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秀
欣然接受绿美文山采风和普者黑笔会活动的邀请后,我悄悄问自己,关于文山你知道些什么?
功效强大,声名远播的三七肯定是首选了。小时候就知道三七是文山的好,以至于三七成为文山的代名词,说到三七想到文山,说到文山想到三七。可我对于三七的认知,还是变成一个梗。药店里的三七论“头”卖,有的三七标18头、有的标20头、有的标30头、50头不等,最初肯定以为一头就是一个,结果标18头的盘子里并没有18个,标30头的盘子里更没有30个,于是想当然地以为一个三七上的一个个微小突起就叫头,“18”头,就是其上有18个小突起,同理推出50头其上应有50个小突起。没有去深究上面密密麻麻的头,药店是怎样数出来的。我这样误会多年,直到今年3月初才被一个文山朋友纠正过来。以为只有我会这样错误理解三七的“几头”概念,没想到这次文山行,又有群友告诉我,她也以为头就是上面的一个个小突起。文山朋友的再次指正,才让我记住了关于三七“几头”的概念。所谓的几头,指的是500克重量中所含大小均衡的三七个数。20头,就是500克重量中有大小差不多的三七20个,和这20个一般大小的三七,就统称20头,其他同理可推。这里的头指的是规格,而不是个数。这种计量方法,与惯用的“盐少许”“糖少许”异曲同工,自己人尚被搞得云里雾里,外国人肯定更加晕菜。不过,这也许就是我们文化的朦胧美哟。
不到三七之乡,我们可能不会一次次聊起三七,也许就永远没机会搞清楚这个关于几头三七的问题。可见行万里路,识万里物的重要性。一次一次提问为什么,一次一次从书本中从游历中找到答案。在乐此不疲的追寻中,人生渐渐变得丰盈而有趣。
关于文山,我还知道“普者黑”,之前去过两三回。初来是慕了荷花之名,带着年迈的母亲徜徉在荷叶田田、荷花亭亭的碧波中,迎面就遇上了一群酣战的队伍,见船就用水泼。那一回因为船上坐着年迈的母亲,我们没能打成水仗。为了弥补没有亲自下场参加水战的遗憾,后来两次专门跑到“普者黑”打水仗。从里到外,从身体到精神的彻底洗刷,痛快淋漓之后,感觉灵魂都是干干净净的。
来自天南地北,认识不认识的人,来到普者河就可以打成一片。这种别样的感觉,是别处旅游万万体验不到的。是不是也可以说明,文山是一个包容开放又富有热情的地方?
神往已久的坝美,今年三月终于初见了。这是个想象大于现实的地方,上千万年的喀斯特地容地貌,会把人的思绪拉得很远。乘着小船,在古老的洞穴之间穿越,途经千年古榕树,会见到身着彩色帕头的壮族妇女在树下刺绣,不远处的稻田里,壮族汉子们挽着裤腿,正在挥鞭执犁。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文山的美食不得不提。别出心裁的荷花宴,刚打捞上来就变了清汤的黄辣丁鱼、干锅麻鸭、五彩饭、酸菜拌饭、粽粑及各类冷饮甜品,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味蕾和口腹之欲。
如此想来,文山真是个好地方啊,抓得住人的胃,也留得住人的心。关于文山,我还想知道得更多。
这一次,一行5人从东川驱车400多公里,专程来感受和记录绿美文山。辗转广南,再到了富宁。
富足而安宁,就应该是富宁吧。
听过鸡鸣三省的威信、镇雄,富宁是一个更加特别的存在。它西与文山的广南、麻栗坡两县相连,南与越南河江省三县接壤,东部和北部分别与广西百色右江、西林、田林、那坡、靖西五县区毗邻,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是云南既沿边又邻海的唯一县份,“两高一铁”穿境而过,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等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境内生活着汉、壮、苗、瑶、彝、仡佬等少数民族。
宽阔清澈的普厅河水穿城而过,不喧哗,不张扬。河水出境之后分向广西和境外,最终汇进大海,汇进太平洋。云南从这里入海,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因为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富宁的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连年提升,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双双突破百亿大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至35920元和13700元,近5年,年均增长7.2%和9.4%。到“十三五”末,经济总量县级排名升至全省第57位,在25个边境县中位列第6位。
