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林
学生即将毕业,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心中都有太多的不舍。为给学生提供言说的平台,笔者想以“话别——写给××”为题引导学生写篇作文,用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惜别之情。课前,我指导阅读课文《明天,我们毕业》,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接着引导学生: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哪些老师、哪些同学、哪些场景、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也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自己(或以全体教职工的名义)给学生写一封信,表示对同学们的惜别之情,并配乐朗读,制成录音。
师:同学们,想到你们即将离别,我们老师的心里总有一份留恋,更有一份牵挂,全体老师给你们写了一封信。(朗读老师给同学的信)听了这封信,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生:我很激动,有一种要哭的感觉。六年来,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在即将分别的时候,他们都在惦记着我们,想到马上就要与他们分别,我心里真不好受。
师:是啊,六年来,为了我们的成长,学校每个领导、每个老师、每个职工,都付出了很多。此时此刻,你们想干些什么呢?
生:我想给老师写封信,把心里的话用信的形式表达出来。
师:大家的主意不错,我们可以与哪些人话别呢?
生:可以与校长话别,可以与老师告别。
生:可以与图书室、卫生室的老师告别,与送水、送牛奶的师傅告别,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很多。
生:可以向其他年级的同学告别。
师:对了,学校的每个人,都可作为话别的对象。你想向谁话别?主要想说些什么事情?想回忆什么场景?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
生:我想向校长告别。校长的事情很多,可他做事很细心,对我们总是那么关心。记得那天放了晚学,我在校门前等妈妈来接,等了好久不见妈妈的影子,一定是什么事耽搁了。看到天渐渐黑了,我很焦急。这时,校长骑着摩托车准备回去,知道情况后立即把我送回了家。
生:我想与黄老师话别。以前我怕写作文,为培养我写作文的兴趣,黄老师想了很多办法,买课外书给我看,星期天带我去公园玩,指导我写日记,还辅导我在市作文竞赛中获奖。黄老师,我得好好感谢您!
生:我要向图书室的金老师话别,向她好好道歉。有一天,我去图书室看书,和同学抢一本好书,我把封面撕坏了。本来我该向老师承认错误,并按规定赔偿,但我却把书悄悄放在书架上。在离别小学的时候,我要向金老师道歉,并愿按价赔偿损坏的图书。
师:同学们,往事一件件,似乎在眼前。话别为我们提供了与他人回忆往事、叙谈友谊、表达情感的天地。让我们在这天地里,让自己的惜别之情、感激之情自由流淌;让自己的某种歉意、某种牵挂畅快表达。同学们,想象一下,你话别的对象就在你的眼前,请拿起笔,与他(她)进行心灵的交流,向他(她)讲述真实的故事,叙谈心中的话语,表达诚挚的情感。
1.对比阅读,自主感悟。
师:初稿写成了,老师看了几个同学的作文,写得不错。下面请大家把老师下发的作文(见下)读一读,比较比较,感悟其中的写作方法。
话别——写给沈伯伯
尊敬的沈伯伯:
您好!
说起吴小亮,你一定会说:“哦,认得!就是六(1)班那个圆圆脸的胖小子。”是的,我就是吴小亮。在即将毕业的时刻,这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这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还有您沈伯伯,我都忘不了啊!沈伯伯,请您听我说。
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早晨,我一进校门,正好看到您站在传达室门口,便喊了一声:“沈伯伯早!”没想到您亲切地回了一句:“吴小亮小朋友早!”当时我很惊奇,您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呢?
回到教室,我想起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那天早晨,我上学忘了带家庭作业。妈妈带着我的作业本,一口气跑到学校,正好在大门口遇到了您。您怕我妈妈上班迟到,就接过作业本,亲自送到了我手里。我想,因为封面上有我的名字,您看见了,所以就记住了,对吗?
沈伯伯,每天早晨,太阳还没升起,您就把校园里的各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站在大门口,迎接我们跨进学校大门;每天傍晚,又是您站在校门口,目送我们一个个回家。您是多么关心学校,关心我们啊!
沈伯伯,我们虽然就要离开母校了,但是您那慈祥的面容、微微驼背的身影,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祝您永远健康!
