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绪启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分公司,重庆 401120)
工程降水实施的是综合降水方案,包含井点降水和管井降水2 项。
(1)井点降水。井点管属于重要的降水装置,沿基坑四周或一侧下放,直至到达坑底含水层为止。为顺利降水,将井点管上部与总管线连接,再将总管连至抽水机,构成畅通的水体流动路径,以便高效地将水抽至地面,再根据工程要求排放至指定的区域。
(2)管井降水。核心组成包含抽水泵、井管、泵管、排水设施等。井管主要包含吸水管、滤水管、沉砂管。降水期间,滤网过滤水中的土、砂等杂物,过滤后产生的清水流动至管内。抽水设备带有自动开关,可用于灵活控制井内水位,并于井口设阀门,根据实际施工状况灵活调节流量。为保证降水的连续性,分别在各基坑井点群配套备用泵,以备不时之需。经过管井抽水后,用排水设施高效外排至指定区域。
控制地下水位的深度是降水的重要目标,具体按如下公式计算需降低的地下水位深度:
式中,Hc 为需降低的地下水位深度(m);Ha 为原地下水位高程(m);Hb 为降水后地下水位高程值(m)。
降水时间以现场施工条件为主要参考进行确定,综合考虑到类似工程的降水经验,确定为15d。在对地下水位采取降水措施后,实测水位需在基坑底高程以下0.5m 处。于现场选取试验段,确定地下水位高程代表值,即-7.597-0.5=-8.097m;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得知原地下水位高程代表值为-1.182m,按照公式(1)计算,确定Hc 为6.915m,即在15d 内需降低的地下水位深度为6.915m。
某综合管廊工程,现场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埋藏在粉质黏土、中砂层、粗砂土体中。勘察结果显示,现场地下水稳定水位1.0~1.8m,综合管廊基础挖深约7.5~9.8m。场区周边存在丰富的建(构)筑物,不具备大开挖的作业条件,施工场地有一定的限制性。综合考虑降低的水位深度和现场土体渗透系数,决定采用综合型方案,即联合应用二级轻型井点降水和一级管井降水,以期尽快将地下水位降低至合理的范围内。
以降水要求为导向,组织降水方案的设计工作。高程布置方面,井管降水采用井管伸入基坑底7.5m,能够满足降水深度要求。现对轻型井点降水深度进行验算,判断是否有开挖的必要,若需开挖则应进一步明确开挖的深度。平面位置方面,着重考虑井点管的布设位置及数量关系,以顺利降水为基本前提,尽可能提升施工的便捷性。在平面布置时,主要的思路在于:确定基坑在某特定时段的总涌水量Q;确定单根井点管合适的抽吸水量q;在明确两项指标的具体取值后,按照“Q/q”的方法计算,确定井点管的根数,以便根据数量要求配置;以井点管的布置方式为主要参考,结合现场条件确定井点管的合适间距。取200m 管廊基坑作为试验段,检验该部分的施工情况。地下水位在平均地面以下1.181m,基坑开挖平均深度7.596m,黏性土、中砂、粗砂的渗透系数分别取0.50m/d、20.0m/d、30.0m/d,基坑开挖边坡系数为1: 1。
3.2.1 管长验证
首先计算井点管的埋置深度,再检验管长,判断其是否具有合理性。若无需开挖,在原地面标高处埋设井点管,在确定埋置深度和地面以上长度后,两者的总和即为井点管的总长度。井点埋置深度按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H 为井点埋置深度值;h1为地下水位至基坑底高度,取6.414m;h2为地下水至集水总管高度,取1.181m;Δh 为降水后地下水至基坑底的安全距离,取0.5m;I 为水力坡度,取0.1;L1为井点管中心线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取11m;L 为滤管长度,取0.8m。
