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汀
电视端,《我们这十年》在东方、浙江、江苏和广东四大卫视热播;网络上,该剧在五大视频平台同步播出,连续4天这电视剧网络播放量第一,许多观众点赞该剧贴近生活、真实感人。2022年是国产剧的主旋律大年,从豆瓣评分9.3的《大山的女儿》到近期热播的《底线》《大考》,不但收视上屡创佳绩,更是在口碑上获得巨大认可。10年前,“流量+IP”长驱直入,和如今,主旋律剧集正在席卷会国,成为独树一帜的国民剧类型。可以肯定的是一,主旋律剧的变化和发展还远没有结束,这种中国特有的类型前景依然广阔。
“人民视角”接地气
《我们这十年》中的两个单元《唐宫夜宴》和《热爱》已与观众见面,前者聚焦一群舞蹈演员打造精品的过程,后者讲述一名师范毕业的青年带着理想走进新疆偏远地区的中学任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是用“人民视角”讲述百姓生活,剧中人物都是“平平无奇”的普通人,却在时代的变迁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故事,那些出自普通人的泪点、笑点和燃点自然最能打动观众。
这种接地气的主旋律创作风格的上一个高峰,是2021年初推出、同样在多个卫视和视频平台播出的《山海情》。《山海情》描绘了泛着土味的西北人生活,虽然一开始劝退了部分年轻人,但该剧后来的口碑同样来自年轻观众。《山海情》打动观众的关键,正是真实接地气的风格。
《山海情》中大量真实的扶贫细节被融入剧情,让剧集既有戏剧性又趣味十足。同时该剧还为主旋律剧集找到了另一种风格:不刻意拔高任何人物,只要展示其真实-面,让朴素的情感自然打动人心。《山海情》最终呈现了平民视角的扶贫史诗,同时兼顾艺术性主旋律和年轻人需求。
今年的主旋律剧集中也频频出现这种创作手法。不久前收官的《大考》中,导演沈严对家庭戏做了幽默处理;《胡同》则讲述了三代老北京胡同女性居委会主任的故事。这些剧集都采用派新人“”的阵老戏骨容模式+演技,让老戏骨撑起剧集口碑的同时,将传统内容以年轻化、趣味化的形式推向受众,塑造了年轻视众的审美和价值观。
类型化和职业化
十年来,主旋律剧集的另一个巨大变化,则是类型化和职业化。弘扬正气的主旋律剧集与类型化并不矛盾,反而让这类剧集有了更高的观赏性。从2017年深刻反映反腐工作的《人民的名义》到涉案题材完成了“主旋律+类型化+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可行性。
2021实案件年的,《扫改编自黑风多暴》在卫视和网络同步播出,打开了国产主旋律剧集类型化的新局面。从类型角度来看,打造过《白夜追凶》等爆款剧的导演五百,熟练运用各种悬疑剧的手法,将成功经验运用到主旋律题材上,这也在后续的许多刑侦、反黑类型主旋律剧中得到延续。与上世纪90年代的刑侦剧相比,这些剧集又在真实和艺术表达之间做了平衡。
与类型化同步展开的则是职业化,如法治剧《底线》。该剧的一大特点,就是在保证完成“主旋律传播”的基础上,遵循基本剧作规律、确保故事完整、好看。同时,《底线》还找到了剧集与社会话题连接点,对其进行深入的法理探讨,通过具体案例为观众做普法工作。另一方面,《底线》展现了法律工作者的职业日常,包括他们的压力和困境,从另一个角度侈|递出法律的力量与温度。如今的主旋律剧集让每个观众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类型化、职业化让主旋律剧集的受众最大化。
“破圈之作”打开局面
主旋律剧集中,重大历史题材与一般的剧情类内容又有所不同,一方面是制作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是这种类型难以打造“破圈之作”。此前,虽然有《恰同学少年》《海棠依旧》等重大历史题材剧获得了不俗反响,但2021年初播出的《觉醒年代》真正为这一类型打开局面,剧终评分达999分并一直保持至今。
《觉醒年代》讲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大历史性事件,虽然多年来已经有许多影视剧聚焦于此,但该剧以类型化手法塑造人物,以艺术化手法再现历史名场面,还是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这让故事在精彩且落地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打动观众。
此外,《觉醒年代》还收获了大批年轻粉丝,让该剧上线半年后还能成为热搜常客。之后播出的《功勋》更进一步,打开了主旋律作品更加多元、丰富的局面。《无名英雄于敏》《袁隆平的梦》等单元通过艺术性还原时代和场景,以及细节上的把控,将主旋律重大历史题材的人物塑造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从艰难突破到稳步前行,主旋律剧用10年炼成了独有的气质和风格,成为国产剧的重要类型。而随着佳作不断,观众对于主旋律剧集精品化要求也在提升。要想在未来持续破圈,主旋律剧集须给观众更大的新鲜感。而在完成通俗化和类型化之后,如何实现多类型融合,让题材和元素更加多元,成为主旋律剧集下一步进化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