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岭 常黎青 王志鹏
盛夏七月。天山南北如诗如画,壮美巴州瓜果飘香。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文联文化润疆专题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河北新疆两地文化交往交流交融,2022年7月27日至8月2日,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史建伟带领河北文艺工作者采风考察团,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在新疆期间,采风考察团与新疆文联、巴州文联深入座谈交流,共话冀疆文化发展新篇章,共谋充分发挥冀疆两地各级文联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高质量做好河北省文联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以“河北·巴州文化润疆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和“河北文艺创作采风基地”揭牌为新的起点,河北、巴州文联将进一步推进两地文艺交流,丰富两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两地人民共同体验文艺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采风考察团走进乡村社区,与基层文艺工作者一起切磋技艺,创作采风;走访慰问援疆工作干部,悉心谛听援疆人心声,为援疆工作助力加油;走进尉犁、博湖、和静等县,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深刻感悟巴州独特资源禀赋和文化建设成果。
【新闻摘要:7月27日,河北·新疆文联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史建伟,新疆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邓选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座谈会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文联文化润疆专题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文化润疆工作,充分发挥冀疆两地各级文联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统筹规划、协调联动,高质量做好河北省文联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凝聚双方力量形成文艺援疆、文化润疆工作合力,更好助力新时代新疆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展开深入交流。7月29日,河北省文联与巴州人民政府举行“河北·巴州文化润疆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同时,“河北文艺创作采风基地”揭牌。巴州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董斌,政府副州长王成等领导参加,政府副秘书长吕圣仕主持。】
“许多年之后,当海迪且·艾沙回忆起七岁时的时光,他一定不会忘记,那个美好的下午,在恰尔巴格乡村画苑,一位来自远方的画家手把手教他第一次拿起毛笔,画出平生第一件画作,一条活灵活现的小金鱼。”
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工笔画画家刘丽谈及7月29日下午的志愿服务——河北文艺工作者走进巴州书画艺术创作交流活动,这位青年艺术家神色中满是快乐和欣慰。在她看来,在孩子成长期,一次关键的艺术启蒙,或许会终生受益。能有机会为巴州的小朋友当老师,也是自己一生的光荣。史建伟书记则说,文化润疆关键在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到巴州乡村开展志愿服务、创作交流,就是传承中华文化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播种行动。
维吾尔族小朋友海迪且·艾沙,是库尔勒市第五小学的学生。7月29日下午,当他听说河北的艺术家要来恰尔巴格乡村画苑,心情非常兴奋。正在暑期放假,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与附近居住的很多孩子一样,他早早就来到了由乡土英才吾甫·加帕尔担任负责人的画苑。当然,早早来画苑等候的还有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家、书法家、摄影家和艺术爱好者们,以及热情好客的乡邻。
恰尔巴格,维吾尔语意为“美丽的果园”。
