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摩擦性失业”

2022-10-14 00:25柳宇轩
中国新时代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失业毕业生

| 文 · 柳宇轩

在2022年7月15日举行的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中,针对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群体的就业形势做了详细说明。

会上提到,据调查,2022年4月-6月,16岁~24岁青年人的失业率已连续3个月上升,从4月的18.2%、5月的18.4%到6月达到了19.3%的新高。这个数据和2018年同期相比几乎翻倍。同时,这一年龄段失业率比整体失业率高出13.8个百分点。

在总结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对此表示,当前青年人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青年群体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困境。

付凌晖提到一个“新词”:“摩擦性失业”。一时间,“摩擦性失业”成了网上讨论的热词。

摩擦性失业是短期正常现象

其实,“摩擦性失业”并不新,它是一个早就存在的经济学概念。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就提到许多关于社会就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凯恩斯认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流动或者由于市场供应不完善,而造成的一种失业。劳动力在异地之间变更,或劳动力流动的缺乏都可能会造成摩擦性失业。比如从一个城市搬去另一个城市生活,这个劳动力异地变化过程中就会存在短暂的失业期。

通俗地说,摩擦性失业是指当人们放弃原来的职业再寻找新的工作,可能需要花费一段时间而出现的失业状况。

事实上,摩擦性失业是3种常见的失业类型之一,另外两种是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对失业现象进行更加细化的专业区分,就能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失业源头控制与失业压力的纾缓。

和结构性失业相比,摩擦性失业是短期的、暂时的。当前青年群体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则是因年轻人对未来有着更高预期,因而也更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在劳动力市场中寻求满意的岗位。

2021年选择从原单位离职时,崔静就做好了“放缓脚步”的决定。正式辞职后,她作了两手准备:一边伺机观察新的工作机会,一边学习英语准备再深造。她算了算,降低物质欲望,减少买衣服的频次、能坐公共交通就不打车,这样一来,银行卡里的余额足够她支撑一段日子;再不济,去当自由撰稿人,当咖啡店、便利店的店员也能有灵活的收入。

然而需要面对的问题是等到再次返回就业市场时,简历上对于这段时间的工作描述将是空白。为了缩短这段空白,崔静一度想“随便找个公司”去当个“没有灵魂的螺丝钉”。但很快她又自我开解,通过休息来思考清楚自己的未来以及要从事的工作不是件坏事,“不能为了有个工作而去工作”。

这是处于摩擦性失业阶段人群普遍认可的就业观。比起对岗位不理解、信息未掌握全面就匆忙选择一份工作,更多的人愿意以从事副业的方式边等边看。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摩擦性失业之所以引起网友热议,一方面是这个名词太学术化,不通俗,在公开场合用得比较少,很多网友从未听说过;另一方面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众普遍对就业前景比较焦虑,所以大家反响比较强烈。

年轻人求职市场和企业需求人才市场无法有效衔接,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因此,解决年轻人群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缓解摩擦性失业难题,需要各方合力协助。

政策跟进架桥梁

摩擦性失业理论本身认为,市场供需双方并不少空缺,只是因信息不畅、交通不便、政策不支持等原因未能有效、及时对接。因此,最重要的解决方法就是政府做好连接人才供需市场的桥梁,主动收集企业用工需求,拓宽招聘渠道,以线上招聘直播和线下现场招聘会等相结合的形式,提供有关就业机会的情报,去除行政藩篱、提高政策效率、加强信息透明度。

唯有加大“放管服”力度、减少政策冗余和政策摩擦,才能降低摩擦性失业,让市场流动起来、让就业红火起来、让经济繁盛起来。而近些年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减少摩擦性失业方面就有很大的作用。

这一次,“摩擦性失业”又成为舆论关键词,其实主要原因,还是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摩擦”。而今病毒的传播特性仍在不断变化,摩擦性失业也因此不断发生。当前,国家层面不断要求各地科学防疫、保证市场流通等,正是在着眼于减少这种摩擦。

