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航,吴明建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广东 高州 525200
膝关节炎作为一种慢性关节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主要特征为骨质增生、关节软骨变形破坏和关节滑膜炎等。截至目前,医学界尚未明确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1]。通常情况下,针对早期膝骨性关节炎和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活动普遍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式,作为在改善患者局部症状、抑制患者病情进展方面效果理想的一项治疗手段,中医治疗在现阶段备受青睐[2]。故文章构建内热针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方案,旨在取得理想的治疗成效,详情如下。
随机抽取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5例膝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案差异,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48~70岁,平均(58.24±9.48)岁;患病周期9~36个月,平均(21.35±11.44)个月;单膝发病29例,双膝发病13例。对照组中男19 例,女24 例;年龄47~71岁,平均(57.24±10.48)岁;患病周期10~35个月,平均(22.13±10.46)个月;单膝发病28例,双膝发病15例。两组性别、年龄、患病周期和发病区域无显著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纳入标准:依据《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全部患者皆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皆知情同意且配合度较高、患者皆能坚持完成治疗和随访。
排除标准:排除继发性骨性关节炎患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和关节间隙明显狭窄者;过敏体质者;严重心、肝、肾、肺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1.2.1 对照组
行常规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方法(玻璃酸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10960138),选择患者患膝区域的关节腔,以2mL剂量的玻璃酸钠进行注射,治疗频率每周1次,一个疗程为5周,待完成一个疗程的注射治疗后,观察具体的临床疗效。
1.2.2 治疗组
首先,要应用内热针开展治疗活动,在完成手术后,再给予患者玻璃酸钠,行关节腔注射治疗。具体来说,一是要科学选择内热针(山东济宁佳科医疗科技生产,规格:直径0.11cm,针柄长4cm,针身长8cm),然后辅助患者呈仰卧位状态,并在患者的膝盖下腘窝区域为其垫一个抱枕,便于相关操作顺利进行。
其次,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以1%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在麻醉生效后,即可于患者髌骨下缘髌韧带内外两侧膝眼处进针,并确保内热针的走势呈扇面状,平稳地向患者的髌骨围刺,科学控制针尖距,一般在1cm左右,并将针尖抵住患者的髌骨深部粗面[3]。
最后,完成布针后应用内热针治疗仪(山东济宁佳科医疗科技生产的内热式针灸治疗仪)加热,通常情况下,将仪器的加热温度设置为42℃。但在具体实践中,要从患者实际能够承受的加热温度进行调节,持续加热25min即可。在玻璃酸钠注射方面,与对照组相同。同时,治疗组的治疗频率也为每周1次,一个疗程为5周,待完成一个疗程的注射治疗后,观察具体的临床疗效。
对比两组治疗前期阶段和后期阶段的血清各项指标水平变化和Lequesne总指数。
在血清各项指标水平检测方面,以IL-1、IL-6含量为参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患者治疗前后的一周,取空腹状态下患者10mL的静脉血,同时,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IL-1、IL-6含量。
在Lequesne总指数方面,完成治疗1周后,即可对患者进行关节功能评分,行走能力6分、单拐1分、双拐2分,膝关节压痛、休息痛、运动痛和膝关节晨僵、肿胀各3分,总分即为Lequesne总指数,以30%为参照点,变化小于参照点,判定无效,变化大于参照点,判定为病情改善,需要注意的是,单膝评分对象为患膝,双膝评分对象为右膝。
两组治疗前期,血清各项指标水平变化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各项指标水平变化对比()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各项指标水平变化对比()
两组治疗前期,Lequesne总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Lequesne总指数要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Lequesne 总指数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Lequesne 总指数对比()
