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剧集走到了结局,你是否依旧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并伴随着某些“后遗症”:每日固定时段追剧的小期待不复存在,内心怅然若失,忍不住反复回溯心爱的剧集片段,早已忘记追剧前的日子如何度过。倘若如此,你正在经历一场“电子失恋”。
影视剧构筑了一个非常容易令人沉浸的“虚拟世界”,给予人们“情感投射”的实体对象。“失恋感”往往与投入情感成正比,追剧时灌注的情感越多,“电子失恋”后的空虚感越强烈,回到现实便越无所适从。
整个大坝填筑为面板堆石坝,需要填筑石方总量约540万m3,实际填筑工期约30个月,平均每月需18万m3,按每车24m3计算,每天需要车数18万/30d/24m3每车=250车,但实际高峰期每天可能达到450~500车左右,传统过磅方式根本没有办法满足生产需要,人员过磅记账强度也没有办法满足要求,所以夹岩水利工程决定应用无人值守自动称重系统。通过现代射频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远程数据传送技术、及地磅钢梁结构设计的整合来完成这套全自动无人称重记录系统工程。
有时候,仅仅是剧集结束这件事本身就让人心生失落。人们告别的不仅仅是一部部影视剧,更是追剧的时光和曾经的自己。2011年,长大了的哈利、罗恩和赫敏站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送走了最后一趟霍格沃茨特快列车;《老友记》历经10年落下帷幕,一同结束的还有与老友们共同经历的光阴;《请回答1988》的结尾,各户人家纷纷搬出双门洞,有网友形容,“仿佛从我心里搬了出去”。在那个“平行时空”里,“拟态人际关系”逐渐形成,剧中人物俨然成为我们身边相识已久的“老朋友”。看剧的同时,仿佛也参与了他们的成长;挥手告别时,不舍情绪自然而然地倾泻出来。
大功率参量阵定向扬声器与传统创造声波的方式完全不同。它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发出经超声波调制的声音信号,利用波在空气中的非线性传播效应,并通过信号自解调形成具有高度指向性的声波。如同激光装置可以把光束聚集在一个远距离的很小截面上一样,声频定向装置可以把声束聚集在一个确定的方向上,并把原始声音无失真地传给指定方向上的收听者[1]。
有网友觉得,不追剧就不会因“电子失恋”而失魂落魄。但一次次的“电子失恋”,本质上是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偶遇了一段令你心驰神往的绝妙故事。面对“电子失恋”,与其“害怕花落而不播种”,不如承认和接纳自身的情绪,拥抱剧集给自己带来的积极效用。
网友们缓解“失恋感”的方式也五花八门。有人从剧集追到现实,将演员、导演采访翻出反复研读;有人坚持“只要我不看大结局,故事就没有结束”;有人追完正片便转头奔向“同人”作品寻求“代餐”,“故事在别人的笔下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有人反复重刷,直到下一部吸引自己的剧集出现。与此同时,影视剧公司还会放出“花絮”“彩蛋”,提供一系列“贴心售后服务”,安慰尚未走出“电子失恋”的网友们。
而包含感情线的故事,带来的“失恋感”更为明显,哪怕最终结局是“he”(圆满结局),总有一幕让人“意难平”。追剧过程中,人们往往不自觉地把“自我”投放到角色身上,跟随剧中人物遍尝世事,实现深度“共情”。可以说,剧集本身越“勾人”,我们就越“入戏”。只有足够立体鲜活的形象塑造、贴合逻辑的故事书写、真挚细腻的人物关系和情感,才会让观众“代入感”满分,并积攒出足够的情感投射其中,意犹未尽到“放不下”。
时间向来是医治一切的良药,“电子失恋”也不例外。失落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归于平静,热烈的着迷逐渐化为淡然的欣赏,收获的感悟经历岁月沉淀,也能酿成心底的白月光。与此同时,在剧集结束后抽离自我,以全局的视角去审视作品好坏,或许也是跳脱情绪、回归个人生活的另一办法。
通过软件实现共振解调的主要分以下4个步骤:①对时域信号进行谱分析,找到机械谐振的共振频率带,并对此共振频率带进行带通滤波;②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希尔伯特变换;③构造希尔伯特变换后信号的包络线;④对包络后的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并作谱分析。可用图1表示。
“电子失恋”是一场浪漫后遗症,在影视剧搭建的“平行世界”里,人们得以短暂地逃离现实,体验旁人的情感与经历。曲终人散后,关闭屏幕摘下耳机,回归平淡生活。纵使心里有落差,也不要忘记身在何处,毕竟屏幕里的美好世界,终究不如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来得真实。把注意力投射到学习和生活中,寻找新的关注点——比如一本好书、一个爱好、一部新剧。能赶走失恋阴霾的往往是下一次恋爱,下一部好剧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