库尔勒市恰尔巴格乡距离市区不到两公里。这里盛产香梨、葡萄、无花果,也盛产石榴,有专业的石榴种植村,也经常有“石榴籽一家亲”“石榴花开”为主题的文化润疆活动、志愿服务活动。2020年建起的乡村画苑,设有书画展览区、文化艺术区、民族服饰区、民俗展示区、作品展览区、画室和“葡萄藤下话农事”群众说事点等功能平台,深得乡亲们欢迎和喜爱。吾甫·加帕尔是个70后,在画苑的“石榴籽课堂”(又名青苗教室)免费教授邻近乡镇及市里喜欢绘画的中小学生。他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以阅评家庭作业、举办小画展等办法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画苑作品展示区陈列的油画、雕塑和综合材料作品,供孩子们观摩,供乡亲和客人们欣赏。作品多出自吾甫·加帕尔之手,是他利用业余时间以巴州壮美山河为素材进行创作的。这些画作主题鲜明,构思独特,色彩丰富,或开阔,或工致,彰显了一个青年文艺人才的家国情怀。吾甫·加帕尔的才华和追求,受到众乡亲和石榴籽课堂的孩子们称道。
乡村画苑人气十足,也与巴州文联的关注支持密不可分。画苑里,挂着多个艺术家协会创作基地的牌匾,各种基层服务、创作交流活动频繁。当巴州文联党组书记康红、主席阿不力孜·克依木等熟络而热诚地为河北文联采风考察团介绍乡里干部、基层艺术家时,大家顷刻之间就有了一种千里奔赴之后归家晤友的亲切之感。
石榴籽教室,孩子们正在两溜排开的长桌上埋头绘画,他们有儿童画小班、大班的,也有素描班的,小的只有五岁,大的十二三岁。史建伟和新疆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哈德别克·哈汉,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干部杜卓晁,河北省文联秘书长相洪奇、组联部主任常黎青、河北省美协副主席倪春林、组联部干部王志鹏等走进教室,孩子们纷纷抬起头,笑眯眯地用眼睛打招呼。教室南墙,别开生面的儿童画展正在展出。《红心向党》《我与祖国共成长》《我爱祖国》……一幅幅色彩绚丽、阳光向上的儿童画,吸引着史建伟等饶有兴趣地驻足观看。史建伟走到课桌旁,俯下身子查看孩子们的绘画过程,询问他们接触绘画艺术的经历。艾斯曼、穆再排尔等小同学,用流利的国语向来自河北的艺术家老师介绍自己。孩子们稚嫩的童音和纯洁的艺术向往,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院子里,临时搭起的创作台一端,巴州书协主席赖泽宏、书法爱好者伍甫尔·加帕尔等人,早把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河北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月卯围到了中央。在现场创作了“文化润疆”“翰墨巴州”等书法作品后,刘月卯坐在一把旧椅子上,通过一一点评大家手机保存的书法习作,传授书法创作的精髓要义。评得细致到位,听得频频点头,一个大书法家的乡村书法微课堂,就在树影摇曳、石榴飘香的小小院落开课了。见到书法大家,自然要讨得一幅墨宝方好。石家庄市书协副秘书长、新乐市书协副主席、青年书法家郭云鹏非常理解朋友们的心意,他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一口气为当地书法爱好者创作并赠送30余幅书法作品。
见到好苗子,职业为教师的刘丽分外欢喜。她拉着孩子们切切交谈,看他们跳民族舞,不一会儿就获得了信任。按捺不住开班授徒的激情,在临时创作台的另一端,她的石榴籽课堂中国画秒入门公开课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一支毛笔,一钵墨汁,一钵清水,一盒染料,教具有些简单,但孩子们对艺术的好奇心却在刘丽的示范下快速点燃。一堆可爱的小脑袋聚拢到她身边,一双双晶亮的眸子充满跃跃欲试的渴望。当得知海迪且·艾沙是第一次来画苑,此前从未接触过毛笔时,刘丽热情地鼓励他感受一下。她从握笔的姿势开始,一个孩子一个孩子手把手教起,用画简单易学的小金鱼启发其艺术性灵。一个多小时过去,宣纸上已尽是活泼游弋的红金鱼。海迪且·艾沙等看着自己的“杰作”,非常开心。
倪春林不言不声,在院子一角支起画架,为十三岁的维吾尔族小姑娘阿伊谢画起肖像。阿伊谢也是吾甫·加帕尔的学生,在素描班学习。河北艺术家的到来,让画苑变得热闹起来。倪春林细心地发现,阿伊谢一直躲在一边全身心地练习素描。交谈中,他了解到这个孩子对国画有一种执着的热爱,家人本来想让她学习舞蹈艺术,她却坚持学习绘画,跟着吾甫·加帕尔老师学了一年多,已有很大进益。在电话征得家长同意后,倪春林决定给阿伊谢画张肖像画,一方面考察她的耐性、鼓励她的艺术追求,另一方面也给当地的人物画爱好者上堂示范课。当画稿上呈现出阿伊谢酷肖的面部轮廓时,围拢了半圈的观摩者纷纷鼓掌称赞。两个小时的初创过程中,阿伊谢小姑娘几乎同一姿势坐在一只巨大的木车轮前,始终略略含笑,她的定力赢得了倪春林和观者的点赞。人来人往的热闹中,画者和“模特儿”对艺术的深深沉浸,打动着现场每一个人。阿伊谢的妹妹,十一岁的艾斯曼,跟着刘丽学完画金鱼,跑过来客串起“抖音直播师”。史建伟、相洪奇、常黎青等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艺术家创作的精彩时刻。“既要推介传播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也要记录艺术家创作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在此次文化润疆行中,每一个河北文联人都铭记之、笃行之。
