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侨
本文从时间视域下,对北京法海寺壁画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主要以壁画的整体风貌为入手点,首先对北京法海寺壁画进行简单的概述,之后从不同角度对法海寺壁画的艺术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绘画技法、颜料色彩以及沥粉堆金和勾金的表现特征都是分析法海寺壁画艺术的重要入手点;另外,本文围绕着时间维度,从动态的角度对壁画的历史背景、文化积淀和当代社会影响等角度进行全新的解读。
从地理位置上讲,北京法海寺壁画的位置相对独特,在北京西郊地区,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北翠微山南麓半山腰。追溯它的建址历史,是由明朝时期龙泉寺的旧址改建而成。在明英宗时期,其近侍太监李童是督建主要的负责人,并由其倡导、集资。在中国壁画艺术作品当中,北京法海寺壁画的成就是非常明显的,它代表了中国明代时期壁画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非常珍贵的一部分。
金维诺教授曾对北京法海寺壁画艺术进行过较为全面的研究,“帝释梵天图”位于大雄宝殿的北壁,该幅壁画的作品形象是最接近宋朝艺术表现形式的一个作品,尤其是在该作品中“天神”赴会的表现风格最能体现出明朝早期的壁画艺术作品的特征,由历史追溯可知,该幅作品表现的特征是明代早期。另外,金维诺教授还对北壁的其他壁画进行了分析,无论是在创作内容和绘画构图方面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李松也对北京法海寺的壁画艺术表现特征作出了总结,从法海寺的历史、现存建筑物的风格和法器等不同方面综合研究作出了概括,高度肯定了北京法海寺壁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作品中的地位,以及北京法海寺壁画在中国美术史和建筑史上的价值,为后者研究中国壁画艺术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
艺术家们对于北京法海寺壁画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但对壁画的研究,大多都止步于画法的技术性,对更深层次的研究意义并未有实质性突破,尤其是对北京法海寺壁画历史成就的研究。对于如同壁画之类的经典艺术作品,不应只从静态的角度去了解观赏,而更应该从动态的角度去分析其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发掘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积淀以及对当前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从整体的角度对壁画艺术进行剖析和解读。
北京法海寺壁画的整体风格与其他壁画有着明显不同,该壁画是交融画法的一种代表,它代表了明代时期传统民间宗教绘画和皇家宫廷绘画两者之间的融合,是区别于某一种绘画风格的,这种交融性的壁画绘画风格对现代人研究壁画艺术特征具有很大的意义。北宋时期绘画艺术的风格较为独特,绘画技术娴熟,且笔法细腻工整,尤其是在人物形象的绘画上更加体现画面的优雅感,北京法海寺壁画的风格正是继承了晋北地区的这种绘画艺术表现风格。该壁画的艺术特征不仅对北宋时期的绘画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传承,而且还吸收了南宋时期的一些绘画艺术风格,不同绘画风格的融合导致法海寺壁画在当代的研究意义更强。此外,北京法海寺壁画传达出一种细腻的美感,是其他地区壁画所不具有的一种画面风格特征,仅从欣赏美的角度来讲,法海寺壁画的人物特征及构图别具一格,画面细腻,人物精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种绘画水平已经达到了一种相当高超的水准,从而体现明代时期壁画绘画艺术发展的高潮。无论是变化的内容还是绘画的技法水平,在当时都是无可比拟的巅峰之作。正是因为法海寺壁画的这些特征导致其在当代社会的研究意义更强,另外,法海寺壁画保存相对完整,对考察其绘画技法和历史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产生的艺术作品,能够被完整地保存到当代社会,足以证明当时艺术作品制作技术的精湛,正是这种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作品鲜明的表现特征,使得传世之后该作品更加珍贵。
