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识猷
耶鲁大学教授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和美国西北大学教授马赛厄斯·德普克所著《爱、金钱和孩子》一书提出,大部分父母已经下意识地选择了育儿法,而这种选择会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经济学家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重视“勤奋努力”的家长(其中大多是权威型)所占的比例,是和基尼系数成正比的。在财富差距比较小,且优质教育资源比较富足的地方,宽容型父母就会占据主流。在教育资源竞争激烈的地方,权威型育儿就会成为主流。英国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宽容、专制、权威三种育儿方式中,宽容型育儿是最难提升阶层的。相比宽容型育儿,专制型育儿把向上流动的可能性增加了7%,权威型育儿把向上流动的可能性增加了13%。“阶层向上流动”对孩子未来的幸福越重要,家长们就会越努力地“推娃”。
“推娃”需要父母付出高昂代价,要支付昂贵的补习费用,还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也会恶化亲子感情……“推娃”对整个社会而言,也不是“整体最优策略”。各收入群体都“推娃”,育儿服务的价格就会不断上移,人们的生育意愿下降,增加了很多无意义的内耗。原本某项技能孩子只要掌握6 分就好,但由于教育和阶层流动只留下一道窄门,那么孩子就得将技能提升到9 分。所有人竭尽全力,为的不过是留在原地。
有别的路可走吗?提升教师水平,是一个可行的办法。除此之外,还有几条可行之道:一是缩小收入差距,增加社会流动性;二是改变教育系统,让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惠及更广的群体;三是广设托儿服务和公立幼儿园。高质量的公立托儿服务让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单身母亲)有时间和精力去打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四是对弱势家庭的孩子进行早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