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莹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机场道路作为乘机旅客进出城市的必经之处,属于城市门户道路,成为反映一个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项目本着景观多元化、因地制宜、特色展示原则,从生态、景观综合效益最大化角度出发,探析昆山市机场路两侧的景观绿化种植方式。
城市道路是连接各城各镇的关键纽带,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密不可分。而机场路作为城市门户,联系着城市与其外部环境。同时,作为城市的形象窗口,展现城市精神与风貌。因此,机场道路绿地不仅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生态廊道的作用,更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对提升城市景观、构建城市个性、彰显城市文化起着重要作用[1]。当前,机场道路绿地普遍存在树种单一、植物配置不合理、设计理念缺失、文化特色体现不明等问题,以致缺乏城市特征、城市面貌和城市品位[2],机场道路绿地景观亟待进一步探究。
昆山市机场路位于昆山市南部地区,建于1949年,全长约26km,是连接苏州和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343条省道的一段。起自苏昆交界,止于苏沪交界,在上海绕城高速与苏州绕城高速之间建立了一条快速通道,形成“高快衔接”的路网格局,对苏州市快速路网体系构建、展现城市特色形象以及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研究路段为机场路(江浦路——长江路段),西起江浦南路,东至长江南路,穿过银河路、花苑路等道路,总长度约4km。沿线地势平坦、水系纵横,机理较为丰富,周边聚集了居住区、农田、学校等多种空间,人流、车流较为密集。项目包含分车隔离绿带、路侧绿带、交通岛绿地等,具有隔离污染、美化城市、改善生态、展现特色等作用,为昆山市重要的生态廊道与门户交通要道。但系统调研了昆山市机场路(江浦路——长江路)建设成效后,分析了周边用地、使用人群、道路交通、景观视线、植被长势等情况,总结了场地现状道路存在以下问题。
部分路段未设置绿化隔离带,导致机动车、非机动车道混行,易引发交通事故。并且,部分路段由于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等植物高度控制不合理、容易影响司机与行人的视线,存在安全隐患。
道路绿化带内苗木长势不佳,缺乏有效管理维护。同时,植物多为常绿乔木、常绿灌木,植物色彩与季相景观不够丰富,缺乏多样性,整体景观效果较弱。
道路景观千篇一律,景观空间形态呈单一线形,无节奏变化,且缺乏针对城市文化和本身道路特征进行个性化展示,文化识别性不强。
因此,探究如何形成安全通畅、色彩丰富、主次分明、彰显城市特色的种植方式是改善昆山市机场路景观的关键问题。
昆山市机场路作为贯穿昆山,连接沪苏的城市快速干道,其景观提升规划以凸显江南城市风貌为目标,定位为昆山市“迎客路”,承担着“迎八方来客,展昆山初印象”的重要作用。通过构建“点、线、面”融合的公共空间绿廊,沿线展示生态绿色的城市快速道路,为提升昆山市城市形象、美化道路景观、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助力。
3.2.1 景观多元化原则
坚持“移步易景”和“移步变景”,把景观分段、分割、分主题处理,通过孤植、对植、群植或与山石结合等多样的种植策略,构建高低起伏的微地形并利用乔、灌、草等多种类植物,打造多层次植物组团与色彩缤纷的季相变化,保障四处、四时之景不同,增添自然情趣,突出视觉上的丰富度,营造多种独特的植物风貌与空间体验,形成丰富多彩的立体景观效果。
3.2.2 因地制宜原则
顺应场地现状,尊重场地自然环境生态规律,综合考虑场地的气候、水文、地貌地形以及原生动植物等生态要素特征,处理好现状自然条件、周边各类用地与规划设计场地的衔接与协调,减少对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3],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此外,在植物品种选择与丰富绿地层次时,需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优先选用乡土树种,节约经济成本的同时以实现生物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4]。
3.2.3 特色展示原则
梳理场地所处的地域文化资源与周边环境资源,分析道路的功能与特征,以资源导向为原则,充分挖掘、抽象提炼,将地域独特文化与特有资源融入规划设计,进一步指导完成道路绿带的布局结构、空间关系、特色要素的表达等,展现特色植物主题,避免景观的同质化与单调性,使道路具有腔调与品格,实现“一路一景”,打造地域性的景观空间和效果,展现场地的独特魅力。
