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程秀坤 周 维
2021年以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桩西厂党委坚持在实干创新中谋求发展,以思想变革推动发展、用高科技破解发展难题、管理创新谋求新发展,该厂连续多年荣获山东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胜利油田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2021年荣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原油产量是采油厂的生命线,是员工群众的幸福线。”桩西厂党委书记杜勇说。
为守住这条“生命线、幸福线”,该厂党委深化主题行动,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思想观念有差距、基础工作不牢固、安全环保压力大等“三重挑战”,坚持有能量才有产量的理念,把补充地层能量作为提高产量的有利措施。
桩74区块是特低渗油藏,该厂探索实施通过压驱技术补充能量,他们共完成了7个井组压驱施工,为地层注入37.5万立方米采出水,地层能量有效恢复,对应井组日增油能力达55吨。
在新井管理上,该厂采取先补充地层能量再开井的理念,为6口新井通过压驱技术补充能量,当注入水量达到累计采出量的1.2倍时,才达到补充能量的目的,开井后日产油110吨,平均单井产油18吨。在为这6口新井补充能量的同时,整个区块能量都得到补充。该区块的13口老井也见到了效果,产量累计增加4400吨。
老河口油田连续8年没打新井,技术人员通过完善注采井网、补充地层能量,把开发工作重心转向停产停注井再利用、低效井治理、高效注采完善、注采流线调控,多措并举提高油水井利用率,通过综合调整,产量由每天290吨增加到380吨,综合含水下降0.2%。
增储上产需要科技支撑。近年来,桩西厂用好“院厂校”合作开发三大平台,把握前沿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该厂紧盯油藏需求、技术瓶颈,让科技创新成为措施挖潜、区块高效开发的最大推动力。“我们要树立任何技术都没有‘天花板’的观念,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该厂副厂长姜涛说。
引进的技术并不是拿来就能用,需要进行一系列本土化改造才能起到作用。
桩西厂从工程院引进了微生物采油技术。这是一项用于稠油冷采的绿色采油技术。该厂技术人员从工艺技术、微生物培养等方面进行本土化改造,创新实施“微生物+”等配套技术,实现了桩139区块绿色低碳高效开发。
该厂坚定“有井网才能控储量”的理念,开展水驱状况大调查,找准制约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明确10个潜力方向及对策、18项配套技术,靠前沿技术解决开发难题。
桩斜169井是一口靠自然能量开发的油井,产量一度破百吨,平均每天也能为桩西厂稳定贡献30多吨原油产量。去年6月,该井严重供液不足,井内液面深度逼近2300米,被迫停产。针对潜山油藏特点,该厂通过探索实施渗吸吞吐技术后,该井实现了从出纯水到漂油花再到产量25吨以上。目前,该井产量维持在23吨左右。
桩西厂把2022年定为“基础管理提升年”,以党建“三基本”工作手册和“三册”融合落地为重点,深化“三标”规范建设,夯实采油厂发展根基。“推进标准变标杆、规范变示范。”采油厂厂长贺东旭这样要求。
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的核心是推动油藏经营价值最大化。桩西厂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紧扣油藏经营管理难点,承接油田“六项机制”,制订以采油厂“七大体系”,管理区“五项机制”和“七项经营优化权”为核心的运行规范,随着探索实践不断深入,油藏经营管理活力不断增强。
高技能人才队伍是高水平基础管理的关键。为规范采油、注水、集输三大系统的操作标准和管理标准,适应大岗位融合建设要求,桩西厂组织技术人员、技师30余人,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油藏经营,编制《“三标”本质化识别治理架构体系》等5本教材,开办“星光夜校”培训,突出标准要求,强化素质提升。
结合技术人员现状,桩西厂实施一体化油藏开发管理运行机制,地质所开发人员、管理区地质技术人员以项目组形式联合研究。通过一体化油藏开发管理,人才力量得到整合,实现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热情、技能素质“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