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沙腰河上的那些桥

2022-10-17 07:43江苏田镇苏
金山 2022年9期
关键词:碑记洪家田家

江苏/田镇苏

姜家桥,早在明朝之前就建起的桥,大概是沙腰河上最早的桥。《大路镇志》记载“姜姓在老沙腰河上造石桥一座,故名”。却不知从何时开始,该村村民主姓田。

田氏祖先田显三,是洪武开科武进士,由南京丞守御调福建右指挥,告老返乡时没回山那边的柳湖故里,却在山这边与姜姓人家为邻,颐享天年,后由此形成一个大家族,且建有两座分祖祠。因地处最北边,田氏前辈学人时称“北庄”。

清朝康熙年间,北庄有位田书有,满腹经纶,德高望重,因其居住在五峰山旁,被一方学人名士推称为“五峰先生”。他与当朝名相张玉书为儿时同窗好友,承相在《重修族谱原序》一文中说:“偶与田子书有遇于学宫,……后予受知于田西祥先生之门。”只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几百年后在他们走过的桥之身后,竟又架起一座能跨过滔滔大江的“五峰山大桥”。

姜家桥向南数里就是武家桥,最初由武家人所建。建于何时,不得而知,立于1792年的《孙家桥碑记》上有这样的记载:“武家桥由来石建数百余年”,但那里也早已不见武氏人家,大概是许多姓氏合聚的村子,至今记得那儿有条武桥街。

据说武桥街的形成年代在明朝之前,古镇上的老街只有二百多年,如此算来武桥街至少应是它的爷爷辈了。《大路镇志》介绍:“抗日战争前后,武桥街有饭店4爿、米行5爿、布店5爿、烧饼店8家、杂货店9爿、豆腐店5家、中药店3爿,并有坐堂中医……较大的商号万恒丰,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开办杂货店、豆腐店、酱园店、槽坊、邮政代办等,雇员数十人。”

离开武家桥稍向西拐点再向南里许,就是孙家桥。该桥最初何人所造已无可考,但居住村民以孙姓为主,桥名定村名。

孙家桥村子不大,那桥最初是座小木桥,只能供行人徒步行走,不时还要将衣服撩起,以免被河水打湿。小桥时常被潮水冲没,村人及过往行人过河十分困难。为此,孙家桥人集资建石桥,并有许多地方人士义举捐助,于乾隆壬子年(1792年)秋季建起石桥,并立《孙家桥建桥碑记》,碑中称:“且因捐助有余,建左右大小石桥共计三所(座),庶来往不至褰裳。”

虽然没能见到那座“左右大小共三所”的孙家桥,但从《孙家桥建桥碑记》中的“南与洪桥齐新,惠泽常流,北与武桥并美,功垂万圣”中,能感知新桥给村民们带来的兴奋与喜悦。

据《大路镇志》介绍,“此碑现存于大路镇武桥村孙家桥(第一村民小组)村民孙月梅宅旁”。

走过孙家桥,向南里许就是上面碑文里所说的“洪桥”,即洪家桥。该桥由洪姓人家所建,早年洪姓人家居住在此,后“由圌山赵家村赵氏三房后裔迁入,洪姓消失,仍沿袭旧名”。赵氏三房,宋太祖七世孙赵子禠之后。始迁祖是宋太祖二十世孙元禧从山那边迁居圌山之东新庙头,赵家村赵氏为之后。

洪家桥也有碑记,即《重修洪家桥记》。碑言:“粤自沙腰河山北港入口第四桥,名曰洪家桥……因桥朽坏”而需重修。碑宽121厘米、高38.5厘米、厚11厘米,白色大理石质地,立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此碑记载了修桥时一波三折的艰辛过程。百多年前的桥,洪水冲刷久了木必朽坏,此后修了多少次,不得而知。

从洪家桥碑记可知,早在清朝末年就曾修桥。然而那次“修筑将成,因匠人打折石板两块,无力再购,两边以木代石”。沙腰河,通江的河,江潮涌入,河水涨起,木易朽坏。1926年,多位地方人士集资再次修建石桥,却因资金不足难成。为此专请邻村田家桥的田君昌宇经营修桥之事。田君率先捐助,再各方劝募,“煞费经营,始克竣工”。碑中道“一木难支,众擎易举”,洪家桥人的激动之情尽显其中。此碑后来曾成为该村“万佛庵”的过门石。

该村拆除时,为防此碑流往它处,村民赵清清从拆房者手中力争要回收藏。清清只是一位普通村民,远在千里之外打工,为了收藏这块碑,时常叮嘱家中妻子千万不要将此碑丢失。一段时间后,清清专门回家,将碑主动上交给政府有关部门收藏。

洪家桥再向南不远,就是田家桥,以田姓为主。明朝中期,顾氏与田氏的先人相继来此居住,解放初期有百多户人家,一些大宅院如义笏堂、敦厚堂、乐善堂、树德堂、余庆堂和贻榖堂……与众多房舍依山傍水,大路古镇老街上还有他们的半条街。树德堂仅受损的门楼就曾使专家感到“大量镂雕为镇江建筑雕饰中绝少见……整座门楼真力弥漫,充满了艺术的想象力,是镇江地区雕花门罩中难得的珍品”。贻榖堂,一座为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作出特殊贡献的老宅院,里面还有一所能让邻村孩子也来读书的小学校。

田家桥最初也是木桥,也曾屡建屡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就是该村田君昌宇带头捐洋,并邀集各方人士共筹资金,建起一座石桥。那桥苏石铺面,桥面设有桥栏,栏柱上还有饰物,柱间用铁链相连;桥西建有凉亭,桥东有条石直至古镇老街北巷口,为此被人们称作沙腰河畔最美的桥。此后,昌宇前辈再力邀众人筹集,为老街在北巷口外建起一座夏家桥,是座行走、防守皆可为的桥。

虽然我没能见到那座美丽的田家桥,也没见过老街边的夏家桥,但曾见到一块精美的碑:《重修田家桥记》碑。该碑青石质地,宽1.8米、高0.78米,四周饰以一圈花纹,其间均匀地夹有“暗八仙”图案,圈内分布五百多个工整娟秀的楷体字,叙述建桥的艰辛,还描绘了当地的风光:“沙腰河东滨大江,西傍群山,绵亘可四十里,上下游皆达于江……河东西地密人稠,墟烟相接,河之上或里许、二里许,架二石为桥,以利行人。”

从碑中得知:因建桥有余款而又建两亭,牌坊亭和望江亭(凉亭)。牌坊亭内有座乾隆丁卯年(1747年)建立的赵氏牌坊,是座四四方方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亭,不仅为南来北往之人提供休息场所,还为保护牌坊起到重要作用,乳白色的牌坊至今依然十分温润。望江亭同样可供行人歇脚,还能在此观景,更是当年地下游击队员瞭望放哨的最佳点。

悠悠故道上的那些村子那些桥,只是一方土地上的缩影,但可从中感受到故乡土地上浓郁深厚的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碑记洪家田家
洪家滩游记
乾隆《翼宿神祠碑记》与戏神信仰的正名
走,到田家寨看风光
Our process of building a physical robot prototype
《重修建立玉皇庙记》碑
富有西方建筑魅力的济南洪家楼教堂
田家村风气好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