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中知识产权专业的“三改三立”

2022-10-21 03:38:00邱润根
检察风云 2022年18期
关键词:文科知识产权课程体系

文/邱润根

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造就了日益信息化、扁平化的全球村。政治交织、经济交互、社会融合、文化交融日益加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为在这一复杂的国际社会里增强我国的话语表达能力,服务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和发展,需要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建设新文科。

新文科对知识产权专业的要求

新文科是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实现从以学科为导向转为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的更新升级。2021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启动新文科建设,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

21世纪,国家竞争力主要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力,科技领域日益成为彰显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领域。2008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就是要实现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是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具体举措。要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是最为根本的基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要求赋予了完善知识产权专业的时代使命。

以新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人们认知的改变和深化,产生了更多新的知识素材,扩大了知识产权专业的传统认知范围。新文科建设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融合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彰显我国在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同样适用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产权专业领域。华为、中兴所遭受的境外势力打压,更是凸显了以知识产权保护科学技术创造的重要性,因而需要及时调整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知识产权专业建设中的“三改”

传统知识产权专业大多源于法学,主要采用法学专业培养大纲,形成了基于法学知识为内容的课程体系,重在培养学生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司法实践能力。但是,知识产权产生于科技发展,需紧跟科技发展;知识产权关注法律赋权以激励创新,应保有法学性质;知识产权坚持科技应用为目的,需重视培养应用能力。因此,新文科建设的知识产权专业培养理应针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改相对单一的课程体系。现有知识产权专业的课程体系过于偏重人文社会科学,尤其在课程板块设置中,主要侧重于传统法学专业课程和部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几乎不开设关于科技领域的课程,割裂了学生对新技术的基本认知。所开设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大致与法学专业一致,只对少数专业课作出增减或替换,使得知识产权专业的知识结构还主要停留在传统法学专业领域,很少有关最新科技领域的知识。这导致培养的学生缺乏基本的科技知识储备,无法处理在有关专利法领域的技术方案所涉问题。这样的课程设置难以满足新技术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因而需要重新优化传统知识产权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改过度关注“无用之用”的课程内容。传统人文社科专业主要关注“无用之用”的知识传授,根植于法学的知识产权专业也不例外,导致知识产权专业的课程内容过度强调人文社科的社会价值。然而,面对科技领域的新技术,知识产权专业的课程内容在关注社会价值分析的同时,更应关注新技术知识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具体应用,突出该专业的“有用之用”。因此,需对知识产权专业的相关教材进行内容优化,及时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增加新技术和技术转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具有知识产权应用所需的知识储备。

三改服务能力不足的培养机制。现有知识产权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时,主要运用关于知识产权的诉讼案例,而对于知识产权非诉案例的建设相对缺乏,使该专业培养的学生社会经济服务能力不足。对于知识产权专业而言,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转化应用更是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服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诉讼案例分析获得,而是需要通过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非诉案件中发现问题,并运用知识加以解决的过程中获取。比如,企业专利检索、专利挖掘、专利申请、专利转化等的技术分析能力的培养。

知识产权专业建设中的“三立”

知识产权产生于科技发展,紧跟科技发展是知识产权专业的底色;通过法律平衡赋权以激励科技创新,坚持法学性质是知识产权专业的本色;科技应用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根本目的,培养应用能力是知识产权专业的特色。因此,新文科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专业应立足“三色”,从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和培养机制三个方面着力建设:

一是设立“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专业课程体系。基于新文科提出的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要求,知识产权作为以多学科知识组建的专业,必须让本专业学生掌握新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南昌大学在探讨调整知识产权专业的课程板块过程中,联合法学院、物理与材料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图书馆、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设置了“新技术领域知识板块”“法学知识板块”“管理学和技术转化的知识板块”三位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新技术领域的知识板块”主要是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可以根据专业设置的学分,自主选择理工学科的相关课程,以冲抵本专业的学分要求,使学生具备未来从事知识产权服务所需的最基本的科技知识。同时,利用学校的双学位政策,鼓励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选择理工科的学位,便利知识产权专业学生报考专利代理。“法学知识板块”主要是主修法学专业的基本核心课程以及《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知识产权诉讼》。“管理学和技术转化的知识板块”主要讲授有关专利技术管理、专利挖掘、专利转化的专业课程。

二是建立知识产权专业的多学科联合教学团队。“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要求知识产权专业的教学团队教师应多元化。加之,新文科要求知识产权专业应强调“有用之用”的知识内容,也需要一些应用学科的教师加入团队进行教学。南昌大学法学院联合物理与材料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图书馆等多个单位,搭建专业课程教学所需的联合教学团队。法学院的教师负责知识产权专业的有关法学知识板块的课程,其他单位的教师主要负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产权管理教程》《专利文献检索》《科技成果转化教程》等课程。联合教学团队将重点编写《新专利法的实用教程》,为学生提供本专业学习所需的交叉学科的背景知识,发现科技领域的相关知识产权新问题。

三是建立培养知识产权专业实务能力的校企联合机制。知识产权“有用之用”重点在于帮助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了科技企业的发展,但科技企业作为推动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主要精力放在科技研发,对科技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缺乏,而科技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对科技企业应具备的社会经济服务能力,需要通过在企业实践中的非诉案件锤炼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科技企业合作的校企联合机制,就是立足企业所需,发现和解决企业所存在的真问题,通过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精准培养学生的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实务技能。校企联合机制有助于缓解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实务人才的供需矛盾,帮助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能力,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猜你喜欢
文科知识产权课程体系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艺术家(2018年7期)2018-09-22 02:09:20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2016年5期)2016-12-01 06:58:32
孙文科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