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时伍
(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人工智能作为大数据时代技术改革发展的杰出代表,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革新,人工智能不仅促使一系列新兴行业崛起,还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社会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技术难点不断被攻克,其算法也在日益优化,对人生活的影响也不断加深。人工智能因其精准的算法能为用户提供最合适的服务,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因此,被大规模运用于当前的教育、司法、股市、公司、银行等领域。例如,外卖公司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对消费者进行精准定位,为其推送其最感兴趣且价位也最能接受的一些商品,从而提高顾客的使用体验,进而为外卖公司创造价值。但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它为用户所提供的便利都是基于对顾客个人信息的窃取,人工智能技术的滥用导致当前个人信息的安全岌岌可危,或者说人工智能时代下,每个人都是一本翻开的书,没有任何隐私可言。面对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人工技能算法,使之更有效地为个人信息保护而服务,是当前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当前大众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还停留在智能电话、智能手表、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汽车等这些具体的体现智能系统的实物上,其实质是像人类一样思考与行为但又不被人所察觉的一套机器程序。当前社会上,几乎所有人工智能系统在用户想要正常享受服务时,需要同意该系统访问用户的个人信息,否则用户就无法正常使用该系统。人工智能系统能得以运行主要靠前期获取海量的用户个人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客户进行分类与分析,进而对用户进行精准定位与推送。作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人工智能得以运行主要依靠对其智能系统前期所收集到的所有用户信息加以深度计算,筛选出有效数据,从而为人类提供精准的服务。整个人工智能的算法分为3 个阶段:前期的信息采集、中期的训练阶段、最终的实施阶段。人工智能服务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人工智能服务运行流程图
由图1所示的人工智能服务运行流程图可知,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对用户碎片化的个人信息进行甄别与分析,进而推测出关乎用户个人喜好与习惯等的深层次数据。基于信息采集阶段所得到的精准数据,企业通过对客户端进行精密的设置,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实不难看出,整个智能系统的运行还是非常复杂的,其需要多个计算程序同时联动,因此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这就导致了当前社会的隐私危机。
人工智能算法数据主要有强制性、隐秘性及广泛性3 个主要特点。其授权强制性顾名思义是强制性地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如果客户不授权便无法正常享受该智能系统的服务。智能系统主要有2 种获取用户信息的途径:一种是在注册登录时需要用户勾选同意该程序所设定的一系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中国移动认证服务协议等;二是当用户第一次运行该程序时,系统会要求用户授权其访问地址、图片、电话、短信等。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用户都要被迫向其授权,因为如果用户不同意授权,该程序就会直接退出界面。相较于传统的侵犯隐私权的途径,智能系统算法直接通过用户所授权的一些权限来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通过对其访问的某一些网址、软件或商品等信息进行分析,并在程序的精密计算下,对用户形成精确的画像,用户的个人信息也就暴露于整个智能系统。人工智能算法所获得的数据并不仅限于一般的文字信息,图片、音频、视频等其他形式的信息都无可避免的受到智能系统的监测,例如当前某些房地产公司在其售楼部就有安装摄像头,在未经客户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对客户人脸进行识别,并借助于现在的大数据,将顾客的相关数据传递到销售人员或者房地产公司,从而促进住房销售。从表面看它只是获取了用户的图片信息,但其数据处理平台能从图片挖掘到用户的工作信息、收入信息、以及购买能力等更广泛的信息。
人工智能算法的出现导致人们深陷“信息茧房”,因为人们会下意识的主动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因此无论我们打开浏览器、打车软件、购物软件还是外卖软件,最先呈现在外界面前的一定之前点击过,或者搜索过的界面,这是因为人工智能捕捉到了我们的浏览痕迹,计算出这就是用户所感兴趣的东西。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借助其精准的算法为用户提供便捷,但是也从另一方面将用户与其他信息隔离,屏蔽了用户对于其他信息的获取,其实算是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长此以往,用户在算法的引诱下,固定于算法所营造的信息茧房中,从而缺乏对其他领域信息的关注,也就不再对实时信息敏感。