恰尔巴格乡村画苑,也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基地。相洪奇秘书长和组联部干部梁景山等对民族文化颇有心得,他们在吾甫·加帕尔跟书法家、美术家交流切磋的间隙,细细讨教服饰制作过程、民俗来龙去脉,每人购买一顶手工“朵帕”(维吾尔族花帽),当场就戴到了头上。当他们戴着漂亮的“朵帕”出现在每一处人群中,乡亲们的眼神都格外亲切。一顶花帽,自然而然拉近了艺术家和各族村民之间的情谊。
一场高水平志愿服务交流,给河北和巴州两地的艺术家留下美好记忆和珍贵收获。手机加微信好友的便捷,让这种交流从现场发端,延展到互联网上的永恒。刘月卯、倪春林等纷纷结下帮扶“对子”,将长期辅导交流。小姑娘艾斯曼则大方地将一幅充满儿童式幽默的作品《小白兔姐姐胡萝卜弟》,送给了她新结交的作家朋友、河北省文联文艺宣传中心主任兼《当代人》主编郭文岭。
7月29日上午,由河北省摄协VR委员会秘书长、石家庄市摄协副秘书长张旗为巴州摄影工作者开展的一堂摄影讲座,同样交流互动氛围浓厚。授课时长一延再延,过了中午饭的开饭时间,影友们依然恋恋不舍。张旗现场拉起一个摄影交流群,承诺把线下课延伸到微信群。石家庄市摄协主席杨振勇,热情邀请巴州摄影家带着作品参加石家庄解放75周年摄影展。冀疆两地摄影艺术交流,即将展开一个新的篇章。
【新闻摘要:7月30日晚,采风考察团一行慰问了河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同援疆干部一起举办“文化润疆——河北文艺工作者走进援疆前指书画艺术创作交流”活动。巴州党委副书记、河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徐付军,代表巴州党委、政府和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对河北省文联长期以来给予巴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口援疆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在新疆期间,采风考察团一行参观了位于第二师铁门关市的心祖博物馆、铁门关市融媒体中心、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喜迎二十大”美术书法摄影展,并在兵团第二师铁门关革命历史纪念馆接受了红色教育。此外,还参观了新疆博物馆、美术馆、新疆检察院检史馆、兵团日报社、巴州博物馆等。】
在巴州,一座座以“河北”冠名的学校、小区、产业园拔地而起;从河北引入的冬枣、金丝小枣、“张杂谷”“张杂薯”,又从巴州出发,汇入国内市场大循环……谈起援疆工作,徐付军颇为动情。一个个援疆项目,一件件援疆成果,一个个援疆故事,让采风考察团一行又振奋又感动。史建伟说,河北对口新疆巴州实施援疆工作以来,河北广大援疆干部牢记使命、担当奉献,为巴州经济社会发展付出巨大努力,为增进冀疆两地人民感情做出重要贡献,文艺工作者理应歌颂抒写这些事迹和精神,为援疆工作加油助力。
7月30日上午,在巴州文联安排下,考察采风团来到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在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燕,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文联负责人、作家协会主席张清闯等同志陪同下,到二师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接受红色教育。共和国将军、二师最早的缔造者、组织者王震在一首诗中写道:“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诗歌的历史内涵,揭示了英雄二师革命历史的大背景、大逻辑。站在巨幅征战图——二师从井冈山到延安、渤海、天山全国征战图前,艺术家们心中激荡起剧烈的情感波澜。结合参观展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新疆考察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心得体会便深了一层、厚了一层: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
军旗向天山,屯垦驻边关。以1947年2月25日为开端,渤海湾的英雄部队历经一千个日日夜夜到达天山脚下、开都河畔,开启了仗剑扶犁、屯守边疆的伟大征程。参观中,“河北老乡”的名字和荣光,尤为让艺术家们动容。张仲瀚,作为新疆军垦事业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是河北献县人,1915年出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组建抗日武装“河北民军”和“津南抗日自卫军”。后任359旅719团团长、渤海军区教导旅首任旅长、二军六师师长、新疆兵团第二政委、农垦部副部长等职。1980年在北京逝世,年仅六十五岁。身后被赋予“大家、大德、大勇、大智”八个字。英勇的屯守将士中,有张仲瀚这样的奠基式人物,更有无数默默奉献的普通人。李保华,河北肃宁人,1947年4月参加渤海军区教导旅,是教导旅第一届党代会两名女代表之一。张秀云,1928年出生,河北盐山人,入疆后任女兵队队长。杨淑芳,1930年出生,参军后任旅卫生部看护……军垦事业绽放铿锵玫瑰,她们或参军入伍跻身兵团,或追随自己的爱人、战友来到边疆。展板上,照片中的他们,正值芳华。扎根兵团几十年,他们的事业、家庭甚至一生都跟新疆的一草一木紧紧团抱在一处。他们是河北的好乡亲、兵团的好战士、新疆建设的奉献者,是河北援疆的先驱和楷模。