昆山市机场路植物景观设计从空间设计追求韵律感、起伏变化;种植模式因类制宜设置群植、列植等方式并注重彰显城市文化特色2方面展开。
在空间设计上,改变之前绿地空间单一线性形态,在平面布局上形成曲线变化,或大开大合、或收放变化,追求律动与节奏感,构成富有节奏感的景观序列。竖向上设计起伏变化地形,使司机行驶过程中感受到收放自如、高低变化的空间起伏感,通过对横向和纵向空间的分析,合理利用地形和植物为沿线道路设计了封闭、半封闭和开敞空间的景观,可实现有效避免过路车辆司机产生驾驶疲劳感。
在种植模式上,依据分车隔离绿带、路侧绿带、交通岛绿地等类型不同,设置不同类型种植模式。在绿地空间预留不充分的路侧绿带路段,保留原本的规则式布置,其不仅使道路绿地景观秩序井然,而且规则简单的绿化模式可以满足交通安全和快速交通的要求。在绿地空间预留充分路段,植物种植模式则可以更丰富化,以自然舒展式的群落种植表现自然组合的群体美的同时,体现植物单体的自然美,彰显植物景观的整体性、连续性以及变化性。同时,把握绿地与多层高架、与机场快轨、与林带宽度之间的关系,确保节点景观体量合理,注重与道路外围景观的呼应、围合、渗透。以象征性手法将设计理念融于植物景观设计之中。
结合自然生态规律,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完成了昆山市机场路乡土树种应用及新品种选用研究。优先选择香樟、桂花、银杏等当地树种,并引进黄金香柳、粉黛乱子草等观赏性强、适应环境的新品种,同时借助临时性景观(一、二年生花卉)的更换,实现“常看常新”效果。充分考虑乔木、灌木及草本的有机结合,打造既能体现时代的气息,又能彰显当地具有历史和地域文化的绿地景观。具体植物配置如下。
4.2.1 上木植物
应为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较强的抗污性、喜阳、冠型端正、树形俏丽、分枝点较高且枝叶较为稀疏,便于中木、下木生长的品种。如香樟、银杏、乌桕、朴树、榉树等。
4.2.2 中木植物
选择耐阴性较强及光合作用特征明显的中小乔木,兼顾植物在杀菌、蒸腾、吸收二氧化碳、滞尘等方面的表现,筛选出具有较高观赏性及管理粗放的小乔木、灌木为主。如紫薇、桂花、鸡爪槭、吉野樱、垂丝海棠、金森女贞、黄金香柳、红花继木、红叶石楠等。
4.2.3 下木植物
多为耐阴植物,包括低矮灌木及草本植物,相对于中层植物,要求下层植物耐阴性较强。如美丽月见草、黄金菊、美女樱、大滨菊、大花萱草、二月兰、地被石竹、细叶芒、小兔子狼尾草等。
在植物的搭配工作中,设计单位需联合施工单位结合施工目标以及植物的适应性进行施工以及相关的种植工作,施工单位要把握这一工作的最终目的,增加园林景观的美感,在栽种工作过程中,为了充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需结合植物的自身特点选择具体的栽种方式,坚持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开展植物配置工作[5]。
图1 机场路植物配置立面图1
图2 机场路植物配置立面图2
图3 机场路植物配置立面图3
对施工材料和图纸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审核工作,在确定施工目标的可行性后,正式对施工现场展开彻底的清理。对现场内水路电路以及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并确保消防设施等配备到位,展开现场清理,注意生活垃圾与建筑工程垃圾分类,并完成施工现场的彻底清理。
微地形通常是利用人工进行地形的改造,在较小的区域内以模仿自然地形的高低起伏为目标,呈现出起伏错落的韵律感,但整体来说不会有过大的高差变化。
微地形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微地形处理会与植物配置相互结合,与各类植物相辅相成,并且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将植物的形态特色充分展现出来,更加突出植物之美,打造多样的植物景观立面效果与天际线变化。此外,微地形营造还可以丰富道路景观的层次,塑造多样的空间体验,打破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增强人们的新鲜感,从而达到减少疲惫感的目的。并且,微地形处理还能够满足排水、管沟、地下管线的铺设等需求,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粉尘、噪音、汽车尾气等污染的扩散,达到良好的生态效果。因此,道路景观设计常常应用微地形来与植物种植相配合。而微地形的施工具有3大要点。不同场地的地形地貌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周围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对原有地形地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技术,尽量达到土方的平衡,并最大限度展现其优点,使道路的绿化具有独特性与美观性。