经计算,确定井点埋置深度为9.996m,该值超过井点管的规格(6m),不开挖的方式缺乏可行性,需安排开挖作业,深度以原地面下挖4m 为宜。开挖易受到地下水的干扰,同时场区的地下水偏高,因此先采取管井降水措施,待水面下降达到要求后方可安排基坑开挖作业,再对基坑做详细的检查,确认无误后将井管埋设到位。
3.2.2 埋设深度
根据试验段基坑的平面形状和深度,采用基坑周圈布设的形式,轻型井点管的直径为50mm,在基坑边缘1m 的位置布设。按5.997m 的埋设深度布设井点管,管井管径400mm,埋设深度15.097m。
在综合考虑前述提及的各项数据后,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降水方案。
降水采取管井和轻型井点降水的综合方案。最外侧按10m 的间距设直径400mm 的管井,一级边坡顶部按3.8m 的间距设直径50mm 的井点管,按5‰的坡度设集水总管。在综合降水方案中,以轻型井点降水为主,辅以管井降水的方法。降水前,先根据井点布置图安排测量放线,准确控制管井的布设位置,与基坑的距离需适中,保证降水的顺利进行;不在基坑处设置管井,否则易破坏基坑的稳定性。
(1)施工准备。钻机进场时,根据钻进要求调整位置,使其准确到位;开挖合适规格的泥浆池;将水、电线路基础设施布置到位,以便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开钻前,全面检查现场施工环境,明确管线的类型、分布位置,不明确的位置需挖深度在3m 及以上的探坑,准确掌握现场的管线分布情况;配套深井潜水泵作为疏干井设备。
(2)井点放样。根据设计要求准确布置井位,测量地面标高并完整记录数据;由专业人员测量后,准确确定井位,设置清晰、醒目的标记,于标记上注明包含孔号、孔深在内的各项关键参数。
(3)钢护筒的安装。钢制护筒的埋深≥1.5m,可适当外露(超出地面的部分至少达到0.3m);钢护筒埋置现场的土质偏松软时,钢护筒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为此,将护筒周边0.5~1.0m 的松软土挖除干净,回填粘土并夯实。
(4)泥浆的制备。以优质黏土为原材料,按照1.06~1.15的相对密度在泥浆池中充分搅拌,得到泥浆。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错综复杂,因此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对密度做合理的调整。
(5)钻机就位。整平现场,使钻机准确到位并维持稳定,底座和顶端均要具有平稳性,在钻进时不出现晃动、局部下陷的异常状况;精细调整钻机的姿态,要求水平、垂直方向均无误,并调整钻头。随着钻进的进行,钻渣量增加,期间及时用抽筒清理,同时根据清渣量适时补充泥浆,用于保证孔内水压的稳定性。钻进时加强对泥浆性能的检测,从泥浆比重、含砂量、黏度3 个方面客观评价。针对泥浆相对密度偏低的情况,掺入适量黏土用于改进泥浆的相对密度。
(6)成孔。管井采用反循环施工工艺,孔径600mm,钻进期间加强对孔位、孔径、孔深、孔壁垂直度的检测与控制,同时用黏土造浆护壁。钻进时做好标记,达到孔深要求后提钻,检查成孔质量,有不足之处采取处理措施,直至实测结果均满足要求为止。
(7)清孔。向孔内注入清水,冲稀泥浆,降低泥浆的相对密度。注清水期间加强观察,待泥浆相对密度调整为1.03~1.10 时不再清孔。清孔后,向滤管与井底间填滤料,粒径统一控制在30~50mm,可选择优质的粗砂砾。