新疆,以它的博大,拥抱一茬又一茬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援疆人。援疆题材创作,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重要选题。6月26日晚,河北援疆题材电影《情满天山》在巴州霍拉山村首映,同时在冀疆两地院线上映。影片通过乔小山与父亲乔振华两代人的援疆故事,全面展现了河北援疆人倾心援疆事业、挥洒无私大爱的援疆精神,以及新疆各族群众安定和谐的生活画卷,既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又有很强的艺术张力,社会反响强烈。在巴州期间,《情满天山》成为冀疆两地艺术家之间不时交流的话题。其实,一部成功的电影,只是两地援疆创作合作的成果之一。近年来,河北文联和巴州文联共同搭建文化润疆平台,文艺人争做协同发展文化的倡导者,成果不断,佳话连连。比如,2021年,聚焦重大主题,创作文艺作品,组织中国书协副主席、省书协副主席刘月卯,省书协副主席任桂子、郎岗峰以及河北书法青年才俊为“雨润天山——第十批援疆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书法展”挥毫书写,组织邢台市美协艺术家为巴州“造林英雄”王成帮等百名先进人物创作连环画像。通过各个艺术门类采风、考察、创作、展演、展示,河北艺术家挥洒艺术才情,以精品力作充分展现了对口援疆工作成果、天山南北崭新变化、援疆干部人才良好精神风貌。
新疆,成为一代又一代优秀河北籍人士的第二故乡。历史上,黄胄、郭小川、贺敬之、艾青、王蒙,这些在河北生活工作过的文化艺术大家,或随军,或慰问,或采风,或因种种缘由,也在新疆有过较长时期的生活,他们以各自的文艺作品和艺术经验,为繁荣新疆的社会主义文艺做出了突出贡献。当下,在新疆工作的河北老乡中,同样有一批文化人、文艺人,立足岗位倾情奉献的同时,以自身学养和才华,致力于厚植中华文化基因、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新疆检察院检史馆、兵团日报社参观时,采风考察团一行亲眼目睹其杰出的创新性工作成果,亲身体味其开创的浓浓文化氛围,深受触发和鼓舞。
援疆人的故事,在不断创造的优秀文艺作品中得以越来越丰富生动的呈现和流传;援疆人的精神,也在革命纪念馆、特色博物馆,以一件件亲切可感的展品得到见证和褒扬。二师铁门关市心祖博物馆的创建者,是现年六十四岁的牙科医生王心祖。作为一名“疆二代”,王心祖对兵团文化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怀。2018年,他着手在盐碱地上创建博物馆,初衷就是为了收集展示当时转业新疆、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兵团军人的“旧物件”。在他看来,此事意义重大,为展示那一代军人“屯垦戍边、开荒拓田”的辉煌人生、继承父辈的光荣传统,必须得办,办得越快越好。几年下来,博物馆投资超过两千万元,展品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多样。现在,已经开设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流金岁月、永远的丰碑、革命红色搪瓷缸、红色年代的瓷壶馆、小人画书展、民族古乐器馆等十几个常设展馆,展出藏品万余件。
当采风考察团一行走进革命红色搪瓷缸展馆,一列列一排排的旧物搪瓷缸,像扑面而来的历史隧道,瞬间把我们带进当年兵团人兴修水利、扶犁垦荒的艰苦斗争岁月。由于展地局限,这里展陈的只是王心祖收藏的部分搪瓷缸,这样的缸子,他已经收藏了一万多只。每一只瓷缸,都承载着一段难忘的青春故事。
古琴展馆,更让艺术家们惊喜和流连。三百多件古老的民族乐器,都是王心祖不计高价从民间收集而来。卡龙、刀郎热瓦甫、牧羊人热瓦甫、刀郎艾捷克,每一件古琴的岁月故事,都印刻在他的心中。王心祖修习弹奏技法六年,现在,顺手拿起一件,就可以为参观者演奏上一曲美妙的维吾尔族民歌。从小生活在新疆多民族大家庭,王心祖喜欢维吾尔族文化艺术,尤其痴迷音乐。唱维吾尔族民歌、跳民族舞蹈,他由此结交了一批维吾尔族朋友。为了学习弹奏古琴,王心祖结识了热爱弹唱的尉犁县喀尔曲尕乡音乐教师曼苏尔江,两人结成忘年交,还一起上过新疆电视台的“春晚”。
热情的王心祖,不时操起古琴为我们现场弹奏。《请到罗布淖尔来做客》《穿过牛角的夕阳》《我的红玫瑰》……或抒情悠扬,或热情奔放,或低沉回转,琴声流泻出展室,飞向门前的葡萄田,飞向白云外的雪山,也飞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
在王心祖身上,我们读到一个“疆二代”的情怀。他们扎实、平凡,心怀祖国,热爱新疆。他们是兵团文化基因的传承者、传播者,同时,又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呵护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大者。一曲热瓦普民歌,不正是援疆人、建设者们的心音吗?
