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瓷器修复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2022-10-13 06:55朱秀梅孔子博物馆山东济宁2731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9期
关键词:残片瓷器文物

朱秀梅(孔子博物馆,山东 济宁 273100)

瓷器是传统文化瑰宝,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艺术珍品。陶瓷技术与艺术在历史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加强对馆藏瓷器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对于中国博物馆事业和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瓷器文物在制作原料、工艺等方面具有特性,保养难度极大。为提高修复与保护的成效,保留文物原貌,保持文化内涵,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出发,有效应用修复与保护的关键技术,确保馆藏瓷器文物的完整性,才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瓷器修复保护的基本概述

(一)瓷器修复保护的内涵

首先要明确瓷器修复保护的内涵,才能根据不同的需求实施有效修复工序。瓷器文物修复保护是指用科学技术对各类出现破损的瓷器文物进行加工、修复,让瓷器文物恢复原貌的操作过程,这也是保护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瓷器修复保护的价值

首先,瓷器与古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生活、祭祀、丧葬等过程中常用的器皿,瓷器文化表现了古代工匠的技艺,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通过研究瓷器文化,我们能够了解历史。同时,因为全国范围内瓷器文物出土的数量极大,在全国各大博物馆都珍藏了诸多瓷器文物。如孔子博物馆就珍藏了大量明清时期的陶瓷器。无数陶瓷器记录了明清时期的人文风貌和社会民情,体现了明清时期独特的审美观。如清乾隆款枣红地五彩云龙天球瓶,瓷器瓶身高达53厘米,纹饰清晰,制作精细,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此外,瓷器文物长期在氧气隔绝的地下环境中保存,一旦出土,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瓷器与其他文物相比,更加脆弱和易碎,对修复与保护的需求更大。因此,在博物馆内文物的修复保护工作中,瓷器修复占比极重。

二、馆藏瓷器修复保护的关键技术

在瓷器文物的修复保护过程中,要保留文物原貌,就要采用合理修复技术,否则会画蛇添足,毁坏文物面貌。修复保护工作需要根据文物的特性和破损原因,借助专业材料和技术进行修复保护。在工作中,完成一件文物的修复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工序,如清除杂质、加固破损部件、粘连掉落部件、补配缺失部件等,还要对修复部分根据实际进行做旧,才能让整体修复效果既达到环保目标,又满足展陈要求。整个流程极为复杂,操作要求极高,只有采用恰当的技术、规范的流程、高超的技艺,才能最大限度恢复文物原貌,保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盏宣德年间的青花碗应用金缮技术进行修复

(一)清洗技术,通过粗洗和精洗去除文物泥土和杂物

文物出土后,其表面会带有大量的泥土及油腻、污垢和杂物。笔者曾修复过一批明清时代的青花瓷残片。在具体修复时,技术人员首先要对瓷片进行分类,找到青花瓷的各个部分,然后通过专业的清洗方法保持残片整洁。首先用清水对青花瓷残片进行粗洗,去除表面及内部泥土;再用清水细致清洗,将青花瓷残片上的各类油腻、污垢及断裂处附着的各种杂物等去除。对于清水难以洗去的污渍,还要通过手工清洗,或选择机械去污、化学去污。具体需要根据文物的实际情况,确定各工序重复次数。

(二)锔钉技术,在开裂器物破损残片上打眼置入铆钉

根据文物破损的情况采用合理的处理技术。如锔钉技术就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技艺,这种技术是在已经开裂的瓷器文物上通过“钉子铆接”方式固定。在修复一对青花瓷杯时,技术人员发现杯身有破裂,且裂痕相对较长,就采用了锔钉技术。在操作中,要使用专用的钻头在残片上精准打眼,力度要精准,不可打穿,否则瓷杯会报废。打眼数量也要根据瓷杯破损面的大小来确定,若破损面较大,为提高固定效果,需要多打几个孔。置入铆钉后,还需要使用专业工具固定铆钉,将整个断面铆紧,让残损的残片被固定。该技术应用难度极大,打眼力度,铆钉大小、数量多少都会影响文物的美观性和稳固性。这种技术不会使杯子出现渗漏而且存在明显修补痕迹,能让文物形成一种全新的外观。