中国画造型基础有很多种,线描作为其中之一在北京法海寺壁画的作品当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本身法海寺壁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就已经达到了非常精湛的地步,人们对于该壁画作品的研究也更加专注和深入。从技法的角度考察,该壁画的线描技法出神入化,在不同内容的作品中刻画出的形象千姿百态,表现的局部特征也各有特点。尤其是在对人物的面部进行绘画时,法海寺壁画勾线的手法非常传神,将不同人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帝释天”画像的面部在进行刻画时,就使用了比较简约的线条来传达其作为天神的那种威严,越是这种简单的线条,越将其内在的灵魂表现得更彻底;其次,“广目天王”画像的面部在处理过程中,则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的神灵形象更加威武霸气。法海寺壁画的线描技术不仅仅体现出了明代绘画技术的高超,同时融合了唐代、宋代以来等三个朝代的绘画特征,将技法进行融合,并使用到绘画过程中。除去绘画的技法,法海寺壁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沉淀意义,其背后的文化基因更值得人们去深思和探究。另外,线描技法的成熟不仅源于当时朝代艺术的发展,更在于对前人绘画技法的钻研和继承。从北京法海寺壁画的线条入手进行详细地观察,可以发现这些线条绘画的手法都十分干练精准,深刻地表明当时绘画技艺发展的成熟。
人类的作画历史流传已久,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开始在岩洞中进行作画了,只是当时使用的颜料是泥土。到了旧石器时代,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了提升,作画的原料由之前的泥土成为矿物质。自从佛教文化及其艺术表现形式传入我国之后,石窟壁画开始大量流行,制作石窟壁画的原料也演变为石青等冷色系的矿物色,这些变化参考敦煌莫高窟壁画使用的颜料不难发现。在明朝初期,由于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绘画颜料的使用已经得心应手,从北京法海寺壁画颜料的使用过程中就可以得到佐证。当时壁画的颜料使用已经到达顶峰,在使用颜料环节甚至超越前朝的壁画。法海寺的壁画颜料使用基本上囊括了很多重色手法,大量的天然矿物质原料得到使用,尤其是在色彩的设置方面,壁画整体明亮,局部各有特征,像海水山石等景色多使用淡绿色,营造出来的感觉也更加亲近自然。而对于人物装饰部分,如衣服裙带,大多采用朱砂色,将人物飘曳而气派的神态与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法海寺壁画在色彩方面的绘制还吸收了山水画和卷轴画对颜料的使用特点,这种多种技法并用的绘制手法,使得壁画呈现出来的感觉更有层次,不仅表现出了壁画的光泽,也对其人物形象的神态表现得更为贴切。
沥粉堆金和勾金是壁画在制作过程中的一种技法特色,每个朝代的壁画制作都会用到这种技法,在表现画面内容的同时,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结构性。北京法海寺壁画中所使用的“沥粉堆金”工艺是我国古代壁画制作的最高成就。比如,壁画当中人物的头饰、衣带等这些装饰作品都运用了该工艺。而勾金在壁画中的使用范围相对较小,大多数会用在卷轴画当中,但是在北京法海寺壁画当中却大面积地使用了勾金,勾金相较于其他工艺来说,更具有难度,但在法海寺壁画当中所使用的勾金技法使该壁画作品更具传神的特征,也使这项传统技艺得到了创造性地发挥和历史的积淀。
从历史时间的视域下去研究法海寺壁画,首先要追溯的是创作时间,通过研究历史资料发现是永乐盛世,在明成祖时期出现,经历明仁宗、明宣宗三代励精图治之后,在明英宗时期国家发展达到顶峰,此时国家社会发展条件稳定,经济发展程度高,从而使得文化的发展也达到一个超高的水平。从历史发展的条件上为法海寺壁画的创作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也就不难理解,明朝时期法海寺壁画工艺发展的精湛之处,正所谓“盛世修书”。从法海寺壁画所表现的精湛技艺中可以看出,这些作品只历经明朝一代,在此之后并未出现如此精湛的大规模壁画作品。在明正统年间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变动——土木堡之变,在这场变动当中,明英宗被俘,北京被入侵,明朝国力至此走向衰弱,在此之后的国家复兴也是转瞬即逝,社会的不稳定导致明朝时期的法海寺壁画作品成为经典的传世之作,未被超越。