结束心祖博物馆参观,意外收到一份礼物,由王心祖编写的《学维语话不求人》。其实,他还编了另外一本书,《学汉语话一点通》,颇受读者欢迎。
文化润疆,润的是广袤巴州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心,聚的是辽阔新疆团结奋斗的力,凝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抱的情。王心祖,以踔厉奋发的文化传播实践,给我们以有力的启发、由衷的感动。
【新闻摘要:按照“河北·巴州文化润疆合作框架协议”,十四五期间,依托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胡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河北文艺人才资源,将由河北省文联、巴州共同创办巴州“胡杨艺术节”,打造巴州地域文化品牌,用文艺方式推动巴州文化旅游事业和社会发展。每年确定共同的创作主题,集中文艺力量,组织河北、巴州两地优秀艺术家联合创作具有鲜明两地人文风貌和自然、历史文化元素的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丰厚巴州文化积淀,为推动“文化润疆”提供内容支撑。根据“合作框架协议”以及《中国文联文化润疆协作机制》2022年度工作计划安排,采访考察团一行深入考察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的尉犁县、博湖县、和静县等地文化建设成果。】
此次文化润疆行,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便是深入基层调研,从壮美巴州人文风貌和自然、历史文化元素以及乡村建设一线采集鲜活素材,展开文艺创作。
艺术家们有备而来,书画家带着全套的“家伙什儿”——笔墨纸砚、颜料、画架、印章;摄影家们甚至背上了最先进的拍摄设备“无人机”。倪春林的行囊,除了近百斤重的旅行箱,还有装着两台照相机的大摄影包;杨振勇、张旗的随身摄影包,都重达十几斤。除了干活儿的趁手工具,每个人都保持着视、听、感360度打开,像是勤奋采蜜的工蜂,对蜜源格外敏感。
从库尔勒市开往尉犁县的中巴上,我们采撷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尉犁县兴平镇有个全国文明村叫做达西村,达西村有条石榴巷,石榴巷里住着18户维吾尔族、汉族村民。他们像石榴籽一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18户居民中,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之家”胡敬臣一家、“无私大爱之家”吐尔逊·司马义一家、“民族团结典型之家”郭宗俊和艾沙·吾守尔两家、“感恩之家”巴哈尔古丽·马木提一家,还有“科技致富之家”阿布力克木·木沙一家、“种植能手之家”石树文一家、“自主创业之家”牙生·芒力克一家……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感人故事。由此,一条杂居小巷,组成一首民族团结的美丽诗章。
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新疆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哈德别克·哈汉和巴州文联主席阿不力孜·克依木、巴州文联办公室副主任何巍等。
在博湖县博斯腾湖畔,我们又顺着一座顶天立地的锅灶“西海第一锅”,刨根问底地“刨”出另一个故事。
博斯腾湖,被亲切地简称博湖,古称“西海”,唐谓“鱼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传说,这里是《西游记》中西海龙王龙宫的所在地。这里天蓝水碧,空气清新,拥有芦苇湿地、原生态民俗文化等优质资源,如同镶嵌在巴州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县委书记上任听到的第一句嘱托,就是“保护好博湖”。县里始终把保护博湖生态作为第一使命和责任,实施了“生态+”“5A+”战略。
