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青少年校外思政教育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2022-10-16 17:20:26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金海艳姚苏宸
少先队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海防印记红色

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金海艳 姚苏宸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党的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思政教育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中处于基础性、源头性的地位,必须立得早、立得准、立得实、立得住。担负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校外思政教育需注入时代新元素,有意识地渗透思政教育,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智慧,给青少年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激发责任担当,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 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分析青少年思政教育的现状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构成青少年教育的三大支柱,而思政教育在这三个领域中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大环境导致青少年思政学习的氛围不够浓郁,对思政教育内容的了解不够精准。

学校思政教育往往采用应试体系,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在应试体系下的思政教育,思政考试是衡量教学目标最为直接的杠杆,青少年单纯为应付考试,为争取高分而死记硬背,导致思政教育有智育化的倾向,从而消解青少年对思政学习的兴趣,遮蔽思政教育的长远意义,最终冲击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形成。

家庭教育重智轻德的现象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推进。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成绩则是唯一评价。家庭教育呈现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科知识学习,忽视思政教育培养的现象。

互联网时代下,青少年接触社会获取信息最快的途径就是网络。伴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壮大,大部分青少年自认为足不出户即可阅尽古今中外天下事,通过大量碎片化的信息,组装出自己独有的思政手册。复杂的网络环境,影响了青少年对思政内容准确性的判断,无形之中游离了思政教育的主干道,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聚焦“校外”,深挖思政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方向乃至国家的命运。思政教育是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政教育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给青少年提供全面发展的广阔空间。作为基础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校外教育,也有更多空间去朝思政教育方向探索与研究,有效填充青少年在学校、家庭、社会中思政教育的缺失。就延伸教育空间的校外教育来讲,本身就是连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键渠道,将社会上各项优秀教育资源整合集中,及时弥补学校教育中的缺漏;更是家庭教育的延续与补充,作为纽带有效连接学校、家庭与社会。

三、 以“红色印记”思政教育品牌为例,探索青少年校外思政教育的新形式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是一座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光荣之城,如何运用好这座“红色资源大宝库”,加强青少年思政学习,让红色基因渗透进青少年的血脉中,是校外思政教育探索的重大课题。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作为校外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更需要探索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思政教学模式,让青少年真心喜爱思政课程。

1.树立品牌意识,搭建高效平台

品牌是识别的标识,是精神的象征,新形势下品牌不仅仅是企业、产品的代名词,校外思政教育也需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独具特色的思政品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红色印记”应运而生,为广大青少年搭建权威资源平台,传递红色声音,走在校外教育“立德树人,思政领航”的前列。

近年来,“红色印记”整合多方思政教育资源,成立“党团史专家团”,为“红色印记”编写党团史参考资料、设计思政主题实践活动等,他们成为“红色印记”的“把关人”“活字典”。作为衔接校内校外的桥梁,“红色印记”将党团史专家带进校园、带入课堂,使青少年可以面对面接受最权威的思政课程;并邀请专家录制思政教育系列微课,通过光盘、微信小程序等新形式,将课程送进学校、送到孩子们的身边,使青少年在疫情特殊时期也能接受思政教育。

“红色印记”联合30家党史教育基地,以“红色寻访宝典”为载体,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课堂”,设计开发多条行走路线,发挥资源优势最大化,有效摆脱思政教育“空洞刻板”的说教模式,让青少年从“校内学”到“校外听”再到“我来讲”递进式地完成思政学习,在行走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走中的思政课堂”让思政教育“活”起来,让孩子们“动”起来,使思政教育更加多维灵动。

2.小切口大纵深,优化教育模式

思政教育是一项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是思政工作的重要难题。面对挑战,“红色印记”将思政教育落脚于“活动”二字,每年举办诸多与爱党、爱国、绘画、海防等相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参观、比赛、体验、夏令营等多种形式,让青少年感受正能量,汲取思政教育的精髓,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趣,寓教于思政,寓教于无形。

绘画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载体,也是青少年表达情感的常见方式之一,“红色印记”通过主题绘画征集形式传递思政元素,传播红色能量。在绘画征集前,“红色印记”通过网络投票形式由青少年决定活动的主题,这种形式不仅起到宣传作用,更能让青少年感受到活动源头之处就有自己参与,愿意为之去深入研究;在绘画过程中,采用实地观察、翻阅书籍、提前辅导等方式方法,让青少年了解自己作品背后的红色故事;在绘画作品完成后,将优秀作品集中展览,通过参观画展,让青少年了解每幅作品背后的红色历史,并将这份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绘画征集活动有效提升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活跃度,助推思政教育的进程。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红色印记”开拓创新,将思政教育与强健体魄相结合,连续多年开展青少年海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增强青少年的海防意识与爱国情感,有效锻炼青少年的体质体能。海防系列活动由海防俱乐部和海防夏令营构成,海防俱乐部通过看一部电影、听一场讲座、绘一副画卷、来一次寻访、做一次测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青少年在活动中了解海防、参与海防、实践海防;海防夏令营通过走进军营、军事训练、海防体验、红色定向、主题拓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青少年体验集体生活,磨练意志,筑牢思想上的钢铁长城。通过开展青少年海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回归“以人为本”,落实“全面育人”的新思路,让青少年在强身健体、磨练意志的同时,也能亲近自然,接触社会,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打造多元融合,构建全新阵地

校外教育应始终坚持以青少年为本,牢固树立为青少年服务的理念。为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红色印记”除了努力挖掘蕴藏课堂之外的丰富教育资源,还充分发挥校外教育阵地功能优势,在凝练十年思政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打造思政教育综合服务基地——红色印记展示馆,为青少年提供“一站式”思政教育服务。

展馆包含“俞秀松、施存统青少年事迹”展区、“红色记忆”展区、“红色故事”展区,以及集展示展览、电影播放、讲座演出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性多功能厅,结合人工智能虚拟成像、交互体验等技术,引导青少年通过诵、观、述、访、思等多种方式,沉浸式地学习党团史、领悟思政教育的真谛,“一站式”满足青少年思政学习的需求。

为更好地激发参观者学习兴趣,“红色印记”不仅设计沉浸式体验情景剧,还原革命先烈为探索伟大复兴之路所走过的坎坷历程,还在内馆设有青少年讲解团与志愿讲解团两支队伍。通过讲解红色故事,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心,激励他们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能让学校、家庭、社会中的每一份子都可以参与到思政教育之中,进一步实现校外思政教育的初衷。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校外教育的根本任务,及时弥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在青少年思政教育方面的缺漏,激发青少年思政学习的热情,筑牢青少年红色基因,最大限度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回归教育的初心与使命。

猜你喜欢
海防印记红色
红色是什么
几时印记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08
红色在哪里?
30年印记
红岩春秋(2019年5期)2019-05-31 09:40:38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幸福印记
中国宝玉石(2017年4期)2017-09-12 05:25:22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时光印记
大众电影(2014年3期)2014-06-11 20:24:38
沈葆桢近代海防思想探讨
军事历史(2000年4期)2000-11-22 07:13:26
中法海防三·六事件始末
军事历史(1994年3期)1994-08-21 06: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