在研究历史文化艺术作品时,必须要从时间参与的角度去进行研究。任何事物都是历史和时间的产物,都需要放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中进行相对研究。现代社会物质和技术极度发达,人们在信息科技营造的时代环境当中更容易陷入空间,对具体形态和器物的执念会更深。北京法海寺壁画在当代社会进行研究和欣赏时,也会更多地局限于将作品放入到一定空间中进行研究,对特定历史时空当中的绘画技法进行研究,而忽视其传达出来的内在价值涵义。艺术作品是历史的产物,更是时间的产物,在不同时代下的关注点应该有所不同。北京法海寺壁画产于明代,代表了当时社会历史条件高度发达之下为艺术作品创作提供的空前优势环境,而放在现代社会,不应将其仅仅局限在特定空间当中进行研究。艺术作品首先是一种实践积累的表现,从法海寺壁画本身的特性出发进行研究与思考,如前文所讲的那样,它的线条,颜色技法都是在当时朝代继承前人技术所创造出来的,从宏观的角度上讲,这是一个朝代更迭和传承的结果。
另外,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时间传递性,更值得人们深思和研究。每一个朝代创作出的壁画都有其相应的特征和具体的历史含义,同样,每件作品所代表的内涵也各有不同。美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定义的词汇,艺术作品是美的载体,但表现出的美却是不同的形象美。形象相似的壁画背后代表的历史含义则各有不同,同一作品传递出的内涵也不尽相同,这些美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形态中的不同表达。
从上文的研究分析中可以得出,北京法海寺壁画艺术作品给人们带来了非常大的震撼,但在接受这种震撼的同时,也要进一步进行深入思考,这些艺术作品给当代社会能够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和体验。从现代社会欣赏美的角度出发,如果仅仅去欣赏法海寺壁画当中的制作技艺,则具有的局限性过大。当代社会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不仅要从美的角度进行欣赏,更应该去挖掘它的现实价值以及作品传达给人们的思想,并将当代社会理解出的思想与当时创作朝代的作品含义进行融合,将其形成时代的产物。
人们去欣赏壁画的美感时,应当有所不同的体验,而不是将美仅仅局限在画面的美感之中,更应该通过画面呈现出来的美感去剖析其内在含义以及更深层次的表达,或者说是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与价值。从历史长河中欣赏美的角度去思考这一问题,往往会发现人们经常会沉溺在历史的斑斑痕迹当中,并通过历史的痕迹去欣赏法海寺壁画中的艺术作品,这种欣赏角度呈现出来的并不是人们内心最真实的审美情趣,也并不是当代社会主流的审美趋势。法海寺壁画之所以美得淋漓尽致,是在于它不仅将空间上的美体现出来了,而且也将时间上的美体现得更具体,这种时间的厚度传达出来的历史积淀是最为重要的艺术美感,也就是这些艺术作品表象上不是单一向度中的时间延伸,而是多向度多维度融合后的艺术作品呈现,既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能做到美的需求。只有经历过历史积淀的艺术作品,才能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供人们去剖析和研究,北京法海寺壁画亦如此。
综上所述,本文从时间视域下对北京法海寺壁画进行了剖析与思考。在现代社会,北京法海寺壁画已经得 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些作品当中的审美风尚和艺术价值也在不断被研究和呈现。时间流逝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作品的呈现形式,更何况是在具有强大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之下的时间沉淀出来的作品,更具有深层次的含义,正如北京法海寺壁画。这种伟大的艺术作品值得人们去深思、去研究,其精妙的艺术表现特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当代人研究的财富。
颂雅风·艺术月刊202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