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 郝建欢
摘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随着国际金融形势日趋复杂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人民币汇率波动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常态,严重影响了我国贸易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首先总结了2020年~202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现状,在此基础上,从疫情、国际政治环境、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和外汇市场供求五个方面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原因。接着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外贸企业产生的影响,最后针对中国外贸企业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提出增强外贸人员的营销能力、优化我国产品结构、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深化汇率改革机制、灵活使用金融工具避险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建议,希望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双循环;人民币汇率;汇率波动原因;进出口贸易;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异常复杂,2020年5月14日,中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于5月23日作进一步阐述,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是“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之一,极大促进中国整体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水平。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14.367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1%,对外贸易额不断增加,贸易顺差不断扩大,2021年我国贸易顺差达4.36万亿元人民币。此外,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32502亿美元,较11月末升幅为0.86%,创2016年以来的新高,对于外币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汇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新常态,不利于国家经济保持内外平衡。在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中,为确保外汇资金安全,在研究近几年人民币汇率波动趋势的基础上,明确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原因以及對我国外贸企业造成的影响,提出双循环下针对外贸企业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对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双循环视角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分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引发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严重动荡,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全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呈“倒V”字走势,即先贬值后升值。可简单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月至5月,美元指数大幅走高至10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从年初6.9614贬值至5月28日的7.1316,到达近两年的“最低谷”,主要原因是疫情暴发而引发的避险情绪及美元流动性危机。第二阶段为6月至12月,随着中国疫情良好控制以及美联储等全球主要央行流动性宽松影响,中央于5月14日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模式带动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导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国人民币币值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截至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于6.5249,呈现出触地反弹、持续升值的向好发展态势。
202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较小,基本围绕6.35~6.57区间双向波动,全年涨幅约2.6%,不及2020年的6.5%;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上涨8%,超过2020年的3.8%;同期美元指数主要波动区间位于89.5~97,上涨约6.76%。主要原因是2020年美元指数下跌,非美元货币普涨,而人民币汇率篮子涨幅有限,2021年则相反,人民币出现与美元、新兴市场货币脱钩,呈现独立上涨行情,因而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涨幅更大。面对5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6.40关口,人民银行于5月31日和12月8日两度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以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股票及债券市场整体均呈现稳定净流入态势,此外中国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也支持人民币对美元及一篮子货币延续强势表现。
2022年以来,美元指数高位下挫,步入下降通道,除俄罗斯卢布外,欧元、英镑和日元等主流非美货币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贬值。人民币汇率延续强势但动能减弱,呈现有涨有跌、双向波动的新常态。2022年1、2两个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收盘价分别上涨0.85%和0.98%,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上涨1.72%,同期美元指数上涨0.77%。其中,如图1,2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222元,较上一交易日上调124个基点,人民币升值至2018年4月25日以来最高。然而5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度跌破6.7898元,创202年8月23日以来新低。6月份,美元指数为102.608,跌幅0.53%,尽管美联储加息利多汇率,但大踏步收紧货币政策也让人们对美国经济前景感到担忧。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中国对内进口来源尽可能地向着多样化发展,且煤炭、玉米等的对外依存度较低;对外一系列“稳外贸”政策落地以及供应链持续修复,提升了人民币的抗压能力,年内人民币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继续保持双向波动的格局。
二、人民币汇率波动原因
(一)疫情反复,导致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
