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晓(浙江: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2022年版课程标准首次明确提出“素养导向”,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重视综合评价”也是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思想之一。以人的素养发展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课程改革,需建立相应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小学科学实践测评是体现学科特色的评价形式,受到许多教师的重视,进行了不少探索。其中借鉴项目式学习的要素进行测评,是新的热点和难点。
项目式实践应用测评着眼于核心素养,凸显学以致用,基于学科标准,将项目式学习的理念运用于测评中。有效的项目式实践应用测评需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驱动性问题,激发并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应用测评,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科学实践能力,完成相关任务,从而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明确发展方向。而集任务导引单、过程记录单及成绩评断单于一体的项目式实践应用测评单,可以将看不见的科学实践能力转化为看得见的行为表现。
测评单是有效开展项目式实践应用测评的重要支架。什么样的测评单才能促进学以致用、发展创新思维、指向核心素养、有效实施操作测评呢?
小学科学项目式实践应用测评,应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在创设真实情境的基础上,借助驱动性问题链,实现多维测评目标。
实践应用测评目标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围绕科学核心概念、突出科学思维能力、融入社会责任意识的测评单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创设真实情境支持学生进行测评,帮助教师进行学业评估,是项目式实践应用测评的重要特征之一。真实情境,通常指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也包括由真实场景迁移形成的虚拟情境。根据学者的已有研究,可将情境分为学科情境、生活情境和学术情境三种类型。
项目式实践操作测评指向科学素养。素养为针,指明方向;情境为线,贯穿其中。而驱动性问题则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测评单借助驱动性问题挑战思维,深入推动学生参与测评。而驱动性的问题,可以从是什么、怎么做、怎么思考这三个方面切入。
项目式实践应用测评需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应用,帮助教师高效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明确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改进方向,故测评单需集任务引导单、活动记录单、成绩评断单三功能为一体。
实践应用测评在有限的时长中同时参与的学生数量较大,具有任务导向功能的测评单,通过任务引领行动,明确任务点,串联任务线,建构任务群,激发、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测评。
1.明确任务点聚焦核心问题
部分项目式实践应用测评单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情境、描述任务,精准表述学生需要完成的实践测评任务,将学生的注意力与探究兴趣聚焦在某一个特定的探究任务点上。例如“做一个磁铁玩具”测评单引入文字与图,详细地描述了实践测评的任务——用提供的材料做一个“一块环形磁铁悬浮在另一块环形磁铁上”的磁铁玩具。聚焦核心问题,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与探究兴趣,锚定关键。
2.串联任务线推进操作环节
部分项目式实践应用测评单是以“任务线”的方式,将所需完成的几个子任务环节,通过实践操作“明线”和思维逻辑“暗线”双“任务线”串联并行,描述所需完成的测评任务连贯步骤,层层推进。四上“吉他焕新”测评单中,将“弹拨使琴弦振动发声、用粗细不同的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运用声音的高低弹奏乐曲”三大环节,通过双“任务线”串联起来,有序推进,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要求和动手制作的过程中,顺着“任务线支架”一步一步唤醒与完善科学观念、提升科学思维、落实探究实践、树立科学责任。
3.建构任务群联动实践板块
部分项目式实践应用测评单是以“任务群”的方式,将开放性强的并列式子任务,通过问题情境、文字图表有序呈现,将指向核心概念的测评内容进行统整。这可以是单元内或同一概念的整合,也可是跨单元或跨概念的整合。如“天气日历”测评单,通过“游园”情境引入,整合一个单元中“选择合适的雨量器,测风向与风速,区分晴、阴、多云天气的云量,阅读天气预报提取信息,培养关心天气的科学素养”等一系列子任务,形成任务群,结合整个单元涉及的知识点与实验操作。
项目式实践应用测评指向科学素养,如果没有学生的过程性记录,就不易分析外显行为背后的内隐思维过程。测评单通过“图文框+”“结构图+”“数据表”等记录方式,可以帮助方法认知有序、思维留痕可视、直观表达结论。