为了更精准地为客户提供服务,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被大规模用于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为了更进一步挖掘客户,为企业创造价值,客户端设计者们在研发人工智能系统时会有意制造算法歧视,也就是当前所说的“大数据杀熟”现象。算法歧视实质就是程序自身由于设置不完善或者设计者自身的主观倾向而导致运营程序时所产生的不公平、有偏差的歧视。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工智能算法会追踪用户在所有网络平台所留下的痕迹,通过搜集、鉴别、分析客户的消费行为,从用户日常生活的碎片化信息去推算用户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喜好等深层次信息。然后,客户端会根据所获取到的深层次信息,在用户能接受的价格范围内定价,这就导致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同样的商品或服务的定价也有所不同。企业为更精准地服务客户而收集海量的个人信息,对这些信息的不当使用不仅会导致用户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还会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互联网时代的人工智能是一种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算法,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学习、判断。但是,由于当前人工智能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不当利用,导致了一系列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漏洞进行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当前互联网时代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如何在健康运行人工智能程序的同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1)建立常态化信息脱敏机制,即模糊用户的个人信息,通过转换与变形等方式对个人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降低对个人信息的敏感程度。个人信息脱敏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互联网时代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仅可以预防个人隐私的暴露,还有利于规范企业对用户信息的处理,进而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在人工智能系统中的安全。个人信息常态化脱敏机制运行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个人信息的常态化脱敏机制
通过信息脱敏机制运行图可以看到在个人信息被人工智能系统搜集储存以前就应启动脱敏程序。其主要是在人工智能收集信息阶段,通过对个人信息进行获取,再对所获取的信息进一步识别,然后提取个人隐私信息,最后对个人隐私信息进行转换、变形与修饰。个人信息在信息脱敏后,虽然仍会被后期智能系统非法访问,但其所获取的个人信息因经过转换与变形,不会造成个人隐私的泄露。
(2)在设计人工智能程序时,信息防火墙的建立也必不可少。信息防火墙不仅可以抵御外部网络对个人信息的非法访问,还能对内部脱敏后的个人信息进行筛选过滤,为个人信息脱敏机制又加了一层保障,从根本上减少个人敏感信息的外泄。
(3)人工智能系统还可对个人信息多重加密。信息加密是指在传递或贮存信息时使用数学或物理策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例如保密通信、计算机密钥、防复制软盘等。信息加密技术主要由算法和密钥两个主要元素构成,其原理是将重要的数据或文字信息通过技术操作将其变成一堆乱码进行传送,最终又以相同或不同的路径对乱码进行复原。针对当前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所导致的个人信息危机,对人工智能运行程序过程中个人信息进行信息加密非常有必要,且个人信息的加密过程应先于个人信息储存至数据库。如图3所示,个人信息首先通过信息加密转换技术处理成为一堆乱码,只有在人工智能系统中输入正确的解密密钥,真实的信息才能获得。对信息加密转换主要有对称密钥与公共密钥两种,公共密钥也叫非对称密钥,对称密钥的主要特点是信息加密与解密使用的是同一套密钥,其算法相对简单快捷。公共密钥主要包含公开与私有两个密钥,对公开密钥加密的信息进行解密需要私有密钥,反之亦然。人工智能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承载着无数人的个人信息,通过对其建立多重加密机制,才能更有效地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从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不法分子窃用用户个人敏感信息的拦截力度。
图3 个人信息多重加密机制
互联网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益成熟,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升级,人们个人信息被不断地深入挖掘,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智能与便捷。然而科技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在给我们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窥视着我们的个人信息,用户的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暴露无遗。尤其是某些企业为了自己一己私利,滥用人工智能算法去获取用户敏感信息,不仅会侵害用户权利,还会造成社会经济不良竞争,破坏市场公平。因此,我们应正视当前人工智能算法给人类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建立个人信息常态化脱敏机制以及对用户个人信息多重加密,使人工智能更健康地为人类服务,高效地保障用户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