自 2019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超 5 亿,死亡病例逾 619 万,截至 2021 年年底全球合计 1.6 亿人口返贫,造成严重的难民危机。疫情反复无常,尤其是 2022 年 3 月新一轮的奥密克戎疫情,使世界疫情形势更加严峻。中国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2020 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然而某些发达经济体抗疫不力,涉疫议题泛政治化倾向,此外为保护本国经济复苏,竖立投资贸易壁垒,破坏经济全球化规则,对自身及世界经济造成严重打击。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2年全球经济发展的预期从4.4%下调至 3.6%,并可能使全球供应链出现新的“瓶 颈”。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将导致全球科技研发速度放缓,国家之间的人员交流、贸易合作受到较大阻碍,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波动,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制约全球经济增长步伐。
(二)国际政治环境严峻,国家干预主义不断强化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大背景下,全球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不断演变,导致严重的传统安全威胁,例如台湾问题、伊核问题、中印边界问题等。近年来,美国极力推销其“印太战略”,将战略资源向印太地区转移,组建各种冷战色彩浓厚的“小圈子”,加剧印太地区发生安全冲突的概率、频率,给亚太地区安全和稳定带来现实威胁,冲击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由于世界各国政治局势的演变,部分国家的内部治理面临危机,为稳定政治环境带动经济增长,某些发达国家摒弃市场自由发展理念,开始实施国家干预,导致全球保护主义盛行,与经济全球化背道而驰,不同国家间贸易摩擦频发,不利于友好合作、互利共赢伙伴关系的建立,加剧国际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
(三)俄乌冲突持续,高通胀阴影笼罩全球
2022年2月24号,俄罗斯对乌克兰实施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全面爆发,欧盟各国之间可能会因此产生纷争而阻碍欧洲经济的发展,投资者风险偏好受到显著压抑,导致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出,带动新兴市场货币的普遍贬值,引发全球通胀水平上升。人民币初步显现了一定的避险货币的特征,但人民币并非典型意义的避险资产,更多是区域性的避险货币。虽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趋强,但中债收益率反而是上升的。原因是在2月份,境外净减持人民币债券803亿元人民币,其中净减持人民币国债354亿,3月份外资再继续减持人民币债券,规模跌到1125亿元。在境外把减持人民币资产换成外汇,造成了离岸人民币汇率CNH相当于在岸人民币汇率CNY的持续偏贬值,拉动了人民币汇率的回调。
(四)美联储高频加息,引发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普遍担忧
疫情后,美国通过货币化方式应对赤字问题,开启三轮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導致美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上升,2022年4月美国的CPI同比上涨8.3%,处于高位。同时,由于美国总统换届,国内局势紧张,引发了市场对美元下跌的预期。2021年年底,美联储对“通胀暂时论”改口,表示将加快宽松政策退出进程,提高利率水平,中美利差由2.25%持续收窄至0.59%,趋近10年内低位。2022年3月17号,美联储宣布加息25BP,开启2015年后新一轮加息周期,目前已进入第二个阶段“货币政策正常化”。美联储与中国其他银行不同的货币政策会影响美元的未来走向,造成金融市场动荡。
(五)国内外贸趋势向好,外汇供需相对平衡
外汇汇率取决于外汇市场的供给需求,而影响供求的因素包括汇率的价格、利息差和预期等,当供应大于需求,外汇汇率就会下降,反之则上升。据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2年1月~5月,银行累计结汇10950.14亿美元,累计售汇10157.11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顺差为793.03亿美元。企业面对今年前两个月人民币的升值,没有通过增加人民币结汇,而是通过更多的用自有外汇对外支付的方式来减少购汇,导致结汇率下降,购汇率下降更多,采用自然对冲的方式来抵御外汇风险,造成人民币汇率波动。此外,截至2022年5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278亿美元,较4月末升幅0.26%,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境内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三、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外贸企业普遍存在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的现象,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的价值将增加,导致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倒逼企业提升对产品的技术创新,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实现从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向科技创新技术升级,进而转变我国的贸易发展模式,增加出口产品的数量和规模,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从进口企业方面来看,由于进口产品价格降低,导致国外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涌入国内市场,例如高档奢侈品,挤压了我国相关产品的生存空间,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倒逼中国企业产业升级。同时由于人民币升值,大量的海外资本会流入中国,助力企业加大对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解决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对出口过度依赖的问题,通过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二)人民币汇率贬值影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人民币汇率波动在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在商品人民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人民币的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售价会下降。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价格的降低能够显著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推动产品销量的增长。对于我国的出口外向型企业呈利好态势,例如电子、家用电器等技术密集型行业,2021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均超过30%,主要是因为相比劳动密集型行业其替代效应较低,受人民币贬值的利好影响程度更高。人民币汇率下跌有利于产品形成价格优势,为企业吸引国外消费者,增加海外订单,扩大出口企业产品金融与外贸业务实践的出口量和出口规模,抢占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整体平稳发展。
(三)人民币汇率上升利于重构产品的国际形象
我国长期以比较优势为核心的古典贸易理论指导对外贸易实践,鼓励低价格竞争,而劳动密集型和增值型原材料这类具有低价格优势的产品是我国主要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大份额。如果人民币贬值,例如华为的海外营销,将造成此类同质产品之间的竞争,损害了部分国外厂商的利益,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不利于我国产品良好国际形象的构建。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提高,出口产品具有的相对价格优势减弱,缓和了与国外厂商的关系,贸易争端也随之减少。同时人民币升值会使那些已经在我国投资建厂销售的企业利润增加,可能会产生一个利好的预期,追加对我国的投资,利于重构产品的国际形象,为企业带来更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改善我国外贸企业的营商环境。