如何让博湖的“青山绿水”,同时也成为老百姓发家致富的“金山银水”?经过多番考察设计,决定做“鱼文章”。博湖的鱼,人放天养,口感十分鲜美。2010年,湖畔支起“西海第一锅”。这口雄奇的大锅,一面世就圈粉无数,游客纷纷在此打卡拍照。每至开湖季和冰雪节,这里都会举办“第一锅”鱼宴,一口锅里用四吨水烹煮三吨鱼,上万旅游者争相享用。博湖,因美食而名声鹊起。“第一锅”之后,又有了一条网红“西游鱼”。为了让更多农牧民融入旅游产业链,时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深耕“西游文化”,进一步下活博湖生态鱼这招棋。2016年,“穿越楼兰”大型网络文化活动首站活动中,书记围起围裙上阵,邻家大哥一般,在博斯腾湖边为全国网友直播了一场“书记做鱼”,并为他的作品起名“西游鱼”。博湖鱼从此声名远播,“鱼书记”也成了博湖县超级网红代言人。
为生态建设和旅游文化代言、带货,在博湖县,在整个巴州蔚然成风。此次考察中,我们就结识了多位非常专业的“客串导游”。比如和静县委常委、副县长王金东,博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月荣。如果说一个干部对本地文化地理烂熟于心是本分,而又渊博又风趣的整场讲解,没有一番苦功修习是很难做到的。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好酒还要好吆喝。在尉犁县,在博湖县,在和静县,采风考察团有一个共同感悟:这里所有干部、所有文艺人,甚至普通百姓,都那么善于讲述,那么乐为壮美巴州的代言人。
罗布人村一所木房子前,有位留着白胡子的“长寿老人”。老人坐在一张木榻上,精心制作胡杨木盘子。据说,老人的年龄已超百岁。但每每有人问起,他总是慢条斯理地回答:八十六岁了。作为“公众人物”,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从他身边经过,打量他甚至打扰他,但老人的神色总是那么安然、安静。就算调皮的年轻人偷偷照相,他发现了,也只是微微一笑。长寿老人,用自己的安然自得,为神秘深邃的罗布淖尔代言。他仿佛告诉大家:罗布人长寿的秘诀,不只是逐水而居,渔猎而生,也不只是喝罗布麻茶,吃天然芦草的根,更重要的,是持守内心的安静,知足常乐。
罗布淖尔神奇的水中胡杨、澄澈透明的仙女湖、呜呜鸣叫的风动沙丘,大片燃烧的野生红柳,甚至在滴灌软管儿旁喝水的鸦群,所有的事物,似乎都可以在长寿老人安然的神态里,找到文化深处的诠释。自然与人的和谐,人心居要。
当我们的车子在大漠中穿行,左手边是脊线分明的沙丘,右手则是明净如镜的泡子,甚至有黄白花的奶牛在泡子边闲荡,有活泼的鱼儿从泡子里跃起。尉犁县委副书记李书申幽默地说,“这里白天是人的世界。到了夜里,就是野生动物出没的世界。”一句话,代言了罗布淖尔正在向好的大生态。
巴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简称。“巴音郭楞”为蒙古语音译,意为“富饶的流域”。丝绸之路南中两道,都从域内通过。古西域三十六国,这里有楼兰、若羌、且末、小宛、戎卢、山国、轮台、焉耆、尉犁、渠犁、危须。土尔扈特部东归英雄的故事,楼兰古国历史遗存,铁门关遗址,每一处人文历史,都激荡着家国情怀,让人浮想联翩。美丽的天山、昆仑山,闪电一样的河流,巨毯一般富饶的草原,壮阔的大漠,不朽的胡杨,每一种风物,都承载着时代之美,让言说如痴如醉。
巴州太大,我们的脚程太短。几日所及,不及万一。但我们已经从这“万一”中,感悟到中国第一州的魅力无边。当我们无数次按动相机快门、放飞“无人机”,无数次挥毫命笔,无数次去捕捉一个人物的形象、去描摹一条河流的走向、去体察一朵小花的盛开,我们也开始为壮美巴州代言了。
冀疆两地团结的历史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文艺繁荣的时代华章,在接续奋斗里描摹。文化润疆,我们是自觉的践行者,也是有责任有担当的接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