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刘莉娜
简凝精致的钢笔水彩建筑画、鲜明醒目的宣传画、笔墨疏阔的水彩画,以及妙趣横生的小黑猫漫画,这些风格迥异的画作被放在同一场画展里,实在有些错乱纷杂,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若知道这是一家三口的一场名为“家”的三人美术联展,便顿显温馨妙趣、其乐融融了。
2020 年初,“家——张安朴、赵谷行、张乐陆三人美术联展”亮相静安区文化馆。张安朴的钢笔水彩风景兼宣传画,赵谷行的国画花卉,张乐陆的“么么黑”绘本在展厅里各占一区,各自精彩。
一家三口同为画家,这并不罕见——志趣相投的艺术家父母培养出深得家传的孩子,很是顺理成章。但张安朴这一家子却又有点特别:三人画种不同、画风各异,仿佛各自为政,但若仔细品鉴,又仿佛互有影响,一家三口,三支绘笔,和而不同,实在妙趣。
“我在1981年为庆祝建党60周年画了一幅宣传画,那时候我在《解放日报》工作,可以说是工作所需吧,并不是个‘刻意’的开始。”虽然张安朴的一系列老上海建筑钢笔水彩画在网上很受欢迎,但认识他更长久的人们,则不会忘记他在宣传画领域的精彩创作。“我在《解放日报》工作多年,当时我们领导常说,‘一张好的宣传画相当于一篇精彩的社论’,我深受这个观点的影响,所以1991年庆祝建党70周年的时候,我开始有意识地要创作一幅‘好的宣传画’。”那一年,这张画获得了全国宣传画作品一等奖。在座谈会上,有人开玩笑说:“不知道下一个十年我们还会不会坐在这里?”就在那时候,张安朴忽然心中触动,就此决定以后每十年党的生日,都要创作一幅作品。于是,从1981年到2021年,他每隔十年,就创作一张“七一”主题宣传画,十年复十年,从三十而立到七十从心,张安朴的这个“生日礼物”从未间断过。
张安朴作品
宣传画这个画种,在很多人眼里也许是内容大于艺术,但张安朴并不这么认为。张安朴自幼习画,读小学时,经常去画家哈定、孟光的画室学画。20世纪50年代,常有波兰、捷克的宣传画、海报来上海展出,东欧的宣传画作品简洁明快,幽默有趣,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9年,张安朴正式调入解放日报社,追随当时在报社创作油画《黄河颂》的陈逸飞、夏葆元先生学艺。“那时画得晚了,就住在报社。夏天的夜晚,我常出门买几个下酒菜,打上半斤土烧兑着酸梅汤,大伙儿边喝边谈艺术。”就是那时,陈逸飞对他讲:“画画要讲究塑造感和形式感,既要用感情、技巧有机地创造出画面,也要在构思、构图上追求新意。”张安朴至今记得这一席话并深以为然,也落实到了自己的创作中。1983年,他为《解放日报》“读书”版创作的宣传画《书籍是知识的窗户》,得了全国宣传画一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此后,他又创作了大批宣传画作品,画风也从写实手法向平面化、简约化演变,更追求时代感,逐渐与传统的模式拉开距离。第八届上海电视节的海报,他选择摒弃前几届化形于数字的“传统”或者说“套路”,而是设计了一棵简洁清新的树,象征着上海电视节的成长。至此,他已完全摆脱了传统宣传画写实的老路子,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观念上的转变,彻底走向装饰性与艺术性。
张安朴作品
张安朴作品
张安朴作品
