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对策探析

2022-10-21 09:42邹芸芸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18期
关键词:路网布局节点

邹芸芸

(兰州市公路服务中心,兰州 730000)

1 农村公路网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1.1 整体规模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虽然我国农村公路经过长期的建设已经形成较大规模,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群众的出行要求日益增多,但农村公路网建设密度偏低,整体规模有限,无法有效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1.2 公路维护与监管不到位

由于农村公路网建设节点多、线路短、分布散且不规律,导致公路维护与监管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农村公路缺少管理维护人员,维护资金有限,导致道路维护不到位,随着通行车辆及自然因素的影响,道路遭到磨损,使用寿命逐渐缩短。另外,早期建设的农村公路由于建设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建设标准低,抗灾能力弱,再加上农村道路可能存在超限运输情况,使公路损害严重,直接导致通行路况变差,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1]。

2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的原则

2.1 与其他规划相融合

农村公路网布局要与当地的地区发展、用地规划、干线公路、城镇体系等规划相融合。让农村公路网能够在满足地区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进行布局,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2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要坚持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着力点,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因素、地理因素、自然条件、交通需求以及公路使用功能等。不与自然条件相违背、科学布局、合理选择路面结构形式、满足农村群众对生产与生活的实际需求,确保实现有路可走、有路能走。

2.3 脉络相通、衔接成网

目前,我国的农村公路网缺少整体规划,路网结构不完善,农村与农村之间的连通性不够,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因此,农村公路网布局要注重提升路网的通达性,让路网布局与交通流向、流量相匹配,实现区域内、区域内与区域外的顺畅连接,提高运输效率,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农村公路网的实际效能。

3 农村道路网的布局形式

3.1 放射式布局

放射式公路网布局是我国农村公路常见的一种公路网布局形式,如图1所示。布局时,首先确定中心位置,然后围绕中心呈放射式展开,这种布局形式使得中心区域与四周具有短捷的交通联系,但是从道路的一点到另外一点,需要绕经中心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道路的组织与管理难度。

图1 放射式

3.2 方格网式布局

方格网式布局又可以称作棋盘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农村公路网布局方式,如图2所示。这种布局方式比较适合地势平缓、面积广阔的地区,如平原地区。根据这种布局方式,各个节点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分别设置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交通干路,在主路之间布置次路,形成较为整齐、美观的方格网式布局。方格网式公路布局的通行能力较强,各道路之间通行灵活,布局简单,能够为出行者提供多条路线选择。

图2 方格网式

3.3 环加放射式布局

环加放射式布局主要由放射干路与环形干路组成,呈现中心向外发散形态,具体如图3所示。环形干路方便中心以外的地区进行相互联系,放射形干路方便中心与四周地区的联系,环加放射式布局的交通灵活度略低于方格网式布局。同时,放射形干道容易造成过度集中化问题,环形干路因为自身的弯曲特性,导致方向识别存在难度,整个路网布局也容易呈现同心圆式向外扩张局面。

图3 环加放射式

我国农村公路网的布局形式大多采用放射式与方格式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因为单一的方格式公路或放射式公路存在缺陷,导致农村偏远地区沟通不足,通过将放射式与方格式相结合布局,可以提升整个农村公路网布局的整体性与规范性,有利于加强农村各区域之间的交流,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4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对策

影响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的因素多种多样,例如,规划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格局、国道省道公路网布局、客货集散运输需求、环境保护要求、行政村区划布局等。在进行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时,要着力建设经济路、出口路,确保公路网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连接,制订科学、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方案。下面重点对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对策进行研究。

4.1 确定公路网重要节点与次要节点

在城镇化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要特别注重对路网节点的选择。确定节点是公路网布局规划的首要前提,是公路网之间相互连接、相互贯通的控制点,对公路网整体的布局有直接影响。选择公路网节点,可以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辅助的方法,同时要与城镇化进程相匹配。确定节点时:(1)要确定全部必选节点的范围。(2)对节点进行筛选,综合当地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对未来经济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的重要乡镇所在地、重要的交通枢纽点作为重要节点,对节点进行定性分析;具有发展潜力、跨区域带动力、综合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的乡镇可以当作重要节点,例如,旅游点、农产品生产基地、经济发展带头示范村等。