您永远的朋友:吴小亮
5月26日
话别——写给刘老师
刘老师,六年的小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在我们就要分别的时候,我有很多话要对你说。
我刚上一年级时,胆子很小,总不愿离开妈妈。那天,妈妈把我送进学校大门就走了,我却蹲在校门口哭着。这时,你走来安慰我,并把我送进教室。后来,我经常遇见你,你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有时还问问我的情况。直到二年级下学期我到图书室看书,才知道你是图书室的刘老师。
四年级的一天,我到图书室借书,你正忙着给新买的图书登记。我看见一本《安徒生童话》,就想向你借,你告诉我没有登记的书不能借,我只好走了。没想到,那天傍晚我吃过晚饭,你竟然把已经登记的那本书送到了我家。
刘老师,我永远忘不了你。
2.引导交流,领悟写法。
师:通过两篇文章的阅读,你领悟到了怎样的写作方法?
生:第一篇以信的形式写,第二篇直接话别。我想,话别要借助具体的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方面两篇文章都注意到了。
生:话别还要借助事情的具体叙述来表达情感,写沈伯伯的文章,事情写得具体,因而情感真切,很感人;而写刘老师的文章虽然事情选得不错,但叙述过于简单,不太感人。
生:在叙事中要注意详略,写沈伯伯的文章详写送作业本的事,对他每天迎送学生一带而过;而写刘老师的文章两件事平均用力,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两件事中可抓住一件进行具体叙述,还要对刘老师怎样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概述,使人对她形成整体印象。
生:在对事情进行具体叙述时,可结合《明天,我们毕业》的写法,增加一些直接点明话别、表达情感的句子。这样可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像写沈伯伯的文章结尾就写得很好,而写刘老师的文章结尾就显得很突然。
3.自我修改,引导交流。
师: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初稿,看看有哪些不足,再认真修改。
(各自修改,改后四人小组交流。告诉别人修改什么、为何修改、怎样修改。交流后根据互相提示再次修改。最后全班交流。)
生:我是给数学老师写信的,写他辅导我参加数学竞赛,先后写了四件事,每件事总是一带而过。修改中,我对老师冒雨带我去参加数学竞赛的事进行了详细叙述。
生:我是与送水工张师傅话别的。开始我泛泛地写他六年来给我们送水,没有典型的事。修改中增加了他有一天因病耽误了送水,在我班向我们表示歉意的事。
(要求学生各自选一个精彩片段在六人小组内交流,大家共同评析;各组推荐最精彩的一个片段全班交流,大家参与评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写作是精神的创造,情感的流露,是个体生命力、创造力的外在显现。如何借助作文,让学生展示心灵、张扬个性、提升精神、发展语言呢?上述案例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
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情境的感染,情感的影响,能直接触发人情绪和情感的反应。上述案例中,笔者借助导语诱发、书信引发,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与教师产生心灵的共振、情感的共鸣,形成了“不吐不快,非吐不可”的动态心境,这就为学生话离别和抒真情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是联系生活,引导真心表达。传统作文教学,割裂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使得作文成了教师的指令任务,成为学生的无奈之举。生活中的许多作文机遇,都因单纯的作文失去了自身的魅力。上述案例中,我通过书信引发,让学生准备告别;通过课堂延伸,让学生真实告别。这就淡化了生活与作文的界限,密切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为作文而作文就变成了为交际而作文、为生活而作文,学生就能真实参与、真心表达。
三是适时指导,促进真情表达。传统作文指导,多是教师设框框,学生钻圈圈,学生变成教师的代言人。读学生习作,看不到他们的真实内心,听不到他们的真情表白。这既影响了学生语言的发展,更影响了他们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完善。上述案例,我把引导“写真事、说真话、表真情”作为重要目标,朗读书信,旨在以情激情,引导学生动真情;拓展思路,旨在开阔空间,引导学生写真事;对比阅读,旨在凸显要求,引导学生表真情。情感诱发、思路拓展后,便让学生快速起笔,一气呵成。而在初稿后,才借助比较凸显写作要求,引导自主修改,从而避免了例文过早出现,要求过早提出,而限制学生思路,影响真情表达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