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创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实践与思考
——以四川博物院触梦巴蜀文创嘉年华为例

2022-10-13 06:55四川博物院四川成都6100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9期
关键词:巴蜀嘉年华馆藏

钟 郛(四川博物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丰富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高质量发展,2021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等8个部门,聚焦当前制约文化文物单位发展文化创意产品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工作措施,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强调要把握正确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文化文物资源的精神内涵,使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四川博物院作为国家文物局确定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依据《措施》中明确提出的要落实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试点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创新开发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精神,依托主题大展进行了一次积极的探索。

一、触梦巴蜀文创嘉年华的创新模式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尤其是新时期的产品开发,其短期目的不是寻找所谓的“完美”模式,而是改善模式与市场需求、行业结构、技术条件及消费场景之间的适配性,增强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2021年9月29日至2022年1月3日,四川博物院联合长江流域博物馆联盟举办了年度大展“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在此期间,本着积极培育和扶持市场主体,激发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主体活力的原则,川博联合社会企业在院区共同策划了“触梦巴蜀—沉浸式文创嘉年华”活动。创新室内“触梦青铜”文创嘉年华和户外“触梦巴蜀”文创列车两大核心主题。

(一)打造“触梦巴蜀”专属IP衍生体系

川博以增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承载力、表现力和传播力为目的,深度梳理主题特展精神内核,深入挖掘展览文物文化内涵,运用多种合作模式,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聚合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创产品开发,努力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跨界融合,共同打造“触梦巴蜀”专属IP衍生体系。

建立触梦巴蜀为主题的视觉识别系统,通过触梦巴蜀的标志、标准色、IP人设等规范,应用于整个项目的室内外文创区环境打造、文创产品包装、广告媒体、印刷出版物等视觉符号,让公众快速、直接地感受到触梦巴蜀的品牌体系。同时,立足巴蜀文化系统梳理和分类整理了馆藏IP资源,聚焦展览重点文物进行二次转化,联合各领域社会企业研发近百款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主题文创产品,其中以馆藏重点文物虎纹铜戈、象首耳兽面纹铜罍、战国巴蜀图符等为原型研发的产品舌尖上的“冰”器(文创雪糕)、铜戈铜罍的文具、象首耳榫卯小夜灯、巴蜀图符系列首饰、虎势茶刀、“触梦青铜”3D考古盲盒等精品文创,因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成为最受欢迎的文创产品,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馆藏文物活化到手中值得珍藏的书籍和秀色可餐的美食,从被动了解考古发掘成果到主动探索“出土文物”,这些自主开发的文创产品,都是基于“文物+潮玩”理念诞生出的新文创,它们构建了触梦巴蜀IP衍生体系。

(二)形成品牌合力推介区域文化

“触梦巴蜀”—沉浸式文创嘉年华,以文化展览配套文创市集平台,聚合全国各大优质博物馆及文化企业文创产品进行统一展销,旨在以文创融合的理念,促进优秀文创产品销售转化落地,形成以四川博物院为示范点,聚焦四川省众多博物馆、辐射全国博物馆的文化创意消费市场,最终不仅成功地开发出“触梦巴蜀”文化IP品牌,也打造出一批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爆款”。

为嘉年华活动专属打造的IP人设形象—“国潮青铜少年团”(代表长江上游巴蜀文化的巴小蜀、代表长江中游荆楚文化的荆小楚和代表长江下游吴越文化的吴小越)在文创列车、网红打卡墙处、特展景区直通车上随处可见,深受观众喜爱。除了文创产品盛宴,此次文创嘉年华还打造了丰富多彩、内容各异的古风巡游、快闪表演等配套主题文化活动。观众们在观展现场“邂逅”秦汉、魏晋、唐、宋、明各时期的人物,瞬间体验“穿越千年”的生活场景,新奇有趣。