我们用一整天时间跑了几个点,几个点的新样貌新气象都给我们不少的触动。
我们第一站到的是田蓬镇上寨村。
从县城出发,先从感受富宁的山出发。富宁的山也是柔和而安静的,与我住惯了的磅礴乌蒙不同。地理学上只能称它们为丘陵,低矮而圆和,我在心里默默称它们为“面包山”。汽车带着我们在一个个面包之间穿梭蜿蜒,平缓地上升一会儿,又平缓地下行一会儿,大波浪似的起伏转弯,没有激烈的跌宕摇摆。坐在车里,可以看看天、看看路,看看山、看看树,看看绿色的富宁,让人如沐春风的乘车体验与东川完全不一样。比较下来,东川的山那真叫作大啊,出门乘车,不是一直上上上,就是一直下下下,要么被抬到山巅,要么被送到谷底,悬崖边上大起大落的升降,会让初到者感到紧张和害怕。可是人生不能陷入一个固定的模式,在温柔乡里晃悠惯了的人,最应该到东川去体验一下不一样的驾乘感觉。如果车技足够好,胆量足够大,还可以尝试一下惊心动魄的泥石流汽车越野。
田蓬镇是富宁县对越边贸往来的重要窗口,国境线长60公里,辖20个村委会。同其他乡镇一样,田蓬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整治提升暨绿美乡村三年攻坚行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隶属于下寨村民委员会的上寨村民小组是田蓬镇,也是富宁县着力打造的“产业兴、乡村美”小康示范村。
一小时后,汽车停靠在寨子的牌坊边,刚一下车,就闻到小康的味道。清甜的稻香味扑鼻而来,金黄的稻田铺呈在眼前,不远处,一幢幢崭新的小洋房安静地沐浴在阳光里,一幅岁月流金,丰收有望的景象。
田野中间,醒目立着一条大大的红字标语,“争创‘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做到‘五个到位’‘三个不发生’”。从未深入接触过边境村寨,对于它的一切我都感到好奇,我想知道什么是“五个到位”和“三个不发生”。在寨子文化广场的宣传栏中我找到了答案,“五个到位”是基层组织建设到位、党员作用发挥到位、边境线段长履职到位、网格管理落实到位、防控措施执行到位。“三个不发生”是不发生偷渡、不发生走私犯罪、不发生疫情输入。这是在时时提醒自己,处于国境线的一边,基层组织肩负着两重重任,一是强边,二是固防。既要带领边疆各族群众走共同富裕的小康之路,又要团结大家守好祖国大家庭的每一寸边境线。
文化广场的边上,还立着一个2米左右高的长方形大石碑,上面刻着上寨村规民约(十要十不要)。一个寨子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全概括在村规民约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是首要的。其中第五条,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不要放松自我,消极懈怠。把加强学习和提高修养,放进一个边陲小寨的村规民约里,激励和约束村民与时俱进,做小康社会的新型农村人,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境界和视野。第七条,要弘扬美德,尊老爱幼;不要虐待老人,歧视妇女;第十条,要男女平等,优生优育;不要性别歧视,违反国策。胡适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对小孩、对女人、对业余时间的态度,都被写进村规民约里,可见边陲上寨是具有前瞻性地朝着文明的方向在努力。
“先规划,再建设”是上寨现代化边疆小康示范村建设的原则,村委会邀请浙江的设计公司进行村庄规划。
浙江的乡村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央赋予浙江的重大历史使命。引进浙江的建设规划,就是引进一种态度和精神。
为巩固扶贫攻坚成果,接力乡村振兴事业,上寨村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合作社,按照农民占股49%,合作社占股51%的比例,大力发展重楼、黄精、山豆根、石斛等特色中药材种植和苹果梨等特色水果种植。62户人家,户均产业达到31亩;302口人,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
