希望集团、中信农业、江苏苏美达集团等成立总规模17.8亿元的农业科技创新基金,与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共建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助力农业科技企业加速成长。“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金融投资机构进行供需对接,搭建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融合’创新平台,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模式,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该中心组建包含5名院士在内的14人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入驻项目实行动态评审,开展“绿、橙、红”三色管理,打造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良性循环机制,倒逼入驻企业抓住创新“牛鼻子”。
自2018年实体化运作以来,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培育和引进经济实力强、创新水平高、市场开拓广的农业科技企业超过100家;推动并培育思威博公司等入选瞪羚企业、中农富通等13家入选高新技术企业;天邦集团、三主粮集团等近10家企业在此设立总部。中心坚持以品牌活动传播创新,主办或承办高规格活动逾100场,迎来上万名农业科技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到访。
“科技之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今年6月,南京新创蔬菜分子育种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收获了蔬菜黄心乌等一系列新品种的种子,其在耐寒性、黄心速度、小株成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副院长夏彭飞介绍说,研究院的新品种已推广至江苏、上海、云南等13个省市,其中,牛心形甘蓝、杂交黄心乌、杂交白梗菜已成为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栽培品种。
长期专注动植物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和应用,南京博睿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液相芯片。“低成本、高通量的液相芯片,已成为育种家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生物育种工具。”公司负责人王军说。
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农业科技型企业蓬勃兴起。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统筹浦口区全部涉农资源为之所用;推动与栖霞、六合、溧水和高淳等地园区实现“一核四园”联动发展;在江苏乃至全国范围内,与宿迁泗阳、镇江丹徒、泰州靖江、陕西镇安、新疆伊宁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和应用,以“科技小院”等方式,为地方政府提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与服务的解决方案。
瞄准“农业硅谷”目标,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将继续以高科技农业企业为主体、全面打造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地标,以高水平基金为杠杆、助力农业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搭建农业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平台,努力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