如,将道路绿地原有的山体、沟壑保留,不仅节省了建设成本,而且达到水土保持的效果。施工前,一定要对场地的竖向高程进行梳理,确保给排水工作的顺畅,尽量使用地表排水,对雨水进行有效的疏导,并充分考虑给水管道的铺设,从而减少建设成本。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利用微地形结合植物打造生态滞留池,对一部分雨水进行留存与利用,以节约水资源。但总体来说,应避免因供水以及排水的不畅而导致的植物存活率低和生态环境破坏。结合周边的环境特色、地质条件、植物种类等进行微地形的处理。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和匹配是道路景观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周边环境较为平坦则不适合高差较大的微地形处理,应尽量避免地形与周围环境的不统一,使微地形景观能够融入地区整体景观效果中。与此同时,植物的种类、生长习性、形态特色等特点也是微地形处理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合适的微地形处理能够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并突出植物的视觉效果,充分彰显植物搭配的美观性。如,在绵延起伏的地形上种植不同质感、密度、色系的地被植物,甚至可以构成美丽、有趣味的图案与纹样,充满韵律感的展现植物;可以在高处种植形态优美的主景植物,以突出其独特之处。总之,微地形处理对植物的景观营造意义十分重大,其施工建设也是绿化施工的重点。
图4 大树移植流程图
大树选择是大树移植的基础,一般的落叶树比常绿树容易移植,灌木移植也比乔木容易。在同类型的大树中,叶形小的比叶片宽大的更容易移植成活。大树移植过程通常分为6步:做好树木移植前的准备种植工作,对于常绿阔叶树,如樟树等,在开始挖掘之前14d左右,要将其1/3的叶子剪切掉,在进行移植时,再把其余的部分的每个叶片剪掉1/2~2/3;将树吊起并运输,在搬运树木之前,要用绳子把树冠轻轻地缠绕住,使树冠收缩起来,防止在搬运的过程中损坏树枝,在装运上运输车以后,先用水将整个树冠喷洒一遍,然后将其缓缓运送到栽种的地方;树木移植固定,将树木轻轻地斜吊起再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栽植坑中,取下缠绕在树冠上的绳子,以机器为主,配合上人力,将其立直扶正,然后再通过旋转和调节树冠的角度,以达到树的形态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的目的;栽种树木,在栽植过程中,要将包裹缠绕在树根上的草绳去掉,在回填土壤时进行分层夯实,以保证回填土壤与根系的牢固结合,便于根部生长;在回填土壤填到2/3的时候,先于四周作围堰,再在围堰中浇够足量的水,等到再补浇一次水以后,进行覆盖与整平土壤,然后才能进行常规的养护;把树的主干支撑起来,新栽种的树木很有可能会倾斜,需要用几根粗壮的木头搭在树干上做支柱,这样才能使树干稳固地立直,保证其不会倾斜歪倒;日常的浇水和养护,在养护期间要关注树木的浇水,如果看到土壤的水分不够,应适时进行浇水。尤其是夏季应向地表及树冠多洒些水,以提高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以减少蒸发,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在景观树木种植之后。施工人员还要注意控制好树木生长过程当中的水分、养分和光照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时间进行灌溉,并做好施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灌溉和给排水,分季节、分气候进行肥料施撒[6]。注重定期维护修剪植物,为确保其正常生长和发育,需结合植物自身的生长习性以及生长特点来开展具体的修剪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成区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需要对入口道路进行整治和重新规划。在追求道路绿量的同时也要融合城市文化特色、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本研究在建设中坚持景观多元化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特色展示原则,依据不同类型绿地,利用规则式、自然式等种植设计模式,形成多层次结构、多植物组合、多空间体验、富有节奏韵律、体现城市特色的种植设计方法,指导城市道路景观风貌建设,达到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促进城市生态建设、彰显城市特色文化的有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