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丰 袁艺 王永华 刘显峰
随着人工智能、自主控制、无人作战等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航空到航天,从陆地到海洋,从物理系统到信息系统,以智能化牵引或具有智能化特征的各种无人机系统、无人车系统、无人舰船系统、无人潜航器系统以及各类机器人系统为代表的智能无人系统大量涌现,并加速向军事领域渗透,大步登上战争舞台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智能无人系统可以很好地助人、代人甚至替人完成更多、更为艰巨的作战任务,因此其必将逐步取代诸多传统力量而成为未来战争特别是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战争和智能化战争的主要作战力量之一。这种具有前瞻性、牵引性和普遍性意义的作战力量必将推动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适应性发展演进。
智能无人系统的设计思路是以系统观为指导,以模拟人的感官、思维和行动等为出发点,在人工智能、自动控制、通信传输和信息网络等技术支撑下,进行的总体设计。因此,与传统作战系统特别是有人作战系统相比,智能无人系统的组成要素更多、更为复杂。
智能无人平台是具有一定自主性的新型无人平台,主要包括各类具有智能化特征的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无人潜航器和太空机器人等平台。智能无人平台作为智能无人系统的主体,可担负战场上的侦察监视、边缘指控、复合攻击、信息支援、通信中继和综合保障等任务,因此,在智能无人系统中占据了中心地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平台携带的功能载荷可进行软件定义、动态调整和实时变更,从而逐步具备更强的作战适应性。
信息网络是基于多种特定的通信、路由、网络等协议,依托可靠的无线通信链路和数据传输信道的网络化物质载体。其作为智能无人系统的神经经络,可实现无人平台与指控站之间,无人平台与中继设备之间,武器系统或其他操作平台之间的指令传输、情报分发和信息送达。可以说,信息网络是保证智能无人系统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支撑。目前,美军正紧锣密鼓地研制基于多址联网技术(3DMA)的新一代增强型通用数据链,可支撑新型“动态定向性网格网络”(DDMN),为进一步提高智能无人系统信息网络弹性,发挥网络赋能作用助力。
智能无人系统并非完全无人。其在准备和执行任务期间,主要以“人类主导、机器协助、结合使用、联合运行”的方式,构成有人/无人协作机制,协同进行任务规划、指挥调度、链路测控、操作控制、载荷监控。在这其中,有人操控的指控单元作为智能无人系统的最强大脑和安全护栏,可发挥指令下达、情报回传处理、信息推送分发等作用,确保智能无人系统行动正确、圆满完成任务。按照指控单元所在空间划分,主要包括陆上指控站(车、单兵)、空中指控机(飞艇)、海上指控舰、太空指控空间站等。
综合保障系统作为智能无人系统稳定运行的支撑,不仅为智能无人平台有效出动提供合适的发射保障,而且在智能无人平台前一次任务结束至下一次任务准备期间,为智能无人平台恢复至可用状态、做好再出动准备等提供各种保障。不仅包括充电、加油、补充弹药、增加物资等物质保障,而且包括回收、检测、维修、保养等机体保障;此外,还包括调度、调配、送达等运输保障。按照保障系统主体所在空间划分,主要包括陆上保障基地(车、人员)、空中保障机(飞艇)、海上保障船、太空保障空间站等。
当前以智能化牵引或具有智能化特征的各种无人机系统不断涌现
智能无人系统的出现旨在模拟、拓展有人作战系统的各种功能和作战性能。总体上看,智能无人系统种类繁多、类型各异、功能齐全,覆盖全空间、全领域、全维度;运用模式多样,可以遂行多种作战任务。
智能无人系统种类主要由智能无人平台的种类决定,其所具有的作战功能也由相应的智能无人平台的作战功能决定。为了满足遂行多样化作战任务的需要,智能无人平台种类多、适应空间广,致使其所属的智能无人系统具有同样的性质。从智能无人平台种类及其运行空间看,智能无人系统至少包括以下六类。一是智能无人机系统。无人机系统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简称。智能无人机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无人机系统,主要指具有智能化特征或者具有一定自主能力的无人机系统。从其作战功能看,智能无人机系统可分为侦察监视、火力打击、网电对抗、指挥控制、运输投送、加油保障等类别。二是智能无人地面车系统。这种智能无人系统是在普通军用车辆(或专门设计制造的车辆)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一定自主能力的先进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智能装置,通过车载各类传感器自主感知周围环境,辅助甚至代替陆上有人作战系统执行特定任务的智能无人地面车辆装备。智能无人地面车系统机动性好、适应性强、用途广,可代替有人车辆系统遂行目标搜索侦察、排雷排爆、精确打击引导、后勤运输、伴随保障等多种作战任务。三是智能无人水面艇系统。这是以半自动或全自动方式,在水面航行和开展作业的智能无人系统,可由水面舰船或岸上基地布放和回收。