钢笔水彩画是张安朴为大众熟悉的另一种绘画样式,同样和在报社的工作有关。“选择钢笔水彩是根据报纸出版的需要,它容易制版,适合给报纸做插图。”有人说,张安朴的钢笔水彩在中国属首屈一指,开创了新的画种,艺术成就斐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他说,钢笔水彩速写很古老,很多画家用钢笔水彩为画作画草稿。2007年退休后,他用钢笔水彩画遍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有上海的豫园、南京路、自贸区,也有世界各地的写生风景。他带着速写本走遍了东欧各国,游览了老挝、缅甸、泰国等国家。“别人早上还在睡懒觉,我已起来到附近画画。”张安朴说。他一边感受着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风俗,一边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将内心最直观的感受画进画中。十多年来,这样的速写本已超过百本。2013年2月,张安朴接到了《豫园》特种邮票的设计任务,他按照豫园的介绍,选择了7个景点作为下笔点,采用自己最拿手的钢笔水彩绘画技法创作,通过现场写生与回家二度创作相结合的方式,仅用20多天就完成了7幅作品。这一组钢笔水彩的邮票清新精致,既写意又写实,突破了传统邮票画稿的板正规整,充满海派意味。
“其实小赵比老张画得好,小张比我俩都好,”说起一家三口各自的画风,张安朴笑道,“父母应该是要落后于孩子的。”“小赵”是太太赵谷行,自幼与大画家丰子恺为邻,童年启蒙于画坛大家指点,常去老画家家中玩,长胡子的丰子恺爷爷和家中的白猫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经上海师大艺术系专业训练,又师从唐云、曹简楼、黄若舟等海派名家,赵谷行的美术造诣,其实一点都不输家中两位中国美协的会员。赵谷行的绘画主攻中国画的写意花鸟,常常喜爱将紫藤、石榴、花草、瓜果等入画,而那些似乎稀松平常的东西,却总能让观者会心愉悦。赵谷行笑说,这恐怕正是恩师唐云先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罢,她至今还记得唐云先生第一次到她家,因为家中颜料没有备齐,让她非常不好意思,但老师不以为意,提笔就画,对于绘画的材料和环境并没有太多要求,随时随地都可以作画。“且先生特别钟爱花花草草等小题材,总说小题材也能见大精神。”
除了唐云先生,赵谷行的老师们还包括吴派大家曹简楼先生和“百鸟王”乔木先生。在赵谷行的记忆中,曹师永远坐在书桌边,不是在画画就是在研究画,书画篆刻俱佳的曹老还曾送她一枚名曰“不雕”的印章,赵谷行十分珍爱,只有觉得重要的作品才会用上;而乔木先生,赵谷行记得自己初次登门的时候,一进门就环顾四周想看看“百鸟王”的鸟儿们,结果先生开玩笑地拍拍肚子,说:“别找了,鸟全在这里。”
有了诸多名家的悉心指点,赵谷行练就了扎实的笔墨功底,但她对老师们却总有淡淡的愧疚:“由于还要兼顾家事,无法腾出固定时间去钻研画技,我只能时常向老师们告假。”对此,先生张安朴亦有所感:“张桂铭老师生前就埋怨过我,他说,‘你的太太比你有水水平啊,比你有才气,她却把时间精力都给了你们父子,你应该好好叫她多画画’,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是有点对不起她的。”在张安朴看来,太太赵谷行的画风大气又大胆,不同于一般女画家的婉约秀气,却是纵横交错,很有气势,“画得比我好。”好在曹简楼先生却对这个“不够钻研”的弟子说过,“暂时没法画也不要紧,休息一下,空时练练字,写写石鼓文,过一段时间也可以有所得。”也许正是老师们的理解和鼓励,让她一直都没有丢下画笔,在此后的美编工作之余,她经常在组稿过程中,将读画品画当成学习的主要方式,从中品悟良多。当然,多年来她也没有停止过作画,在和张安朴四处游历的日子里,常常是夫妻俩一人一本速写本,你画你的亭台楼阁,我画我的野花萱草,简直就是传说中“灵魂伴侣”的典范了。而如果说“小赵”“老张”这对画坛伉俪只是风格各异的话,那他俩共同的“作品”——“小张”张乐陆的画风,则是直接突破次元壁了。
赵谷行作品
父子俩在讨论