(三)创新搭建区域联动文博资源合作平台

“触梦巴蜀”文创嘉年华以户外“文创列车”结合室内“沉浸式文创走廊”的新颖形式,集结了国内外48家博物馆和一批优质文创企业的相关文创产品共1000余款近2万件。包括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20多家国内博物馆,以及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国外博物馆的明星文创产品在嘉年华的文创市集平台悉数登场。

“触梦巴蜀”文创嘉年华因此实现了博物馆界的多个首次—它是国内首创的博物馆文物特展与文创嘉年华融合逛展游玩新方式;也是首次以文创嘉年华为载体打造博物馆集合式展销文创体验;同时也是业内首次以“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展览主题为灵感来源,原创开发展览配套活动的IP人设。

二、博物馆文创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的要素

当前蓬勃发展的博物馆事业不但需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的建设,更需要引入先进、成熟的管理理念参与博物馆的运营,借助专业的管理思维和手段促成政府与企业间的合作,实现双方利益诉求。在触梦巴蜀文创嘉年华项目运营中,博物馆联合社会企业创新开发模式,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引入文化展览配套文创市集平台,聚合全国多家博物馆及企业文创产品进行统一展销,把户外“文创列车”与室内“文创走廊”有机结合,通过展、演、游相结合的模式,把观众吸引到特定的地点,促进了文化产品的代入式消费。

此次项目实施,是试点单位积极响应《措施》文件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博物馆联合社会力量对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设计和创新经营的一次有益探索。在探索中博物馆积累了宝贵的试点经验,笔者总结了如下创新发展的要素。

(一)建立博物馆IP资源库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及多元化发展,博物馆文创逐步成为“把文物带回家”及“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手段及途径。博物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重视对馆藏文物资源的系统梳理和分类整理,聚焦重点文物文化资源进行二次转化,形成具有商用价值的IP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博物馆方能立足于本馆藏IP资源优势,及时有效地对接市场的需求,主题性地向企业发布IP授权计划,以利于企业研发出品类丰富、市场认可度高,具有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创新性的文创产品。

(二)构建符合现行政策法规和博物馆实际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和授权制度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但在资源转化利用过程中却常常出现家底不清、不会用、怕出错的困惑,制约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因此,立足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实际,通过梳理馆藏资源知识产权权利来源、类别、范围来摸清家底,进而构建符合现行政策法规和博物馆实际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授权体系的总体思想,最终形成博物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和授权制度,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博物馆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将博物馆文创置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宏观体系和市场环境中,不断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在提高博物馆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加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有效社会供给中实现博物馆整体价值的提升和公众文化需求的满足。

(三)运营管理中强化法务保障

在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中,运营管理是核心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与不同的合作方接洽、沟通、谈判、拟定合同、监督执行。对于缺乏法律知识和市场经验的博物馆人来说,每一个环节都是极大的挑战。因此,运营管理模式需要创新,突破博物馆人单打独斗的管理模式。在每个运营环节和流程中,需要配备熟悉知识产权法的律师和了解市场的第三方,协助博物馆提前设计好一套符合博物馆实际、以应用于不同授权类型和合作模式的管控的办法。在运营过程中法务保障参与到博物馆与合作方的接洽、谈判、签约环节,确保合作协议的严谨以及合作后,法务保障参与协议执行、权利金收取等监督管理环节,协助维护博物馆的权益。

三、结语

四川博物院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馆藏文物资源丰富,年代序列完整。现有文物35万余件(套),涵盖古籍善本、巴蜀青铜、画像砖石、石刻造像、书画艺术、陶塑艺术、民族文物、革命文物等多个种类,以及史前、古代、近现代等历史时期。馆藏文物中,珍贵文物7万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1 404件(套)。

博物馆在文创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守正创新,以开放的姿态携手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共同研发出具有文化承载力、表现力和传播力的文化创意产品,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四川博物院通过触梦巴蜀文创嘉年华活动,积极落实试点政策,创新开发方式,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猜你喜欢
巴蜀嘉年华馆藏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名家书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作品选刊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镜子国嘉年华
巴蜀文化翰墨第七届诗书画印艺术展作品
水果嘉年华
嘉年华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