智能无人水面艇系统可遂行的主要作战任务包括海上安全争夺、反水雷战(MCM)、反潜战(ASW)、电子战、水面战、支持海上拦截作战、支援特种部队作战等。四是智能无人潜航器系统。这种智能无人系统可长期潜入水下,依靠自带能源、自推进、半自动或自动控制,通过配置不同任务载荷,而具有目标识别、海洋调查、通信导航、网络节点(CN3)破袭、负载投送、综合打击等能力,可遂行情报/监视侦察(ISR)、时敏目标对抗(TCS)等作战任务,以此为主体实施反水雷战、反潜战、信息战(IO)等。五是智能无人太空运行器系统。这种智能无人系统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能够在太空执行军事任务,主要包括太空自主飞行器、智能巡航导弹和智能化军用卫星,可遂行太空侦察预警、攻防对抗、信息支援以及综合保障等作战任务。六是跨域智能无人系统。这是一类特殊的智能无人系统,主要包括潜射无人机系统、海陆两栖无人舰系统以及具有空天穿梭能力的智能无人飞行器系统等。与上述五类单域智能无人系统不同,这类智能无人系统可在统一的作战规则和时空基准指引下,进行跨域机动和跨域作战。
智能无人系统可覆盖全空间、全领域、全维度
从智能无人系统的组网特点和组织情况看,依据智能无人平台的不同数量和自主程度,智能无人系统运用模式呈现多样化特点。一是单平台智能无人系统运用。智能无人系统中仅含一个智能无人平台,并着眼充分发挥这种作战平台的作战效能,设置相应的指控单元、信息网络和综合保障系统。智能无人平台具有一定的自主作战能力,但仍由指控单元中的人类所控制。智能无人系统通过合理的内部机制,独立遂行作战任务,如单一平台的智能无人机系统、智能无人潜航器系统等。二是多平台编组的智能无人系统运用。智能无人系统中包含多个智能无人平台。这些智能无人平台根据作战任务需要进行特定的排列组合和作战编组,并具有一定自组织、自指挥、自协同能力,但它们仍都处于智能无人系统中指控单元里的人类所控制。这样的智能无人系统在智能无人平台之间增加了一些自主交互机制,可遂行相对较复杂的作战任务。三是智能无人系统集群运用。由多个具有一定自主能力的智能无人系统组成智能无人系统集群,通常较少甚至不需要依赖指控单元中人类的控制,而是依托庞大的信息网络,借助来自不同智能无人系统的大量智能无人平台之间的自组织机制,通过井然有序的自主交互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实现较高程度的自主协作,涌现出“1+1>2”的整体作战效能。这些智能无人平台可携载侦察监视、通信中继、诱骗干扰、联合打击、支援保障等不同功能载荷,从而具备不同的作战能力。美军LOCUST、小精灵、蝗虫、灰山鹑等项目,就在开发验证具有较高智能化水平的智能无人系统集群。
智能无人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主感知、自主决策以及自主行动;基于人机交互技术实现人工指挥、机器控制、协同作业;基于信息网络实现全元链接、体系联动、多域聚能。因此,与传统作战系统特别是有人作战系统相比,智能无人系统具有许多独特的作战优势。
人工智能牵引下的先进技术群不仅赋予智能无人系统具有类似于人类的“看、听、酌、说、做、评”等能力,使其可与人类友好协作,也可使其突破人类生理极限代人、助人甚至替人实施作战。一方面,智能无人系统中智能无人平台具有更长的航程航时和更强的耐持久性,其可将有人作战的战场扩大至极地、远海、临近空间、太空等更为广袤的地域。如美全球鹰无人机可持续飞行42小时,期间可实施连续不间断的监视侦察。另一方面,这些智能无人平台可在气候条件更加恶劣,甚至人类无法介入的环境中执行作战任务。如在核生化地域,人类会因沾染物的侵害而大大降低作战效能,而智能无人平台则可适应这种受沾染的战场环境。它们可不考虑沾染危险,安全高效地完成火力打击、协同进攻、效果评估以及紧急救援等各种作战任务。
智能无人系统中的智能无人平台由于不需载人,可设计的体型更小、重量更轻、布局更为简便,使得这种平台行动更加敏捷、机动能力更强。此外,很多智能无人平台特别是前出作战的平台都通过隐身化设计,涂有先进的隐身材料、加装先进的隐身设施,并具有随时无线电静默的能力,以对抗对手的侦察和跟踪,从而达到尽可能隐蔽、不被对手过早发现的目的。因此,与传统有人平台相比,智能无人平台具有更强的隐蔽突防能力,特别是攻击型智能无人平台,可载弹前出对敌各种防御严密的目标实施更加有效的隐蔽突袭。智能无人平台这种强大的突防能力,无疑被视为是其特有的重要作战优势。为此,各国纷纷开展相关探索研究,不断提高这方面的作战性能。
智能无人平台可在气候条件更加恶劣,甚至人类无法介入的环境中执行作战任务
与人类所具有的心理因素不同,智能无人系统中的智能无人平台的运行机理是算法驱动、数据支撑下的机器工作和智能运行,没有人类各种本能性的心理特征,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可以时刻保持“沉着、冷静”,执行任务更加坚决、更趋稳定。同时,智能无人系统还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拥有更快的反应速度和超越人类的认知、思索和决策能力,从而具有更强的作战适应性和稳健性。
总之,未来战争将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智能无人系统也必因其所具有的作战优势而大步登上战争舞台,并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