在寨子的里里外外和石斛、重楼等产业基地转了一圈,回来对照寨子的远景规划,特色民居、铁皮石斛林下观光基地、观景台、农村文化室、文化广场已基本建成,今后还要做一些林下拓展项目、河道景观、健康步道和中草药交易所、中草药温泉酒店中心等等。上寨的乡村建设,体出了以党建为引领,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为建设主体;以造场景、造邻里、造产业为建设途径;以有人来、有活干、为钱赚为建设定位;以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为建设特色的先进乡村建设理念。一个产业兴旺发达、主体风貌美丽宜居、主题文化丰富多样的边陲上寨正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兴起。
据说过去的上寨与今天有着天壤之别,虽然地处边境,但交通不便仍极大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经济不发展,人们的基本生活就难以保障。孩子就学难,老人养老难,生病住院难;看别人住上小洋房,心里只能干着急;一点小利益都会引发纠纷,引起邻里矛盾。要啥没啥,想啥没啥的日子,过得没有盼头。
春风几度过,旧貌换新颜。上寨今天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党和国家好的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政策,也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带动。
上寨之行,没有面对面采访到党建引领班子成员,开始的时候心里有些遗憾。但过后转念一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满耳皆是他们的先进事迹,满眼皆是在他们带领下建设起来的新农村新气象,见面与不见面,采访与不采访,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上寨吃完午饭,我们又向位于里达镇的鸟王山生态茶园风景区进发。
鸟王山生态茶园风景区是个AAA级景区,由山东正通集团投资兴建,占地1521公顷。将开发为集茶文化、生态、康养、旅游田园为一体的综合景区。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景区的二期建设和一期营业都暂时处于停顿状态。只有茶业产业生产运营基本正常。他们的负责人说起整个景区现在靠茶产业勉强支撑时,我们都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疫情之下,许多企业破产倒闭,特别是旅游企业,活着特别不容易。祝愿鸟王山生态茶园风景区能够绝处逢生,早日逃出险境。
生态茶园有面积3750亩茶园获有机认证,拥有鸟王山、龙修、云品一号、坡芽情、坡芽颂等多个商标,茶叶品级生态性、无公害性无与伦比,2020年获“文山州第三届‘文山好礼’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在景区的茶展室里,我们稍作休息,品尝了他们生产的一款红茶。都不是什么专业人士,看到茶汤清亮透明,有着琥珀一样的光泽和颜色就觉得好。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口感以解渴、解乏为妙,它做到了。
从鸟王山生态茶园风景区出发,我们又前往位于里达镇的云南强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研、产、供、销为一体的食用菌生产企业,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位居全国行业前列。
无疑,这也是一家扶农兴农的企业。2017年入驻富宁以来,一直致力于实践“资本联投、发展联动、效益联赢”的“三联”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形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致富。
在这里,我最感兴趣的是企业闭合且生态环保的生产链。
食用菌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好,但技术要求也非常高,流程特别复杂,需采用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首先是要制作培养基。利用桑枝屑、杂木屑、麦麸、秸秆、甘蔗渣、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粉碎筛选,去除杂质,并按比例配料搅拌均匀,通过智能装袋机装袋制棒后,高温高压杀菌消毒。第二步是接菌。菌棒接菌时需先进行冷却,并在无尘净化车间注入已培育好的20至25毫升液体菌种。第三步是控温培育。接菌完毕后控温培育35至40天,待菌丝长满培养基,视为培养成熟。第四步是田间栽培。将长满菌丝的培养基运输至田间,开孔下地栽培。采用清洁无污染的中性河水或井水间歇浇洒,保持干湿交替状态。第五步是采收。成熟后的菌子要及时采收,放到专用网纱晾晒架上晒干,后包装出售。