1.运用“图文框+”让方法外显
测评单通过图文框,可以帮助学生将操作方法、现象观察、实验设计、结论分析等内隐思维过程,通过文字或画图记录的方式外显予以呈现,帮助教师了解与诊断。此外,设计知识点迁移、操作步骤推进与认知冲突等环节时,还可引入漫画对话框的形式,将迁移点、推进点、矛盾点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呈现在过程记录单中。
2.借助“结构图+”让思维可视
在测评单中,用结构简图将已有的材料与装置进行直观呈现,既能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又可通过绘制符号等最简便的记录方法,让学生将思考过程可视化表达。如在“运动与力”的测评单中,使用了设计图的形式,阐述了小车运动过程中的水平直线行进长度与作为动力的重物垂直下落高度,具体化地展示了学生的设计思路,让思维可视、留痕。
3.通过“数据表+”让过程完整
通过实验,获得相关数据,并将设计实验、测试过程、获取数据同时呈现,有助于结论得出的过程外显,帮助教师诊断学生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是否科学合理。如“运动与力”过程记录测评单,表格的左侧为“我选择的材料”,右侧为实验的数据记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选择的材料、获取并记录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思维加工,得出相关结论。
以评促教,实现“学教评”一致,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同时完成测和评。评价部分需同时采取多样、开放的评价方法,发现每个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优点、潜能、不足及发展需求,以提供依据反馈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相关任务的能力。
1.用二项判别的方式夯实操作基础
测评中简单的基础操作评价,一般采用考官观察或学生互评,可以用“完成与未完成”“成功与失败”“是与否”等直观判别的方式进行评价与反馈。如“使用弹簧测力计”环节的评价量规,“测量前是否做到先估测”“指针是否对准0 刻度”“是否手持提环”“读数时是否平视”“是否及时读数”均为考官在测评过程中,通过观察可以直观判别的操作性评价指标。
2.用等级划分的方式关注个体差异
将评分标准和评分量表合二为一,并使用等级划分的成绩评定方式,比较适用于小组内考官的测评,且有助于教师直观地了解学生各分项测评内容及整体学业水平,帮助后续改进教学方法。如“电磁铁”项目式实践应用测评中共设置10 项评价指标,个别分项有高阶2星与基本1星的评价层次,并依据总星数分别评判“优秀”“良好”“合格”和“待合格”。
3.用分项赋分的方式实现梯度反馈
多步骤的实践应用测评采用分项赋分的评判方式,能体现同一纬度中每个学生在思维或操作中的梯度分层,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式实践测评的成绩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分值中直接获得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反馈维度,促进教学改进。如“运动和力”实践应用测评单中的“测量距离”项,如实记录数据可赋1 分,重复实验避免偶然性可再赋1 分。针对同一任务、同一评分领域进行分层赋分,能更精准地测评出每一个学生在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方面的水平,促进学生明确提升方向和高度。
有价值的科学实践测评单需要有高质量相匹配的评价量表,要求测评全面,避免反馈缺失;要求标准精准细化,避免主观影响;要求记录便捷,避免评分滞后;要求关注过程,避免忽略内隐。
编制项目全面的评价量表是测评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石,不仅评价内容要与测查内容一一对应,评价栏目也要齐全。测评单评分细则,横向可以呈现各个项目,如题型、答案类别、答案表述和得分等;纵向则体现各项内容,如所有的题目、所有的类别、所有的表述和对应得分等。
测评的目的在于通过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所以,有针对性的情况反馈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无论是教师评、小考官评、自评,还是生生互评,细化的评价标准都可杜绝评分时的主观臆断,呈现有针对性的反馈。特别是在操作技能类的测评中,可将每一步操作得分的依据、得多少分值都在量表中有具体呈现,将每项指标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罗列,在勾选表现的同时也勾选分值。
受时间限制,无论是教师考官还是学生考官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测评所有学生,如果没有简便的记录方式,过程中的评分就会滞后。在测评单的设计中,就可以有意识地用“涂一涂”“勾一勾”“贴一贴”“选一选”等操作简便的方法,帮助快速记录。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项目式实践应用测评提倡用跨学科知识、综合技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可以促进学评相融,深化科学概念的理解;可以解决问题,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体验乐趣,激励内驱动力的生长,对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