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空前鼎盛、诗人甚多绝非偶然。唐诗的鼎盛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是一批伟大文人继承、发展、革新创作的结果,是统治阶级身体力行的推动,也是取士标准变化的结果。
《中国诗词大会》在近几年可谓火爆银屏。这个节目中很多经典语句都出自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唐朝。也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繁荣昌盛,我们一提到诗,第一反应就是“唐诗”。
为什么诗这一题材会在唐朝得到空间绝后的繁荣发展?为何唐代的诗人如此之多?
诗歌并不是在唐朝才产生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可以说,我国的诗歌有着久远的历史。
诗歌一直是发展着的,汉代的乐府诗就很出名。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出现了很多有名的诗人,如建安诗歌的代表人物曹植等。泰始(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时期的诗人嵇康、阮籍等,东晋的陶渊明,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鲍照、庾信等,都写出过很多有名的诗。
很多唐代诗人其实都是经过了南朝末期、隋朝才进入唐朝的。如唐初的诗人虞世南,就曾做过隋朝官员。虞世南的五言诗很出名。他和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他们的诗歌作品中还有南朝齐、梁时期的余韵。
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就写出过唐诗中的精品之作《滕王阁序》。开元天宝年间,是唐诗最为繁荣的时期,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才华横溢的诗人将诗歌的发展推向了高峰,此时便涌现出了大量的诗人,唐诗也进入了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可以说,对前代诗歌的继承和发展是唐代诗歌获得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是促使唐代诗歌繁荣、诗人涌现的另一个原因。
唐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和隋朝的政权频繁更迭及社会动荡,经济持续恢复,且大力发展。经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经济发达、社会繁荣,为文学和文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土壤。诗歌也以全新的面貌和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另外,唐朝时期南北方各地域的联系、交流以及对外的开放和贸易,打破了长期的封闭状态,这也大大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为当时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舞台与信息。
唐朝还打破了汉代以来“独尊儒术”的理念,道教、佛教等多元文化思想并存,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促使文学上各种风格流派林立,形成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局面。这对诗歌题材的扩大、内容丰富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给诗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文化空间。
公元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成为唐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转折点。面对家国破碎、繁荣不在,作为读书人,不可能无动于衷。然而,拥有爱国情怀的读书人却感到有心无力,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满腹牢骚和愤怒之情。于是,就出现了以杜甫、白居易为首的一大批现实主义诗人。他们通过诗歌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以及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普通大众的真实生活状态,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历史背景的窗口。
唐代帝王大多都有诗作流传,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成为唐代诗人争相效仿的榜样,其中尤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导向作用最为显著。
唐太宗勤于写诗,在唐代帝王中存诗最多。据《全唐诗》和《全唐诗外编》所记载,唐太宗保存至今的有102 首。他在创作实践中领悟诗歌理论,号召人们以诗言志,充分发挥了唐诗的社会作用。
武则天崇尚恢宏壮丽的诗风,她的诗歌创作追求雄浑的气势,重在讴歌帝国的强大。因此,在武则天统治时期,重视诗歌气势之美、崇尚雄伟壮丽就逐步成为诗歌创作的风尚。
开元天宝时期诗歌的兴盛,与唐玄宗李隆基的爱好、提倡密不可分,他被后人称为“风流天子”。
唐玄宗倡导“诗以言志,歌以咏怀”,要充分发挥诗歌“观风俗而劝人,崇友于而敦睦”的社会功能。他还主张写诗必要有感而发,即所谓“情动于衷”。由此可见,唐诗“盛唐气象”的形成,除了当时诗人群体的创作成就外,唐代帝王的大力倡导也功不可没。
唐太宗即位后,沿袭隋朝的科举制并进行了完善,将考试分为进士、明经、明标、明书、明法等科。因为当时台省要职、州县官吏多为进士科出身者担当,所以进士科特别受士人重视。而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正是诗歌,这就必然促使士人去研究诗文。
同时,唐朝的科举制度打破了豪门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不少中小地主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以及寒门出身的知识分子便有了机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读书人大多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这样诗歌就成了他们步入仕途的阶梯,造成全民皆能写诗的局面。这也极大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大量的诗人。
总之,唐代诗歌空前鼎盛、诗人甚多绝非偶然,唐诗的鼎盛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是一批伟大文人继承、发展、革新创作的结果,是统治阶级身体力行的推动,也是取士标准变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