我好奇地问,废弃的菌棒怎么处理?技术人员告诉我,统一作为有机肥卖给种植户作石榴或葡萄等水果的肥料。真是没有一点浪费的闭合生产链,既考虑到了产品的经济效益,又兼顾了产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光从粗略的介绍中,感觉不到技术的要求有多高。我们跟着技术人员一个车间一个车间的参观,再仔细了解各个流程的技术要求。
我们看了一个液体菌种培育车间,这个车间占地150平方米,设有23套液体菌种发酵罐,罐容积800升,日生产量12万棒。
液体菌种的技术优势是:生产具有纯度高,活力强,接种后萌发点多,发菌快,周期短,成本低,可增加栽培批次,使食用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成为可能。
而传统固体菌种一般由试管母种扩繁成二级种、三级种,生产周期长,污染率高,成本高,而且菌种因多次扩繁容易退化。
接着,又看了一个净化车间,这个车间面积1650平方米,空气净化级别为万级,设有自动化流水线3条,日接菌量10万棒。
接菌流程是这样的:袋内温度降到摄氏28度以下即可接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勤擦手,接种枪枪口不得碰到袋内以外的任何物品,如碰到要及时在火焰上灭菌。每袋接种量20至25毫升。接菌时,料液要接在孔内培养料上,不得粘在塑料袋上。
还看了两个控温培育室。不同品种的人工菌、处在不同生长期的同一菌种,对温度的要求都各不相同。
科技感爆棚,高级感满满的生产流程,让我们对强丰未来的发展充满深深的期望。
最后我们来到包装车间,烘干后菌子的香味一下子就窜入我们的鼻翼。鹿茸菌是第一次听说,尝了两颗,很香,难得有人工栽培的菌子这么香,大家都买了一些带回家。富宁乡村振兴局的王副笑称我们是扶真贫,不但要作宣传,还自己出钱购买。带回家后给家人朋友们品尝,都对它赞不绝口。
富宁之行,收获颇丰,感受颇深。
在探索中求新求变的富宁,产业调整、转型升级实现大突破。以绿色铝为支撑的矿电产业加速崛起,创造云南神火项目30天内从招商洽谈到落地建设、11个月完成挖山填谷、8个月建成投产的“富宁速度”,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为富宁跨越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工业基础。与此同时,富宁的农业综合实力也显著增强,农业产值年均增长6%。粮食年产量均保持在1.29亿公斤以上,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甘蔗、八角等传统产业健康发展,热果、食用菌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全域旅游业取得历史性突破,鸟王山等8个景区获批国家AAA级景区。商贸物流快速发展,纳限企业达79家,燕窝果等“富品出富”迈出新步伐。产业结构在工业腾飞带动下不断调整优化,实现了从农业县到工业县的历史性转变。
目前,连接富宁与外界的泸丘广富高速、沿边高速、沿边铁路、国道359、国道219正在推进,珠江航运云南富宁港正在加快建设,田蓬公路一类口岸即将建成通关,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基本形成。 未来的富宁将以一条大通道肩挑红色、绿色发展,奋力建设兴边富民和革命老区振兴示范县、绿色铝循环发展示范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时间的关系,休整一夜后,8月19日晨,我们一行5人驱车赶赴丘北,与大部队会合。
在路上,小唐老师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文山为什么叫“文山”?我信口笑称,“因为是有文化的山,所以叫‘文山’。”小唐说回家后要查查。不知小唐老师查了没有,我查了一回,有点惊喜。据说:文山建制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置郡县时已纳入牂牁郡,大致属句町、进桑二县辖地。牂牁郡即古夜郎国,下辖17县。范围大约包括今贵州省大部、云南省曲靖东南部、文山州和红河州的一部分,以及广西西部的右江上游一带。到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另设贲古县时,县境西部归属贲古县。东南部为梦都、进桑二县地。县名从《易经》的“贲”和“大畜”二卦推演而得,即“取诸贲而得文之源,取大畜而知山之固”,改名文山县。果然是有文化的山,读个半懂不懂。
