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2006年底,流潋紫完成了长篇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很快受到众多网友的追捧。2011年底经过流潋紫改编,著名导演郑晓龙拍摄完成76集电视连续剧《甄嬛传》。2012年初,电视剧在东方卫视等电视台开播以来,收视率居高不下。在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播出,同样也创新收视奇迹,受到各视频网络媒体以及广大受众的青睐,以至于“甄嬛体”“中医盛行”等社会现象频现。2018年古装剧再度热播,《如懿传》《延禧攻略》同一时间在各大视频网站上映,从投入资金、场景、演员阵容、演技、服化道、宣传等多个方面比较,两部电视剧难分伯仲,但从豆瓣评分的角度来看,《如懿传》7.0分、《延禧攻略》6.9分、《甄嬛传》9.2分,通过比较,也客观说明了《甄嬛传》无论在口碑上还是收视上都更胜一筹。那么,一部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为什么会火爆海内外呢?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归根结底是其反映了当下社会的文化生态,本文试着分析《甄嬛传》热播现象的原因,并以此为视角来认识国内的某种文化生态。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对文化的关注也随之越来越热。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电视栏目的兴起和热映,至少说明三个问题,一是文化热的兴起。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民基本的物质需求得以满足,越来越多的人被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吸引,不断地从现代社会生活的角度探讨传统文化的价值。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抛弃孔子的智慧,人类必将灭亡!”说明国外对中华文化的关注与近代之前相比增长了许多。二是观众文化欣赏水平的提高。70、80、90年代出生的人是电视剧的主要观众,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受过正规的教育,有着较高的文化理解和鉴赏能力,加之科技手段的运用,使观众对电视剧的期待越来越高,对电视剧的剧本、场景、服装、道具、人物形象、情节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三是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文化相互融合和渗透,但是过度的输入造成洋文化盛行,传统文化日益衰微,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应及时纠正,否则失去传统优秀文化滋养的国民会遗忘历史,怀疑历史,甚至让文化的延续出现断层。所以,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重塑民族文化自信刻不容缓,志在必得。基于以上分析,《甄嬛传》至少在文化艺术方面有五点适应了观众的文化需求和形势的需要。
人物形象众多,角色性格多面,极具立体感。《甄嬛传》以宫斗戏为主,剧中美女众多却各有特色,观众在其中很难挑出绝对的好人,或纯粹的坏人。例如女主角甄嬛,“皇后党”认为其妩媚圣上,靠着皇帝的宠爱惺惺作态装纯良,自命不凡、自以为是,其平坦的升妃之路威胁皇后的地位,将她视作眼中钉肉中刺。而“拥嬛党”则认为甄嬛对姐妹是真心实意的,对爱人是忠贞不渝的,她步步为营、如履薄冰是为了能在后宫生存下去,以免连累家人。这是人物性格丰富而有立体感后,观众由于立意的角度不同会对人物形象有大相径庭的认识,或是对华妃之流阴险狠毒的人恨之入骨,或是对果郡王如此深情的人寄予难过与不忍,或是对无辜受害的丫鬟感到同情。《甄嬛传》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不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在彼此争斗的人物角色中也使观众或多或少的都能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从而引导观众去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半白半文的语言特点和典故的运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文化的普及,中国观众的审美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他们具备一定的古典文学素养,并且对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对夫妻的情感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甄嬛传》中的嫔妃大多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有文化,懂礼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常常能以诗文和雍正皇帝唱和,借古喻今,剧中无处不充满着古诗文的影子。