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帅远 占盈盈 谢法单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
近些年,建筑业发展速度趋缓,又遭遇百年未有之变局和疫情叠加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处于艰难时期。既要应对上游基建投资监管趋紧、个别民营地产商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风险事件带来需求不振、回款趋弱的局面,又面临下游劳务、建材议价能力提升的压力,收付刚性“剪刀差”增大。经营规模与经营质量协调性矛盾、债权快速积累与下游支付需求的对立性矛盾、盈利难与盈利变现难的“两难”问题凸显,更多建筑施工企业把“做好债权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建筑企业“信用销售”、微利运营的特征,决定建筑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2022年上半年,建筑行业整体毛利率9.98%、净利率3.36%,以上海建工(毛利率7.75%、资产负债率84.98%)、陕西建工(毛利率8.37%、资产负债率89.53%)、重庆建工(毛利率4.84%、资产负债率86.09%)、安徽建工(毛利率10.43%、资产负债率84.46%)为代表的上市建筑企业资产负债率都在85%左右。高负债率特征决定建筑企业要更加关注流动性风险,首要的是关注债权的回收风险。
与其他行业不同,建筑施工企业根据预计总收入、总成本的测算结果以及履约进度,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根据业主结算确认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账龄可能是2~3年甚至更长,但基于“一个营业周期”的假设,仍作为流动资产进行核算,导致资产的流动性不能单以资产负债表进行简单判断,还要逐项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关注应收账款的及时变现性,即哪些是可以及时变现的,哪些是存在延期风险的,哪些是还未到回收期的。
受工程项目类型多、个性化特征明显、周期长的影响,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管控债权,不仅要从规章制度、业务流程、运行机制等方面做好企业总体的债权规模管控、质量把控、资产周转率提升外,还要以项目单元为基础,从全生命周期视角,提前识别并有效管控项目个体的债权风险。
按照形象进度、项目所处的状态,建筑施工项目可划分为在建项目、竣工未结项目和竣工已结项目,对应债权主要包括预收款、工程进度款、竣工验收款、结算审核款、质保金等,既要及时关注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又要关注已完工未结算款的确权风险,同时还要评估远期质保金的变现风险。不同状态项目,债权面临的关键风险也有所不同,在施项目既要实现快速履约、节省成本,又要兼顾债权快速积累的风险,竣工项目的“出清”速度也影响企业资产质量。此外,随着行业整体资金链条紧张,以票据、以物抵债等非现金收款方式的比例增大,也给债权管控带来了新的挑战。
建筑施工企业债权管控机制缺失或管控不到位,很可能导致不良债权增加,进而导致各项呆账坏账增加、资产流动性降低,短期造成企业利润下降、流动资金减少,长期积累则会影响企业发展质量。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债权管控意识日益提升、内控机制不断健全、催收清欠举措日趋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债权管控更加务实有效。但在当前的会计核算、财务分析框架下,会出现账面数据反映不精准、问题剖析不深的问题,同时也存在职责划分不清、管控流于形式的隐患。
应收账款账龄反映的是债权未回收的时间,按照谨慎性原则,根据债权账龄的长短,会计核算上要计提坏账准备,一定程度上反映预期有多少账款会被赖账而产生的损失。但由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生产的长周期性、收入核算的特殊性,多数建筑企业缺少信息化核算平台支撑,已完工未结算款的账龄为确认收入起、至业主确权日止的延续时间,应收账款账龄为自业主确权日起、至债权全部回收止的延续时间,账龄长短与债权是否延期并不严格相等,也与面临的债权信用风险不呈正相关关系。在按照组合法下,按照账龄统一计提,一般会高估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低估已完工未结算部分的坏账损失。如,业主过程中办理工程结算(含税)100万元,其中过程按约支付80万元,完工时支付10万元、竣工结算时支付5万元,剩余5万元作为质保金,按照当前的核算规则,中间的15万元账龄很有可能超过1年,而实际上业主履约较好,应该按照更低的计提比例进行估计;又如,某建筑施工企业根据不同状态的债权(应收账款、已完工未结算款、质保金)设定不同的计提比例(见表1),在组合法下,甚至会出现同一客商所属应收账款计提比例明显高于已完工未结算款的计提比例的现象,从风险角度分析,回收期短的债权风险反而大。
表1 某建筑企业设置的不同状态债权坏账计提比例