4.2 确定公路网布局规模

公路网节点之间的连通度可以通过分析路网交通节点之间的连通状况得到。通过规划区域内所有节点与各节点之间的联系情况,根据节点之间相互联通的强度,可以建立公路网布局规模的连通度模型,具体如式(1)所示:

式中,C为规划区域内公路网的连通度;L为区域内的公路网总里程;ξ为路网变形系数;H为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平均空间直线距离;N为规划区域应连通的节点数;A为规划区域的面积。当C≥3.0时,路网布局呈现三角网状型结构,节点多为6路连通;当C=3.22时为正三角结构;当C=2.0时,公路网布局呈现方格网状结构,节点多为4路连通;当C接近1.0时,路网布局结构呈现树状,节点多为2路连通。

通常情况下,如果规划区域面积相对稳定,对农村公路网合理发展规模造成影响的主要有路网连通度以及路网变形系数,人口密度小,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路网连通度取值通常为1.5~2.0;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则取值2.0~3.0,路网连通度的取值受到区域人口密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要大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在一些地势、地貌环境比较复杂的区域,路网变形系数的取值高于地形环境较好的区域,取值分别是1.3~1.65与1.1~1.3。农村公路网合理发展规模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节点、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先确定公路网节点的连通度,再科学计算公路网的布局规模[2]。

4.3 公路网层次划分

公路可以分为主要干线、次要干线与一般线路:

1)主要干线通常是用来连接重要节点与集散节点,并与国道、省道相连接,可以选择环加放射式布局,由环形干路与放射干路组成。公路技术等级采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或者二级公路等级,能够确保具备较高的承载力与通行能力,方便重型车辆进行物资运输,避免由于超负荷承载而造成路面损坏。

2)次要干线主要是用来连接集散节点和控制节点,以及控制节点之间的连接,采用方格式布局,技术等级采用国家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等级,造价成本相对较低,布局通行能力较强,能够满足农村正常的交通需求。

3)一般线路通常用于方格区域内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可以选择自由式或者放射式,能够满足交通量需求较少的区域,具有较高的便利程度。技术等级采用四级公路或者乡间小道等级,一般线路可使公路网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通达性增强,具有造价低的优势,能节约整体成本,方便后期公路养护。

4.4 布局优化过程

常用的公路网布局规划方法主要有四阶段法与直接连线法:

1)四阶段规划方法主要有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与交通分配4个步骤。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分析未来经济发展对于公路运输的需求,初步制订农村公路网布局方案,然后对机动车起讫点进行调查研究,预测公路网交通流向与流量,再根据流向、流量相关数据对公路网布局方案进行调整。但是,将四阶段规划方法应用于农村公路网布局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农村公路交通数据获取的渠道有限,数据的准确性不高,使四阶段规划方法主要被应用于国省道干线布局规划。

2)直接连线法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规划方法,是由熟悉规划区域内公路建设与交通情况的规划者,通过分析区域内公路网节点,在现有公路网的基础上,对公路网总规模进行科学预测,并以此为约束条件,先在公路网布局中设置重要节点,再设置次要节点,打通各节点之间的沟通壁垒,形成整体的公路网布局,实现公路网的优化配置。在直接连线的过程中,要先分析路网走向与等级结构,增强路网布局的通达性,制订初步方案,然后再对方案进行调研,征求民意以及村委、乡政府等各个机构的意见,综合考虑区域内公路网布局及节点衔接,制订完善的布局规划方案。直接连线法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已有道路,节约资源,做到科学的层级规划。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正在加速推动城镇化进程,农村公路网布局要采用科学的规划方法,因地制宜,制订最优路网布局方案,推动农村公路网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的协同发展,发挥农村公路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路网布局节点
分区域的树型多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
基于点权的混合K-shell关键节点识别方法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医疗布局决定未来
浅谈基于P2P的网络教学系统节点信息收集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