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
过去十年,适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适逢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跨越。在这十年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项项变革性实践、一次次突破性进展、一个个标志性成果,见证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非凡历程。
进入9月,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一系列重要活动密集举行,中国经济再次展现出强大的“韧实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自2022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高位流行,乌克兰危机等超预期因素叠加影响,让本就负重前行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在如此复杂的环境和诸多不利条件下,中国能防疫情、稳经济、安全发展,再一次为全球经济稳定复苏注入了强大信心。
回首半年,回望十年。这半年的经济答卷,只是新时代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片段和侧面。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党带领人民书写着新的恢宏篇章。
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告别两位数的高增长,自新世纪以来首次滑落至8%以下。同时,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不断积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
迈入新时代,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
关键之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定向,为我国经济厚植基础、突破关键、赢得未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从判断我国经济发展处在“三期叠加”阶段到提出新常态,由贯彻新发展理念到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明确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系列重大判断、精准谋划,指引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中国经济不仅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经济实力跃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已经进入相对殷实富足阶段。
“山沟两岔穷圪垯,每天红薯苞谷耙”,山多田少,生活窘迫,全村贫困率一度高达57%,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仅1668元,这是十年前的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原排碧乡)十八洞村。
远山、古树、碧水、蓝天,一年四时游人如织,这是如今的十八洞村。2021年,全村人均年收入2016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68万元。
十年来,全国十多万个像“十八洞”一样的贫困村都已成功摆脱贫困,拔掉穷根,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打响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实地调研,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自此,拉开了全国脱贫攻坚新的序幕,吹响了全国精准扶贫的嘹亮号角。8年时间里,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投入脱贫攻坚的资金总量达到13万亿元,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发展概念,更是一场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进入新时代的这十年,我们在推进共享发展、协调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这十年来,通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持续增强,发展差距逐渐缩小;这十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正是这些“补低”“缩差”“扩中”的努力,让我们的社会结构更加趋向“橄榄型”,为迈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新华社
空气也能卖钱?还能当嫁妆?十多年前,如果有人说这事,会让人觉得是天方夜谭。但如今在福建省三明市常口村,这早已变成了现实。
常口村是闽西北大山深处的一个传统客家村落,环绕村庄的1.9万亩山林把这里变成了一个天然的大氧吧。2021年5月18日,村民张林顺领到了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范围涉及村里的3197亩生态公益林,经评估测算,监测期碳减排1.27万吨。其中,0.27万吨碳减排量,当天就被一个科技公司以4.08万元的价格买走。常口村自此有了“中国碳票第一村”的美誉。
在当年女儿的订婚仪式上,张林顺把自家387亩山林的林业碳票作为嫁妆送给女儿女婿,“希望他们能把保护绿水青山的接力棒代代传承下去”。
解除人民群众的“呼吸之痛”,向雾霾宣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成为一场没有退路的阻击战。
压减燃煤、调整产业、联防联控、依法治理……通过近十年的持续作战,蓝天保卫战成效持续显现。2021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5%,PM2.5年平均浓度实现2013年以来“八连降”。
蓝天不再稀缺,呼吸不再被雾霾所困,这只是中国环境治理成效的一个侧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这十年,生态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从出台“史上最严”环保法,到率先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从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十年,生态环境改善之变,前所未有。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电力的装机容量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居世界第一……绿色版图不断扩展,绿色经济加快发展,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地球家园增添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绿”。
舞绘千里江山,只此青绿中国。虎年春晩,一部《只此青绿》舞蹈诗剧,诗意地展示了中华大地绿水青山的锦绣图景,而这正是新时代中国生态美丽蝶变的艺术呈现。
2022年初,全球知名公关咨询公司爱德曼发布的《2022年度爱德曼全球信任晴雨表》显示,2022年,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较2021年再升9%,高达91%。而美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再降3%,跌至39%。
中美两国为何一升一跌?其背后照见的是人心、是制度。这十年来,中国在全球乱局中引领方向,在挑战中克难前行,“中国之治”优势凸显。
战疫情、斗洪峰,反贫困、建小康,稳经济、促发展,化危机、应变局……回望十年来的风雨兼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十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从尽锐出战,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到众志成城,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阶段性胜利的重大战略成果;从高瞻远瞩,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到处变不惊,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从扫黑除恶,扫出一片朗朗乾坤,到基层减负、教育“双减”,减出真效果、好生态;从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这十年,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打铁必须自身硬。”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广泛支持。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人心所向,大道直行。这十年,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昂扬,骨气坚定,底气充盈。“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这样自信的精神气度,这种主动的精神力量,正是新时代中国能够无惧风雨、阔步向前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