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声
画家谷妍初受教于钱宗飞先生,后考入河北轻工业学校美术专业,师承徐士钦、王志林、张俊来等老师,又在河北师范大学进修,师从王顺兴、朱兴华等先生。多年来耕耘在工笔花鸟画领域,一点点打磨,一步步进阶,努力寻求新的表现形式,释放出自我艺术魅力。纵观其绘画创作,既有工笔,也有意笔;有墨色,也有重彩;还有勾填勾勒法、晕染、没骨法的多重运用。她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创新尝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受到了同仁及绘画爱好者的好评。
谷妍的画中透露出一种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她创作了大量精勾细染的禽鸟、色彩绚烂的花草作品,其中不乏灵动自然、直逼宋元的工笔之作。《蝶恋花》的牡丹俊雅大气,《秋声》的红叶高洁清幽,《清风》的青竹风姿绰约,《美人蕉》中的美人蕉艳丽绽放,《清韵》的荷花亭亭玉立,形成了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境和情趣。同时,又是花鸟相映,笔下之翩翩飞舞的蝴蝶,活泼跳跃的雀鸟,灵巧可爱的螳螂、蝈蝈,在水中畅游的鸥鸭,在其娴熟的钩、勒、擦、点、染传统技法刻画下,灵动而清新。谷妍尤其善于捕捉瞬间状态,以动写静,以形传神,笔端始终充满着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
古人常云:“画以简贵为尚。简之入微,则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烟鬟翠黛,敛容而退矣。”谷妍作品以简洁明快为多,如《只有一枝梧叶》《果熟来禽》《杏花带雨》《桃花流水》《〈一叶知秋〉系列》等作品,往往三两枝花叶,一只雀鸟足矣,削其繁枝,以少见多,以小博大,咫尺之间“夺造化而移精神”,使形象更鲜明;构图静谧祥和,没有太多的情感渲染,但又不冰冷,写自然生气、凝自然之意,意韵中充盈着一种温婉的暖意,显示出画家的志趣和品位。而其作品《鸣秋》则尚繁,画群飞的雀鸟,或仰或侧,欲飞欲语,姿态万千;画面饱满细密,构成繁复,层层叠叠,而笔触清晰,色彩温润柔美,仿佛秋风飒爽,送来嘈嘈切切的悦耳鸟鸣,产生栩栩如生、精致动人的视觉效果。令观者隐约感受到空气、雨露、风声,秋天的气息和情思扑面而来,如“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似“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审美元素,更使得绘画在题材与意境方面得以拓展,节奏更强烈,气韵更生动,让繁简相互映衬互为补充,形成了另一种风貌。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谷妍的花鸟画将叙事与写生相结合,既阅读自然、体味自然,进而融入自然,又在自然中发现美、创造美,力求一花一鸟、一枝一叶都有非常细腻的表现和情绪,写出生气和生机,画出有形的风景。当然,谷妍并非自然主义的创作方式,相反,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又清新的笔触,注重意境营造和神韵表达,追求主客观艺术思维合一,在创作上蕴积成一种意识、一种精神。可以说,谷妍笔下藤萝、兰草、修竹、桃花、青鸟等等物象“无常形而有常理”,讲求寄托和构思,将情思从浓郁的笔端泻出,传达的是无形的人情人性,不突兀,也不故弄玄虚,形成了秀丽静美,含蓄内敛;色彩清雅,笔致精微秀美的画风。
赵孟頫在《清河书画舫〈自跋画卷〉》中云:“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 谷妍在日常功课中临习了大量宋代花鸟画作品,悉心揣摩,但又不一味地模仿古人。她将古法运用到创作中去,又融进了女性的生活真实感受,包涵着恬静之中的动感之美,斑斓之处有和谐之声,给人一种雅俗共赏的视觉享受。尤其在创作梅兰竹菊等国画常见题材作品时,谷妍以书法的笔墨线条写形,清雅温润,结构巧妙,呈现出S型律动式的布局,让整幅作品在空间上协调统一,尽显有别于传统的当代审美意识。同时,她坚守“骨法用笔”“气韵生动”之古训,在造型上,集清新明丽、典雅秀润于一体,生动而传神;在色彩上,浓而不滞、淡而不薄、艳而不俗;在笔墨上,细而不弱,一丝不苟;在章法上,聚散疏朗自然,富有艺术表现力和个性特点;在精神层面,借物寓心,力求达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的虚静美审美情趣。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作为七零后画家,谷妍艺术道路还长,应保持平淡纯真之心性,既能师古人之迹,又能师古人之心,不断推陈出新,进而超越题材、技法、功能的局限,画出高古格调与万千气象,才会在雅致清逸中蕴含深邃悠远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