80后上海画家张乐陆的原创漫画作品“么么黑”系列,很受年轻读者欢迎。“么么黑”是一只全黑的小猫,在它的世界里,四时节气清新鲜活,瓜果小鱼皆是快乐,嬉笑怒骂有声有色,正如张乐陆在深圳举办的“微凉”画扇展的导言,“以猫拟人,小中见大,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对人一腔鸡贼又满含善意,随四季风物流转着的快活小日子,皆在画中”。
据说,因为张乐陆的小名叫“阿猫”,他就以猫来创作。最初,他笔下那只超受欢迎的小猫不是黑色,是因画错而涂了个全黑,就成了“么么黑”。“其实是小时候他常常把画画在肚子上,弄得手么么黑,经常被我们这么说,也才有了后来的么么黑。”老爸张安朴笑着“拆台”。原来,老张家有一门独特的美术教育方式——“限纸教育”,因为小朋友很容易画两笔觉得不满意就把纸扔了,不仅浪费,久而久之也会丧失对艺术的兴趣。所以,张安朴和赵谷行要求张乐陆“要凭着好表现来赢得画纸,而且一张纸必须画满,画不满绝不给新的”。于是,小时候的张乐陆常常为想画画而没有纸着急,急起来甚至画在肚子上、被单边上,弄得“么么黑”。上海人常常用这个词来形容遭遇困难时的心情和处境,于是小黑猫“么么黑”就成了张乐陆笔下调侃人生的主角,“别人是写的日记,我就是画的日记”。
张乐陆作品
尽管画种不同,但细看一幅幅“么么黑”里,也能找出水彩和国画的成分。对此,小张潇洒作答:“是我给他们买颜料,有些颜料不用,剩下的只好我用了。”在张乐陆看来,虽是一家三口,却都是独立而自由的灵魂。就拿“家”的三人展来说,“么么黑”这部分的展区就是他独立设计的,尽管父母的布展方式让他觉得有些陈旧,但他不想去干预,当然,也不想被父母干预。“他们那一辈人有很多看法,布展上不要互相交流比较好,实践证明,要保持一定距离。”而在他为展览特意新作的一幅作品中,三只黑猫构成和谐的画面,却又背对背各画各,这正是张乐陆看来一家三口最好的相处方式吧。
“他从一开始就画这类的漫画,一天到晚拿着纸,一点点积累下来,但他的基本功也很好的。我们从来不阻止他的想法,他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在这个话题上,张安朴也深表赞同,虽然自己和太太都是走的传统画种路线,但对于“画漫画”的儿子,却很是支持和自豪,“父母应该是要落后于孩子的。”事实上,张乐陆也确实值得父亲自豪:1990年,还在上小学的他就获得了日本首届国际邮票设计大奖;1996年,邮电部发行了他在那年创作的一套四枚儿童生活特种邮票;1998年,联合国邮政署发行了他的“我爱和平”邮票……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张乐陆开过公司,承接广告设计工作,玩过一阵摄影,2016年,他决定专心画画。兜兜转转后又回到了最初,正如出门看世界后又归家的孩子。
父子俩也合作过,张安朴很早就开始用电脑辅助设计,这其中就有儿子张乐陆的功劳。在他设计的庆祝建党80周年的宣传画中,所使用的视幻美术效果就是用电脑制作的。“我做创意,儿子来完成,算是合作作品。”那一年,张乐陆还在上海美术学院读大二。
之后,张安朴和张乐陆合作设计了一组父亲节邮票,主题是“父爱如山”。“其实,正式使用的这张主要是儿子设计的,我设计的另一个方案没被选上。他的更有童趣,我的比较传统了。”每每说起这次父子合作,张安朴总是兴致勃勃,记忆犹新。“这枚《感恩父亲》邮票设计是全国征稿的,设计难度很高,中选希望小,但是我觉得我们‘父子兵’齐上阵,本身就有点意思,所以春节过后,我们就动手了。”在最终获选的邮票画稿中,父亲背着一个可爱的大胖儿子,儿子手中拿着心形的气球,以表达父亲对孩子的疼爱和孩子对父亲的依赖。“我们父子共同设计了多个方案,父子俩不断地讨论构图、色彩,不断地简化画面、提炼主题,非常有滋有味,确实体验了父子情深。”
父子合作设计的邮票《感恩父亲》
2022年12月,张安朴、赵谷行、张乐陆一家的《三人展》将在闵行区吴颐人艺术馆举行,是该馆的首个邀请展,届时将展示三年来一家三口各自的新作。可以想象,那又将是一次缤纷有爱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