膝关节炎是软骨慢性关节炎病症,病程转变全过程是膝关节周边的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挫伤。近些年,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会老龄化的加重,KOA的患病率日益升高,在一定水平上干扰了患者的日常工作中与生活,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品质。肌肉能量降低,膝关节的可靠性慢慢降低,关节软骨下骨骼损害,软骨组织新陈代谢出现异常,软骨成分显著降低、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与此同时生成透明质酸量少,关节润滑学知觉障碍,软骨面损坏,关节空隙缩小,关节边沿发硬,乃至发生骨骼等,最后关节面彻底毁坏、畸形。现阶段临床医学认为,KOA可见于所有年纪,尤其是老年人群居多。姿势不合理、负重用力、过度肥胖、创伤压力和骨密度减少是造成KOA的常见病理学要素。临床上常见中医针灸、推拿、玻璃酸钠骨关节内注入、内服氨基葡萄糖胶囊、康复锻炼等方法治疗髋关节病症性OA病人。然而,因为单一疗法的临床实际效果有限,挑选一种更具安全性、合理性、标本兼治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膝关节腔夹层注入玻璃钠注射剂可以对关节空隙产生一定的润滑作用与黏稠功效,能够有效降低关节软骨面的损坏,推动软骨再造。在膝关节炎治疗中,应尽早应用透明质酸治疗。截至目前,医学领域尚未明确膝关节炎的病因,普遍认为是在多个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衍生的一项疾病,膝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包括韧带、滑膜、关节囊和软骨等,其中滑膜和软骨下骨区域可能对骨关节炎疾病影响最为关键[4]。基于相关研究知悉,大多数患有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群体,普遍还会同时患有滑膜炎,在机体炎症反应呈现异常表现的情况下,患者体内的炎症介质水平和相关细胞因子也会随之变化,进而破坏软骨基质[5]。另外,膝骨性关节炎的演变和形成还与细胞因子存在紧密关联,基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可以实现对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病变程度的判断,以IL-1为例,一直以来其都被公认为人体软骨功能衰退的主要影响细胞因子,并具有一定的骨关节炎调控作用,以具有生物活性的IL-6为例,其不仅能够加速淋巴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的速度,还能够和IL-1协同配合,共同抑制软骨细胞合成蛋白聚糖,破坏关节软骨[6]。总之,IL-1和IL-6是参与膝骨性关节炎发病阶段的关键介质。基于此,本项研究以IL-1和IL-6为研究参照指标,致力于探讨IL-1和IL-6两种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和膝骨性关节炎疾病之间的关系,并为后续诊治活动提供依据。
从临床表现来看,膝关节炎可归入祖国医学的范畴。“痹证”是指由于患者正气不足,致使风、寒、湿、热等外感邪气侵入人体,阻滞经络和血液循环,导致疼痛、麻木、沉重,肌肉、骨骼和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出现关节肿胀、灼热的症状。此病为邪气阻滞经络、血液循环所致。因此祛邪、活络、止痛是重中之重,更是治疗的主要原则[7]。内热针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根据人体解剖学原理,采用针尖至针体均能恒温发热的针具,在肌肉和肌肉的穴位密集分布针,以缓解神经肌肉关节紊乱引起的肌肉痉挛和神经受体超敏感形成的慢性软组织疼痛。内热针是基于中国古代的提针和长针发展而来的,导热性强,但针尖温度可控,热能可以直接传导至病灶,促进血液循环。通过提升病灶血流量,加强病变组织的营养,加速代谢产物和致痛物质的排出,促进炎症消散,成为缓解软组织疼痛的新疗法。在髌下脂肪垫的髌尖粗面附着处周围进针,剥离脂肪垫的粘连,松解周围组织,解除肌肉痉挛,开展局部加热,增加病变处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炎症,促进渗出物的吸收,有利于患者关节滑膜炎的改善,延缓骨关节疾病发展的进程。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发展历程的治疗工具,内热针具有强烈的导热性,同时,内热针的针尖温度还可以出于实际需要灵活调整,将热能直接传递于患者的病变区域,推动患病区域的血液循环,在增加该区域血流量的基础上,加速致痛和相关代谢产物的排除,进而实现消除炎症的目标。时至今日,内热针已经成为一项备受青睐的解除软组织疼痛的新型治疗方式。本项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期,两组在血清各项指标水平和Lequesne总指数方面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期,皆是治疗组临床疗效更为理想(P<0.05),这也直接证明了内热针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方案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内热针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方案,应用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群体中,可降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和IL-6含量,优化患者膝关节功能,消除局部炎症,效果显著,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