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驷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刘欣,近期推出了他的陶瓷印艺《鲁班锁》系列,顿时在陶艺圈引起一片赞评。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国家级、省级的展赛中集束式获得奖项,更是因为作品在传承中有创新,在形式上有气度,在工艺上有突破,在表现上有地域文化特色,而使观者得到视觉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综观刘欣的《鲁班锁》系列作品,我认为用这样八个字来概括,是比较贴切的——守本创艺,装构出新。
鲁班锁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益智玩具,又是关于榫卯结构知识的普及载体,相关的原理和工艺在典籍《营造法式》中有详细介绍。对于榫卯结构木作而言,从狭义方面看能使木构建筑获得牢固、承重、抗震等效果;从广义方面看,它体现了中国道家“阴阳相合”的哲学思想。
今天,刘欣大师经过反复探索和不断试验,终于将鲁班锁演化为新的陶艺样态——《鲁班锁》系列陶瓷印艺。刘欣的探索是坚持“守本”为基,守住传统文化的“本”。而他的探索又是“创艺”的,创造出新的陶艺形式。
对于刘欣《鲁班锁》这种陶艺形式,评论者往往将其称之为“装置艺术”。我倒认为应当有一个更确切的称谓来表述,使之能照应刘欣这个系列作品的内在蕴意。“装构艺术”——我感觉这样一个组合词语或许能为观者在欣赏方面有着引延意义。按我们惯常理解,所谓装置艺术,是把不同的几个单体通过空间位置的设定,来解说或演绎作者的意图。至于观者的解读如何,那也可以看作是作者意图的延伸。而刘欣这组《鲁班锁》作品,除了在形式上借鉴了它原质(木质)的构成,更有替质(陶质)的发挥。而且通过火的造化,它完全是全新的艺术样态。当将分散的各个单体印件装合到一起时,就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相容,紧密一体。所以它应当称之为“装构”,显然比“装置”更形象,更确切。刘欣就是在对这种“装构艺术”的探索中,完成了陶瓷印艺的出新。
如果说艺术作品具有某种能量的话,“装置艺术”体现的是“体能”,而“装构艺术”体现出来的就是“气能”。从刘欣的《鲁班锁》里,确实能解读出气势的能量。当然,从宏观整体上看这一组作品,刘欣无疑取得了成功。再看微观局部的印面和装饰方面,刘欣采用了齐文化的元素和重新配制的釉料,也为作品“陶瓷艺术”的属性给予了质的保证。
刘欣从事陶瓷印艺创作二十余年,他的陶印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展赛金、银、铜奖。同时,他的其他类别的陶艺作品也是做得风生水起。像文字茶盏、水分法青花、玉瓷壶具等等,皆显现出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探索不止的创新精神,他发明的斑斓彩施釉法也给当代陶瓷界一个惊喜。这些经历和经验,成为他今天继续前行的动力。于是,在他的手中就诞生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鲁班锁》系列陶瓷印艺作品。
祝贺刘欣大师,期待他创作出更多更美妙的陶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