对于其他行业,通过某一年或连续几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能够基本反映企业的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及变动趋势。但由于建筑施工项目(产品)个性化特征和核算特殊性,仅靠企业“三张表”很难真正读懂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如,分析某建筑施工企业的盈利水平,不仅要通过利润表看企业毛利率、净利润率等指标,还要看“利润结构”,即分析在施工项目、竣工结算项目利润贡献占比,竣工结算项目利润占比更大的企业,利润列报更谨慎一些;分析现金流管控水平,除了通过现金流量表衡量经营性流入与收入是否匹配、经营性净流入与净利润是否匹配,还要穿透项目层级,关注不同状态下的负现金流项目占比,关注项目质保金等尾款债权是否及时回收等;通过资产负债表看企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率,衡量建筑企业实力不能单独看资产规模大小,还要看资产周转效率即资产的流动性。由于建筑企业基于一个营业周期假设,对应收账款、已完工结算款以及质保金等债权放入流动资产进行列示,而实际上应收账款实际回收期可能长达2~3年甚至更长,这样会容易乐观地估计资产的“流动性”,过高地运用短期带息负债缓解支付压力,导致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
财务部门负责债权的核算、统计分析以及债权指标管控等职责,具体要负责应收账款周转率、“两金”指标管控等。但由于“两金”指标是前端市场营销、现场履约、商务计量、催收防欠等各业务环节的结果反映,指标管控应不等同于债权催收义务,业务端也应承担相应债权的催收责任。如,忽视市场营销前端对未到期债权规模的影响,前端市场营销质量与未到期应收账款规模相关联,大节点、进度款付款比例低、现金履约担保等条件会增加未到期债权规模,业主资信较低业主占比较高也会导致逾期债权规模增加;忽视过程履约对催收清欠的影响,因为履约有瑕疵导致债权有瑕疵而不能收回,或因为忽视债权回收风险而盲目生产,导致投入形成产出而未能及时变现,垫资风险增大;又如,因确权或结算滞后,造成工程款延期收回等。“两金”、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是整个业务链条全周期协同管控的成果,如果把这些指标仅仅放在财务资金系统来管,会导致能管的未管起来、想管而管不住,管控效果相应会打折。
将当前会计核算规则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债权“三分法”核算变为“四分法”核算(见表2),即将应收账款/工程款中的未到期部分,细分为合同资产/工程款/进度结算,实现债权账龄与债权是否逾期、逾期长短直接挂钩。
表2 建筑施工企业债权核算方法
合同资产是指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这也就是为何将质保金作为合同资产核算的缘由。同样,根据合同一般约定,未到付款比例的债权,需要满足除时间流逝外的额外条件,即满足形象进度变化(竣工验收、竣工结算),因此传统核算规则下的未到期应收账款满足合同资产的定义。在未到期债权达到付款条件时,自动转为应收账款进行核算,账面上显示的应收账款即为到期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则为逾期的时长。对债权进行精细化的核算,离不开信息化财务平台的支撑,信息化平台能够根据合同条件,精准识别、动态跟踪债权的状况,从而为债权管控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进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管控举措。
债权管控除了高频催收、诉讼回收、诉讼保全之外,很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做好全周期债权风险管控,即能够有效做到债权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在账龄能够精准反映债权逾期的基础上,通过动态分析业主资信、债权账龄、拖欠金额,综合判断业主支付实力和支付意愿,及时甄别单个项目面临的债权风险,进而采取分级响应举措(表3)。如业主资信可以根据业主性质(政府部门、央资或国资背景、民营)和业主资金状况进行判断赋分;债权账龄,根据“四分法”下,不同债权的账龄进行直接判断赋分;再根据拖欠金额大小进行分值调整,进而得出某项目债权面临的信用风险。通过债权风险的精准识别和提前预警,企业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放到逾期债权、风险较大的债权上,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管控效果。
表3 建筑施工企业债权分级预警机制
好的预算目标应该是为指标对象量身设计的。根据战略管控要求,设置不同的债权约束机制,如营业收入规模小、在施项目占比大的企业,可以设置较低的资产周转率指标,进而提高市场份额;如营业收入规模大、竣工项目较多的企业,则更应该关注逾期债权催收问题,设置缩短竣工未结项目的结算周期、逾期质保金回收率等指标约束。对机构层级考核总资产周转率指标或资产负债率更合适,既关注逾期债权催收效率,又兼顾未到期债权的规模管控;而对项目层级,则考核产值收现比或逾期债权回收情况更直接、也更有效。在财务系统统筹债权指标管控的基础上,将管控职责细化至不同业务系统,市场系统应该通过提升营销质量、压降非现金收款订单占比来压降未到期债权规模;履约系统应对产值收现比承担一定责任;商务系统应对已完工未结算款负责;法务系统应对诉讼项目回款负责。此外,也应结合项目状态(在施项目、竣工未结项目、竣工结算项目)设置不同的产值收现率等预算指标,实现预算精准引领。
在“四分法”下,可用于开展保理或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按性质可分为应收账款/工程款/进度结算、合同资产/工程款/进度结算、合同资产/质保金三部分。根据企业管控需求,应收账款/工程款/进度结算部分等待业主近期直接支付,精准选择合同资产/工程款/进度结算、合同资产/质保金两部分债权根据预计变现时间进行资产证券化。另外,通过债权风险分析,很可能通过正常催收手段实现债权回收,可以选择以房抵债等非现金形式,控制债权风险。
借助财务信息化平台,完善建筑企业会计核算规则,清晰反映债权的账龄;设计有效的债权预警模型,精准识别债权面临的风险;完善考核约束机制,最大化促进债权管控,有助于建筑施工企业债权精益管控,推动债权管控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