(四)人民币汇率下跌增加企业的贸易成本
当人民币出现贬值,人民币购买力会下降,进口企业为了维持利润和贸易规模,贸易成本就会增加,尤其是给石油石化、钢铁这类依赖原材料进口的企业带来劣势,打乱了企业原本的预算,不利于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降低了整个产业链技术含量与技术水平。同时由于企业成本增加,会降低企业用于生产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比例,导致进口企业可替代性变强,阻碍进口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对于外币借款较多的企业,例如交通运输、化工等企业,人民币的贬值将增加其偿债成本。从出口企业来看,企业大部分会存在应收账款项目,若人民币贬值,企业的应收账款则会缩水,会使外贸企业的利润下降,相对成本增加,造成失业率高的现象。当贬值成为持续性趋势时,会造成资金外逃,国家外汇储备减少,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金融市场动荡使不确定性增加,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仍然较大。
(五)人民币汇率上升加剧企业的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也称汇率风险,是指在外汇市场中,经济实体以外币计价的成本、利润、现金流或市场价值等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潜在的上涨或下跌的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呈常态趋势,外贸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涉及外币结算,由于存在时间因素,再加上我国缺少专门的金融避险工具以及企业忽视采用金融工具避险的重要性,导致外贸企业面临较大的外汇风险。例如某家电制造出口企业预计三个月后将收到1000万美元销售收入,这涉及美元和人民币两种货币之间的转换问题,假设这时市场结汇价格为6.69,企业将得到669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3个月后,人民币升值,结汇价格变动到6.67,这时企业只能得到6670万元人民币。由于在三个月内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该家电制造企业的销售收入减少了20万元人民币,造成企业利润损失。
四、双循环视角下外贸企业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对策建议
汇率是国内外商品与服务相对价格的一部分,既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结果,也反过来影响内外资源配置。目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已成新常态,可能对中国外贸企业造成较大的收益损失甚至被淘汰。因此外贸企业应依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内需“提量”来扩大外需,优化产品结构,灵活使用金融工具,达到节约交易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一)进一步研究国际市场,增强外贸人员的营销能力
绝大多数商品的国际市场,都是竞争性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由于各国防疫差异,导致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剧,国际需求萎缩。我国外贸企业要规避风险、提高盈利能力,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更要着眼于国际与国内市场的需求对比,按市场订单组织生产,这样才能逐渐变被动为主动,逐渐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出口商品结构,逐渐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加我国外贸企业的盈利能力。目前,一些外贸企业在选择外销人员时往往只注重外语能力以及基本外贸业务知识,而忽略了对外销人员国际营销能力的考察。因此,企业应注重人力资本培养,定期聘请知名企业外贸专家或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员工进行知识培训和业务实操,加强对外汇避险的考核。了解并学习税务部门为外贸企业转内销推出的减税降费政策红利以及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注重培养外贸人员养成国内与国际相互促进的营销思维。此外,企业间可以通过建立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企业自身外汇风险的防范水平,加快中国整体外贸企业的发展步伐。
(二)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优化我国产品结构
从长期看,靠廉价劳动力生产低技术含量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价格战”无法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而从我国企业自身条件看,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仍然是一个“软肋”。所以,我国外贸生产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锐意创新,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提高研发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我国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产能,构建新型国际分工体系,才能保住和进一步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面对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我国应发挥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在某些核心高技术产品和部件上不被“卡脖子”,在粮食和能源等关键领域控制和降低依赖程度,提升内需,减少对关键产品和部件的进口依赖。借力国家推出的政策性资助和优惠措施,创出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拥有出口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才能掌握一定的定價权,从而推动我国外贸企业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双循环。
(三)牢固汇率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呈现常态化趋势,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企业加强对外汇风险的认识以及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对企业规避在涉外业务中遇到的外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企业整体包括领导层和员工等,都要树立起防范外汇风险的紧迫性意识,掌握外汇市场的波动情况,将外汇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治理框架。利用新媒体等方式,加强对各类外汇风险的宣传和评估,向优秀进出口企业学习避险经验,提高企业科学防范、化解外汇风险的能力。此外,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积极构建汇率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外汇风险管理原则、职责分工、管理要求等,坚持外汇市场执法标准,以制度化约束企业外贸业务行为,使外汇风险可控化,搭建汇率变动及不同国家相关政策等的信息库,并分类管理、及时更新。同时提升国家政策穿透性,加强公司结售汇的监测,建立外汇风险预警机制,扩宽公司内部反馈渠道,将汇率风险防范工作落到实处。