如在倚梅园中,甄嬛凭借“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之诗句引起了皇帝的注意,随后,在秋千架下,一曲姜夔《杏花天影》拉开与皇帝最初的故事序幕。因此,随着剧情发展而嵌入的应景应情的诗文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和学习,其中一些语句以“甄嬛体”的形式在受众中流行便是证据。同时,《甄嬛传》中西汉赵飞燕、南唐小周后等有关的典故的运用,非常符合中国古典文学用典的习惯,这种对白含蓄隽永、韵味十足,对当代年轻人来说,打破了审美疲劳,有一个陌生化的效果,他们感到新鲜,和以前白开水一样乏味的电视剧台词不一样,《甄嬛传》的语言“句式复杂, 夹杂诗词、文言,还有叠词、叠句,听起来环佩叮当, 朗朗上口,非常有趣。”这也是“甄嬛体”得以广泛流传的文化因素。
尊重传统礼制,大兴宫廷礼仪。中国一直以礼治天下,被称为“华夏之族,礼仪之邦”,上至国家关系,下至人际交往,“礼”的规范至关重要。而在《甄嬛传》中各种礼仪、风俗、典制无处不是“礼”的表现,例如秀女进宫之前都有姑姑教习宫中的礼仪规矩;每到节庆日都要举行合宫夜宴,严格按照身份、职位、血缘关系的亲疏的礼制安排位置,就餐、敬酒、行礼等一系列的言行也须遵照宫中的礼制进行,根据各宫妃嫔位分的高低供应与之相匹配的生活物资。剧中尊重重视传统礼制的态度被无数的观众称赞不已,礼仪文化在剧中的呈现也使观众在看剧的同时,还能了解雍正时期的礼仪特点,由礼仪入手窥见当时的礼仪文化面貌,从古今的比照中不断提高“以礼待人”的自觉性。
穿插宫廷中医药和养生知识。《甄嬛传》自开播以来,引起了观众对剧中中医药和养生知识的热烈讨论,东阿阿胶成为养生必备品,辽宁中医药大学的普通大学生反串《甄嬛传》,5天网上点击竟然突破130万。另外,也有文章讨论剧中药理是否科学。这些现象都表明《甄嬛传》里中医药和养生知识是该剧受到热烈欢迎的原因之一,而且剧情也随着中医药的变化而此起彼伏,是制造人物矛盾冲突的法宝。
中式古典装修风格。剧中嫔妃的处所弥漫着中国古典审美的精巧,然而因其性格和地位的不同,被安排的住所和装修也不同。如在甄嬛初入宫时,就被安排到偏僻荒废的碎玉轩,而华妃的住所却富丽堂皇,衬托出其身份的高贵和气派。大女主甄嬛从碎玉轩到永寿宫住所的装修,由于雍正的宠爱和身份的变化,彰显出了其高贵、大气、优雅、睿智的内涵。中式古典的装修风格丰富了《甄嬛传》的审美内涵,使观众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更加热爱古典文化,兴起了对剧中古典装修、服饰、美妆的追捧。
透过对《甄嬛传》热播原因的分析,可见至少有五个文化艺术方面的原因使其成为众多宫斗剧中的翘楚,并对文化生态产生了影响。《甄嬛传》不是纯文学作品,但是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得到了众多阶层的喜爱和关注,说明了受众的价值观念、道德判断、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有了一个显著的阶段性特点。例如,《甄嬛传》对“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庭和睦”等传统价值观的强调,让人们看到了传统价值观的意义和作用,重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希冀中华民族道德模式得以重建。
另外,《甄嬛传》的热播,对文化生态的影响不容小觑。中医药养生成为热议话题,中式古典装修风格热再次刮起,各种收藏玉器金器,中国台湾兴起了“甄嬛眼”整容风潮,青年人说话模仿剧中人物语言,被称作“甄嬛体”。历史热更是理所当然,雍正皇帝的后宫成为历史界和历史爱好者热议的题材。学者阎崇年的文化讲座《大故宫》的收视率在《甄嬛传》热播期间大增。值得注意的是,某一时期荧幕上历史剧无处不在,从文化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这是很危险的,如果电视剧一味地放任历史题材的独大,这不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因此,影视剧应从现代生活中去发掘多样化的题材,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华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颂雅风·艺术月刊202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