2022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加大力度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对青年就业问题,中央和地方的关注度在持续增加,政策端也在不断加码,硬核措施包括鼓励国有企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给予一定补贴和税费减免,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给予创业补贴,等等。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指导企业规范发布招聘信息,推进公开招聘;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达到一定数量且符合相关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安排纾困资金、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时予以倾斜;设置好“红灯”“绿灯”,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

2022年7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再次强调,就业是头等民生大事、稳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会议提出,部署加力稳岗拓岗政策举措,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未就业毕业生“一人一策”不断线帮扶;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实行社保费缓缴、稳岗返还、就业补助等打包办理;促进灵活就业,依法保护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

地方层面,2022年5月22日,上海市11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动员在沪央企、市属和区属国企,扩大招聘规模。其中,市属和区属国企要在年度招聘计划中,继续保持安排不低于50%的就业岗位,面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事业单位招录应届毕业生计划总量,不低于2021年。通知还提出,各高校可视情,适当延长毕业生的在校生身份时间,保留在校生待遇。

2022年5月24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稳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2022年度省属国有企业力争拿出60%的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截至2022年12月31日,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给予1000元/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全额补贴企业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北京市针对高校毕业生,深入挖掘各领域就业资源,依托北京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实现供需信息互通互认、精准匹配。目前,北京市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1%。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大力支持新业态劳动者就业,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规模,强化“一对一”精细化就业援助,确保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切实托住了就业底线。

“加力促进创业和灵活就业,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2022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

校企衔接重指导

国家统计局的发布会上,付凌晖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年轻人求职渠道在疫情条件下也受到了阻碍。加之2022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又创历史新高,加剧了青年人就业压力。

“疫情是导致短期内青年人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认为,从更长远、更宏观的角度看,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就业市场的需求和青年人的就业预期之间可能产生矛盾,一方面,一些青年人心仪的岗位已经人才饱和,市场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市场面临技术人才短缺困境,而由于专业设置等原因,毕业生所掌握的技能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劳动力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是青年人面临失业的重要原因。”高校教育改革应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打通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盘和林表示,短期来看,政府可以在求职者和企业之间构建桥梁,同时增加政府职位的投放力度,降低失业率。长期来看,要重视产学研用融合,大学要增加和企业的合作,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不能造理论的空中楼阁,要从实践中获真知。大学要主动和企业搞联合教学,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尤为重要。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减少摩擦性失业要与减少结构性失业相结合,应该根据不同类型失业加强就业指导,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并多提供有关就业机会的情报。他认为,应该加强就业的指导,重点放在提供准确、充足信息及求职技巧训练上;另外求职者对工作期望不要太高,“高不成低不就”会徒增就业烦恼。职业指导人员可以根据市场行情、求职者实际情况,如实解释给求职者,使求职者的预期工作趋于合适。

自身努力创价值

其实,在“摩擦性失业”这一新话题的背后,还是青年“就业难”的老问题。为了让青年群体好就业、就好业,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青年群体就业创业。针对摩擦性失业,不仅需要高校持续完善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体系;也需要用人单位不断优化招聘机制,拓展招聘渠道。然而,再良好的政策和就业环境也只能作为“药引”,“药方”还需求职者们自己开。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业务实践水平,锻炼自身融入社会潜能;出校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保持平常心态,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通过自身努力,提升自身价值,以此能匹配更高层次的工作岗位。

与其被动焦虑,不如调整好心态和择业观念,主动寻求破局之道。择业过程中,能够一次性找到一份“完美”的工作是很难的,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清晰、合理的定位,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提高能力、积累经验,从实干中寻求发展的机会。

“在宏观政策和结构性调整办法之外,年轻人也要调整自身找工作的心态,不是非要一步到位,可以分步实现自己的工作预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建议说,年轻人要先接触社会、接触企业,通过积累经验,让自己成为成熟劳动者,从而改变自己的就业状态。

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相信在多方合力下,一定能缓解摩擦性失业难题。

猜你喜欢
失业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失业预警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毕业生上演现实版“欢乐颂”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