(四)推进金融业双向开放,深化改革汇率机制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中国应密切关注和研究国际金融市场形势和政策的变化,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区域金融治理,构建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稳步推进中资机构开拓境外业务,促进我国金融市场规则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加强金融合作,保持战略定力,提升金融适应性、普惠性和竞争力,实现金融业双向开放。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人民币汇率将拥有更大弹性,使我国企业在双循环的国际市场发展受到阻碍,必须通过改革来打通双循环中的痛点。政府应结合我国外汇市场情况进行适度干预,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对外汇管理机制的监管和预期管理,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定价形成机制,形成良好的货币弹性缓冲机制,发挥好宏观经济稳定器的功能。此外,着重有序开放资本账户,健全人民币汇率相关法律法规,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稳住一揽子政策尽快落地,提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实现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五)注意交易方式,灵活使用金融工具避险
外贸企业不能过多依赖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测,应擅于运用金融工具,保持风险中性理念,坚持以“保值”而非“增值”为核心的汇率风险管理原则来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在进行外贸业务时,可以利用外汇市场,根据汇率走势合理选择合同货币,出口尽量选“硬币”,缩短收款周期,尽量减少90天以上的收汇,必要时在合同中加列货币保值条款,优化资本交换流程,以应对汇率波动。此外,我国企业通常采用即期外汇交易完成汇兑。企业应结合经营业务,精确选择金融工具及衍生品工具对冲风险,可以通过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利用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向银行买入或卖出外汇期权,以外币为计算单位向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避险。同时企业也可以向保险公司投保汇率变动险,进行资产负债表保值,加快资金周转。通过在双循环中国际市场范围内分散销售及原材料来源地等,积极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合作,实现市场多元化,减少汇率的不确定性,提高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水平。
(六)大力推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2022年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签署了参加人民币流动性安排的协议,通过构建储备资金池,满足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合理需求,为加强区域安全网作出贡献。在此利好背景下,我国应继续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全球化,加强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使用,从源头上规避外汇风险的发生,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加快结算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对内循环角度,把贸易和投资相关的实体经济真实需求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货物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涵盖范围广泛,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对外承包工程、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企业可以设立集中资金的运营模式,同时加强对人民币支付反洗钱的监督。我国外贸企业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开展贸易,借助银行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人民币融资+套期保值”、“远期人民币信用证+人民币贴现+即期美元换汇”等多种灵活方式组合,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和外汇风险敞口,优化财务报表,拓宽结算渠道,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吴英艳,王心语.人民币汇率波动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22(5):74-75.
[2]李清雯.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探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2(3):173-175.
[3]管涛.经济稳增长与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J].中国外汇,2022(2):4.
[4]钱文渊.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21.
[5]秦烨华.汇率双向波动趋势明显,企业如何提升避险能力?[J].新理财,2022(1):31-35.
[6]张益宁.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全国流通经济,2020(31):54-56.
[7]乔萌.全球变局下的稳健波动——2020 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J].中国货币市场,2020(12):23-27.
[8]谢雅妮.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投资与创业,2021(16):63-65.
[9]陈卓敏.进出口公司外汇汇兑风险防范与控制[J].中国商论,2022(9):5-7.
[10]郑博元.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探究[J].商场现代化,2020(22):70-72.
[11]刘鹤.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J].资源再生,2021(9):51-54.
[12]陈娉婷.国际经济贸易中外汇风险及优化对策[J].商业文化,2022(7):103-105.
[13]2022 年兩会热点——人民币汇率、金融业开放、财政赤字率[J].北方金融,2022(2):6.
[14]傅丽娜,张军,傅航天.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22(9):26-31.
[15]乔萌.2021 人民币外汇市场|回顾/展望[J].中国货币市场,2022(1):15-19.
[16]冯宗敬,管涛,薛媛.第三讲: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金融开放与人民币汇率走势[J].甘肃金融,2020(12):63-67.
[17]李雯雯.我国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探究[J].上海商业,2021(6):70-71.
[18]钱文渊.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21.
[19]倪思宏.企业在资金管理中面临的外汇风险及应对[J].中国市场,2022(8):63-64.
[20]兰海,王子午,黄兴祺.2022 年上半年人民币外汇市场回顾/展望[J].中国货币市场,2022(7):12-17.
[21]王涛,左崇霖,杜经纬.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22(14):127-129.
[22]刘然.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1(8):39-41.
[23]盛松成.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适合国内外形势[J].银行家,2020(11):33.
[24]江恒.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21.
[25]沈晓明.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优化路径研究[J].商讯,2021(32):104-106.
[26]杨峪浩.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D].山西财经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