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佳,戴鹏飞,魏钦钦,崔文长
(1.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州市税务局,江西 赣州 341000)
赣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且分布合理,气候条件十分适宜烤烟生产[1]。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赣南会昌、瑞金、石城、信丰等县即被全国第二次烤烟种植区划综合评定为烤烟生产最适宜区[2]。目前,赣南烟叶种植主要集中在赣州市的石城、会昌、瑞金、宁都、信丰、兴国、赣县、安远等8个县市,赣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3]。
烟叶种植从采收、复烤到调拨各环节,涉及烟叶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等多种税费,财税功能明显。特别是烟叶税为纯地方税种,对壮大地方财力作用尤其突出[4]。近3年,赣州全市累计入库烟叶各种税费7.02亿元,其中各县市烟叶税2.24亿元,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其他各种税费4.78亿元,税收较稳定且呈小幅增长态势,是市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党的十九大将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优先事项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原则,而烟叶种植产业可以有力地促进“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有利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5-7]。为此,笔者拟通过对赣南烟叶种植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赣南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烟叶种植是赣南的传统产业。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烟农和专业人员积累了成熟的技术;因烟叶种植的计划性,种植面积和市场相对稳定,带动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赣南烟叶已进入“中华”、“红塔山”等全国12家卷烟企业品牌配方,年均产量超25万担,规模占到全省的55.6%。
烟叶种植面积由国家计划下达,收购价格由国家统一定价,相比其它经济作物而言,收购价格稳定,不受市场影响,烟农收入有保障。
近年来,赣州市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约0.67万hm2,平均1 875 kg/hm2,烟叶年均产量25.8万余担,均价14元(1 400元/担),产值5.25万元/hm2(表1)。加上烟叶生产补贴,平均收益约6万元/hm2,跟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表1 赣州市2019—2021年烟叶种植情况
烟叶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烟叶每公顷用工量约为375个工,用工时间与种植水稻、花生等其它粮食经济作物季节错开,对用工对象的技能要求也不高,可解决农村当地用工和闲置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另外,农户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从零星分散的土地上解放出来,既可以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按年租金6 000元/hm2、0.67万hm2计算就有4 000万元),又可灵活务工赚得工资(农田务工日工资80~100元),一举两得,实现增收致富,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效。
据统计,赣州烟叶种植户2021年3 135户、2020年3 045户、2019年3 291户,年 约 安 排 当 地闲置劳力2万多人,务工收入2.06亿元。加上合作社多元经营和收购季节用工,全市烟叶产业带来的年务工收入超过2.2亿元。烟叶种植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是乡村振兴可选的重要产业。
赣州烟叶种植历史悠久,基础条件较好。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368名烟叶生产管理人员和烟叶种植技术员,购置了24台无人机,可结合各县种植面积多少,实行按县分组派人,乡、村包干的形式,搭配好管理人、技术专家、技术员,为烟农提供从整地、育苗、栽培、施肥、烘烤、分级到收购全过程的技术服务,指导烟农标准生产和精细管理。
赣州发展烟叶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却陷入被周边的郴州、龙岩、三明三地包围的窘境,明显处于劣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思想认识上还固化在传统农业的生产理念上,没有站在更高的新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层面思考。从百亩以上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程度占 比 看,赣 州 为42.29%,郴 州73.08%、三 明65.65%、龙岩36.65%,赣州与郴州、三明差距较大,略高于龙岩;从每公顷平均机械台数的机械化程度看,赣州为0.225台,郴州(0.45台)、三明(0.3台)、龙岩(0.3台)均高于赣州。落后的理念导致烟叶种植大部分停留在以户为单位,分散经营、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现代化、高科技技术无法推广应用。
赣州烟叶的品质不高,社会资本参与不大,市场合力还有待提升。从每公顷平均产量来看,郴州、龙岩、三明分别为42.75、41.55、35.55担,赣州为38.4担,仅高于三明;从每担平均价格看,赣州为1 463.83元,郴州1 564.65元、龙岩1 639.41元、三明1 778.39元,三地均高于赣州;从烟叶销售省外市场占比看,郴州达100%、龙岩69.30%、三明84.47%,赣州烟叶有72.50%销往省外,仅略高于龙岩。以上反映出赣州烟叶品质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大。另外,从烟叶种植公司数量看,郴州、龙岩、三明分别为28个、6个、10个,赣州仅有9个,大大低于郴州,社会资本参与严重不足,未发挥市场合力。
当地县区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对烟叶产业带来的多层次的经济效益认识还没到位,只停留在财税或者土地流转收益等某一方面的认识上,没有意识到解放劳动力的生产方式变革的叠加效应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倍增。从百亩以上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占比和公司经营数量上可以看出,各地缺少烟叶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只是就任务落实任务,没有就区域、规模、技术、资金、经营模式等方面统筹考虑,并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等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方案。
烟叶种植受国家烟草总公司计划调控,每年需要严格按计划种植。受政策因素制约,赣州烟叶种植面积仅0.7万hm2,而郴州、龙岩、三明却分别高达2.57万、1.27万、2.18万hm2。目前,赣州烟叶年产量与周边产区郴州(90万担)、龙岩(60万担)、三明(80万担)相比,仅有三地的27.78%、41.67%、31.25%,与赣州区域面积严重不相称,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做好赣南烟叶产业发展文章,提升烟叶种植在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支撑作用,把烟叶和脐橙、油茶、蔬菜提到同等重要位置,定位为特色农业重点产业,纳入赣州全市现代农业攻坚战,推进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历史上,赣州烟叶年度最高收购量曾达42.45万担。比照此标准,可按不低于50万担的目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将烟叶产业纳入大农业发展规划和乡村产业振兴规划统筹考虑,充分考虑基础条件、种植规模、烟叶质量等因素,重新规划烟区种植面积,切实保障烟叶生产用地。要增加基础条件较好、集中连片种植规模较高、烟叶质量较好的县市种植面积,重点发展一批万担乡镇、千担村、百担户,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化优势,打造一批烟区产业综合体,做好烟叶种植土地流转、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等工作,提升烟叶种植面积和集中度。
据测算,若收购数量达到50万担,每年仅烟叶税一项就能增加8 000万元,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其他各税可增收1.9亿元,烟农户均增收10.3万元,可多带动1.5万人务工,增加务工收入1.76亿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当可观。
走科技兴烟之路,推行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提升赣州烟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编制赣州烟叶种植技术规范,明确烟田从整地、开沟、育苗、栽培、施肥、烘烤等各环节的技术指标和时间要求。将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引入烟草生产,实现烟草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推广GAP(质量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在水土管理、测土配方施肥、品种安全与良种选育、烟草种植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农药管理、烟叶烘烤与烤房管理、烟叶仓储管理等12个方面应用于生产管理,实现烟农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8-9]。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对专业技术人的日常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为烟叶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经营模式。加强专业合作,实行双层经营,以租赁、转包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通过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互助小组等多种方式促进烟草种植业发展,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产业化经营效率,逐步扩大种植规模[10]。设立烟叶产业发展奖励基金,制定烟叶生产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引进或组建现代农业公司,引导企业和烟农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推行现代技术管理手段,提高烟叶种植和管理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赣州烟叶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