(8)下井管。井管由多节组成,均为φ400mm 的无砂水泥管,孔隙率≥15%,用4 根8 号铁丝绑扎井管;为避免泥沙进入井管内而发生堵塞现象,用针刺无纺布包裹井口以下的滤水管,起到过滤大颗粒杂质的作用。水泥无沙管接头卡槽必须对正,否则不可包裹滤网。井管适当高出地面200mm,否则外部的雨水、泥沙等易进入其中。
(9)填滤料。井管下放到位后,尽快沿井孔四周填入滤料,填筑期间及时测定填入量,针对实测结果与设计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及时查明原因,有效处理。填料采取人工用铁锹下料的方法,保证填料的均匀性,以免冲击井壁;填料后上部用黏土封填。
(1)放线定位,经测量放线后,准确确定井点的具体布设位置,在井位处开挖深度约为500mm 的土坑,便于冲击孔时集水,在埋管时有效灌砂。
(2)修筑临时排水沟。于现场修筑临时排水沟,高压射水钻孔期间产生的多余水可汇聚至该处,减小对现场作业环境的不良影响。
(3)冲孔埋设井点管,配套简易井架,用绞车将该装置转至指定井点位置,经过调整后使套管水枪对准井点,若无误则启用高压水泵,在0.4~0.8MPa 的水压状态下射流冲击,促进套管的下沉。现场地质以含砂的黏土居多时,套管落距控制在1000mm 以内,经10~15min 的射水、套管冲切后,井点管下沉量达到10m 左右,施工范围内存在厚度较大的纯黏土时,有必要适当增加高压水泵的压力、延长沉管时间。
冲击孔的孔径以300mm 为宜,管壁与井点管应有适量的空隙,后续还要向该处填入砂石,保证密实性。冲孔深度根据滤管安置位置而定,通常略低500mm 或更多,否则在拔出冲击套管时容易影响土体的稳定性,从而出现土体塌落的现象。适当上下移动凿孔冲击管,其在移动时必须保持垂直的姿态,否则将影响井点降水井壁的质量(例如出现垂直度不达标的情况)。凿孔期间遇大石块时,在其阻碍下可能会导致成孔局部倾斜,因此现场作业人员需加强控制,保证钻进姿态的合理性,使成孔的直径上下一致。
井孔冲击成型后将冲击管拔出,用绳索提起井点管并插入钻进成型的井孔内,到位后用木塞封闭,防止周边的砂石以及各类杂物进入其中。井点管与孔壁间有一定的空隙,向该部分填灌粗砂滤层。此后,用黏土对井口以下1.0m 的部位做封口处理,增强该处的严密性,避免泄漏。
(4)冲洗井管。向井点管底部插入φ30 胶管,注入清水,起到清洗的效果,期间加强观察,待流出清水后即可结束。逐根有序清洗,不遗漏任何一处。
(5)安装集水总管。于井点管外侧50cm 的位置安装总管,用法兰连接。向端头法兰套上合适规格的螺栓和密封圈,拧紧法兰螺栓。井点管与集水总管用塑料透明管连接,用8号铁丝绑扎,保证紧密性和稳定性。
(6)试抽水和正式抽水。配套真空抽水设备,全面检查管路的接头,分析在试抽水期间是否漏气,若有则重新连接或用油腻子堵塞,直至无漏气现象为止。试抽水的目的在于检验抽水设备的运行状态,明确管路是否有漏气问题,以便针对存在的异常状况进行有效处理。在水泵进水管处配套真空表,出水管处配套压力表用于反映管道的实际使用状态。试抽环节,作业人员详细检查管网的真空度,要求该值在65kPa 以上,具备此条件后可正式抽水。
(7)拆除轻型井点降水系统。以土方回填进度为准,有秩序性地关闭、拔除井点降水管,然后用中砂填充产生的孔洞,使该部分恢复完整、密实的状态。相关人员在拆除轻型井点降水系统时必须谨慎操作,并将拆除后的构件分类堆放到位。
在地下城市管廊深基坑工程的施工中,降水属于重要环节,可联合应用轻型井点降水和管井降水的综合方案,达到有效、快速降水的效果,为管廊深基坑工程后续工作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条件。具体至本文分析的市政地下管廊深基坑工程中,在采取轻型井点降水和管井降水的方法后,实际降水效果达到要求,降水周期缩短,深基坑边坡的稳定性较好,表明该综合降水方案具有可行性。在类似的降水工程中,可参考该方法,结合工程实际环境进行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