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下的舞剧分析简述

2022-10-24 11:17李吉宁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2年4期

◎李吉宁

中国文化是我国五千多年来源远流长的优秀精神文化的核心统称。一直以来,作为我国优秀艺术创作的基石和养分,中国传统文化为其发展和创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舞蹈为例,舞剧的创作近几年尤为明显,优秀的舞蹈作品都带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符号与时代感相结合的特点。

一、传统文化符号下的舞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由此,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文化艺术创作的根基,以此出发,将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符号融入舞蹈创作中去。

(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也是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和整体涵养,涵盖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几千年的传承与流变,概括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脉络。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集中体现和展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被中断的文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在历朝历代的更迭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深厚的基石。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指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兼收融合了道家、墨家、杂家、法家等诸多优秀的智慧结晶,以促进个人思想道德提升的层层递进的架构,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想。优秀的传统文化符号也是伴随着中华民族血液流淌而生生不息的,在今天也依然充斥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

文化符号,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和内涵的文化标志,看到它我们可以迅速联想到其内在的精神和所代表着、蕴含着的优秀文化精神。在舞蹈的创作、编排和呈现中从来都是将这种文化符号作为一种标志来展现的,远古时期的舞蹈纹彩陶盆、岩画;秦汉时期的画像砖石;唐宋时期的各类舞谱、绘画等等都在提醒着我们守正创新。“守从何来?创到哪去?”这正是我们需要沉下心来思考的问题。

(二)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舞蹈

舞蹈的编创要解决什么问题,首先要知道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编创的思路和所有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问题,只有讲清楚舞蹈的“来路”和“去路”,我们才算完成了对其的构思。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受到太多西方文化的蚕食,文化“快餐”式的创作变得越来越多,但是不乏有 追求、有深度的编导家能够沉下心来追求品质,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养分,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

以舞剧作品为例,近几年来舞剧作品层出不穷,但论起是否都具有同样优秀的艺术品质,那就需要见仁见智地探讨和讨论了。有的作品一味地迎合社会热点和当下趋势,并未真正深挖掘精神文化内涵,我们不好一一列举。但是绝大多数是取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且本身在创作中就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符号的作品,如《醒狮》《红旗》《骑兵》《彩虹之路》以及掌握了流量密码的《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等。基于此,我国在舞蹈专业领域也设置了高水平的评奖展演机制,如中国舞蹈“荷花奖”“桃李杯”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全国舞蹈展演等诸多专业赛事,用来提高舞者们的创作理念,展示舞者们的优秀舞蹈作品。

二、当代舞蹈中的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的舞蹈文化是这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缩影和象征。传统舞蹈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代表着一种人文精神的表达和阐释,尤其是当下环境中,我们更加注重舞蹈文化内在精神的阐述,接下来我们将以部分优秀的舞蹈作品为例进行阐述。

(一)大型民族舞剧《醒狮》

大型民族舞剧《醒狮》是由广州歌剧舞剧院编排演出的首部以“醒狮”为题材的作品。广州醒狮相传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岭南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不仅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更是经过那段动乱之后,人民的内心寄托。编导以此为题,借由几百年前“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发生,延伸出一段传奇故事。

舞剧《醒狮》着眼于岭南文化,以“醒”为神,化“狮“为形,讲述关于民族觉醒的故事。同时,作品中大量融合了广东民间舞蹈、风土人情、木鱼、南拳等岭南文化的标识符号,不仅承载了传统民间生活习俗,更是映衬出中国近现代史的独特标志。剧中打破了传统舞剧的固有模式,从而带出了“醒狮”文化的生生不息,中华民族的坚韧不屈,华夏文明悠远绵长的愿景,正如剧中所书“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

(二)大型敦煌舞剧《丝路花雨》

敦煌舞剧《丝路花雨》是一部经久不衰的名作,现在也是我国的一张文化名片,提起“敦煌”舞蹈,绕不过去的就是这部舞剧,而关于这部舞剧也已经成为敦煌文化的化身之一。《丝路花雨》以盛唐时期为故事背景,构架出了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的感人故事,同时织就了一幅波斯与中土友谊长青的美好画卷。整部舞剧极高的还原了敦煌文化的风貌,其中伎乐天的形象,尤其是反弹琵琶,至今仍是敦煌舞蹈造型中最为经典的舞蹈造型之一。

《丝路花雨》的成功离不开编导对于敦煌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编创,在深入了解敦煌壁画和敦煌文化之后,编导将其高度地还原在舞剧中,并最终呈现在舞台之上,正是这种特有的民族文化符号,让舞剧更好地展现敦煌文化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现出我们始终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信号。

(三)《永不消逝的电波》当代精神

当红色基因、谍战元素与舞剧创作碰撞之后会发生什么?掌握着这一阶段流量密码的大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就为我们解开了谜团。舞剧是由上海歌剧舞剧院演出,周莉亚、韩真两位编导编创的,一经推出便斩获了“文华”大奖,该剧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人物之一的李白为原型,成功地塑造了解放战争后期,为上海解放而付出生命的地下工作者们的形象。该剧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融入了青春气息、红色基因等元素,十分贴合我们现阶段文艺工作的领导方针。作为红色革命类题材,舞剧的“出圈”是在编导们充分挖掘了红色资源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为这部舞剧打上了红色文化的符号和烙印。

该剧成功的另一大因素是在剧中极为巧妙地融合了上海元素,舞台置景的一砖一瓦、舞蹈演员的一颦一动都无不体现出上海独有的文化底蕴,26块流动景板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老上海的里弄、街巷等场景中,最为经典的《渔光曲》配上上海女人手执蒲扇生火的场面,将其文化的细腻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对当代舞蹈建构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逐渐推移,舞蹈创作与时代价值越来越贴合,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舞蹈文化,以优秀的舞蹈文化体现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我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我们瞻仰的瑰宝,更应该成为我们当代舞蹈发展的奠基石和起跳板,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利用传统文化来充实舞蹈的自身内涵,创建当代中国舞蹈的百花齐放的风格和诠释理念。

在中国舞蹈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两者之间互为表里,不可分割。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影响,才使得当代舞蹈文化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不断提高其层次与境界。充分解读舞蹈中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符号,能够更好地推广中国文化,彰显大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