在丘北午餐之后,我们和大家一起参观了普者黑水陌青田生态农业观光园、兔耳朵农场、玫瑰园,最后来到清平水库。
在库区,一段关于水库的文字介绍让我停留下来。说的是,壮族延续下来“三月三”祭龙节,是一种保护森林,保护水资源的态度,是特有的文化现象,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古朴道理。壮族先民择水而居,建寨必依山傍水,寨子周围的山林被很好地保护起来,不允许砍伐、开荒、否则将受重罚。因此,村寨里常年有泉水源源涌出,极少有壮族群众缺水喝的事件发生,这印证了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与丘北比起来,东川是个缺水的地方。没有景青水秀的湖泊,没有穿城而过的江河,过去在修通大白河引水枢纽工程之前,人们常常为争水打得头破血流;现在为用水涨价,还在吵架。两相比较,不胜唏嘘。
水库的办公区内,还有一幅丘北的电子水库图,绿灯亮,已建成的水库一大片;红灯亮,等待建设的水库又是一大片。绿灯红灯都不亮,放眼望去,整个丘北就是一个大水库。我想对丘北的同志提个意见,你们这是在赤裸裸的炫富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丘北多山水,明清之间就兴修了龙泉渠、象鼻岭水利工程、六峨大沟、鲁布桥滚水坝等古水利工程。1958年,还建了中国第一座地下水力发电站,装机2.5兆瓦的六郎洞地下水发电站。以后有机会,一 定还要来看看这些活着的历史文物。
8月20日,文山行到了尾声,集体畅游“普者黑”是最后一个活动。
早晨,天公作美,不下雨,不出太阳,大家愉快出行。
我以为会有一场水上大战,结果是想多了。大家乘一艘大船出发,郭绍龙老师浪漫地称它为“画舫”。听到这个名字,我就联想到秦淮河里的二八才子和佳人,那里隐隐约约也有我们年轻时的样子哦。虽然年龄不在二八,但大家的心还是年轻的。愿意出门看山看水看风物,交朋友拉家常抒心意,都是年轻的表现。
“普者黑”在彝族语言里是“盛满鱼虾的湖泊”之意,这确实是一个丰盛的湖泊,水上田园、湖泊峰林、彝家水乡、岩溶湿地、荷花世界、候鸟天堂融于一湖。我们乘着画舫,游湖、观景,讲故事、听故事,水面上常常传来发现美景的惊呼声,空气中也飘荡着一阵阵会心的笑声。
余松涛老师是画家兼作家,最有激情,故事也最多,他讲的两个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个是他与曹卫华老师的。说他与曹老师是发小,从来在一起玩惯了的。红卫兵时期,俩人打着绑腿,穿着军装,到处去串联。哪饿在哪吃,哪困在哪睡,好玩得很。我们惊呼,“这样也行?”余老师说,“你只要说自己是诗人,就有人接待你。”一旁的我们羡慕不已。我说,“我也想像这样到处去旅游,但我估计我对人报出我‘诗人’的名号时,人家会对我说‘滚!’”,曹老师听了不置可否,意思是我猜对了?
另一个是余老师和郭绍龙老师的。说某年余老师带着学生到普者黑写生,就是在拍摄《三生三世桃花开》那个岛上。那时没有交通,出岛很不方便。画到中午,饥肠辘辘,饿得不行,正想着怎么出去找饭吃,忽然有人划着小船送来了可口的饭菜。余老师感动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我猜啊,肯定是他送来的。”余老师的目光深情地看向一边的郭老师。
刚才还在滔滔不绝的郭老师,居然这会儿不说话了,似乎还有些害羞地低下了头。
我在心里默默替余老师念了句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送给郭老师。
余老师接着说,他们画画的当儿,《三生三世桃花开》的剧组也要在岛上布景,选不到合适的角度,看了余老师的画作构图,很是赞赏,遂跟着余老师的思路布景。
我说:“余老师您厉害了嘛,发现这么美的地方。”余老师赶快指着郭老师说,“是他发现的。”
那个年代的艺术家,友谊就是这么纯粹。
在普者河上畅游将近两个小时,美景美照塞满手机,欢声笑语塞满脑海。一个个美好的瞬间,留待往后的日子慢慢咀嚼回味。
在此致谢一路给予我们关照的文山朋友,特别是文山各级文联的同志,忙前忙后安排食宿、安排行程、安排采访,还有州文联边富斌主席百忙之中的倾情陪同。太多感激之情,在此不做细表。
暂别文山,来日方长,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