(三)金缮技术,按照文物特征选择天然材料进行粘合

金缮技术是采用天然材料对瓷器进行修复,需要修复者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在一盏明朝宣德年间的青花碗修复中,技术人员就采用了金缮技术,经过反复打磨、补漏和抛光,将“七零八落”的碎片修复到基本完好的状态。在具体工作中,要根据文物特点选择恰当的黏合剂,使破损瓷器或断裂残片得到良好的修复。若瓷器破损严重,那么可通过使用陶瓷、金属作为文物的胎骨加以修补,并对表面进行专门处理,涂上颜色,能最大限度保留原貌。

(四)复烧技术,破损瓷器经釉料连接后重回窖炉烧制

复烧技术就是重复煅烧。破损瓷器或残片通过釉料连接又送入窖炉重新烧制,这是一种“以旧补旧”的方法。但不是所有文物都需要复烧,而是根据文物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对于极为贵重的瓷器,若器身出现破损,技术人员会针对破损部分进行修补,还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旧瓷作为修补材料。为了提高整体性和美观性,将文物残片通过釉料连接后重新烧制,从而使文物恢复原貌。若文物烧制时间不够,或瓷器破损面相对较少,重新上釉后也可进行烧制。

(五)3D打印技术:扫描瓷器文物三维数据进行三维打印

随着科技发展,修复保护技术不断更新,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应用背景下,修复保护技术得到更大发展,出现了3D打印技术。科研人员采用3D打印扫描技术对一盏青白瓷瓷片进行修复,通过软件对虚拟图像进行补缺,以特有材料打印瓷片缺损部分,再经过修复、绘制纹饰就完成了修复。由于打印材料精细,且带有一定韧性,打印出的部件可进行打磨,也不易破碎。为提高打印文物的观赏价值,一般会使用白色材料打印,打印出成品后再按照文物原来颜色进行手绘、着色,进而有效恢复文物原貌。

三、馆藏瓷器修复保护的具体策略

对瓷器文物进行有效的修复与保护,能延长文物保存期限,保留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为后人的欣赏和研究提供有效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构建完善的修复与保护机制,不断规范技术的应用标准,才能够促进修复与保护技术的更好发展,提高修复与保护的综合成效。

(一)健全瓷器修复保护的执行标准,促进技术应用的规范化

瓷器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具体采用何种技术需要根据瓷器文物的情况来确定,包括生产制造年代、工艺及文化价值等。为提高修复与保护技术的规范性,要基于实际健全文物修复的技术标准,明确瓷器修复技术。同时,文物修复工作还要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制定与修复相关的细则,在修复保护工作尽量保留原貌,遵循修复规范。如在考古中发现了瓷器碎片,要在充分保留其原有艺术文化价值的原则上进行修复,不可为了追求美观及商业价值改变原貌。构建完善的法律监督机制,有助于提高文物修复的整体标准,促进修复工作规范化发展。

(二)加强瓷器修复保护的人才建设,提高技术应用的专业性

随着科技进步,瓷器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不断发展,行业对修复技术人员的技术素养要求逐步提高。随着出土文物数量的增多,修复效率和质量亟待提升,打造专业团队迫在眉睫。在当前的修复保护过程中,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了修复工作开展。所以博物馆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加强文化专业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提高修复的技术。文物修复与保护,既要结合时代背景和文物的文化价值,又要根据文物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技术,在充分保留文物原貌的基础上,保存原有的文化内涵。此外,还应培养修复人员的岗位意识,增强修复工作者的责任感,让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心怀历史,态度严谨,提高工作精度,持续提高文物保护能力。此外,还要丰富修复人员的综合知识,通过专业培训、自主学习等方式,全面提高修复工作者的综合素养。

(三)重视瓷器修复保护的信息保存,提高技术档案的完整性

在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中,还要重视修复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将修复保护的资料完整归档,作为后期核查的重要参考依据。有效保存馆内瓷器的详细信息、修复过程及修复细节,不断促进修复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文字记录,建立档案,促进文物修复与保护的进步。如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文物修复与管理工作的大数据平台,在博物馆内、区域博物馆行业内形成共建共享的机制。工作人员可及时在平台上获取资料,涉及珍贵文物的修复,可提前查阅资料,全面分析,明确修复方案并与相关人员深度交流,提前做好预案,做好修复工作。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专业技术对破损文物进行修复,有助于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些专业技术各有特点,例如,清洗技术通过粗洗和精洗去除文物上的泥土、杂物,锔钉技术在开裂器物破损残片上打眼置入铆钉固定,金缮技术按照文物特征用天然材料黏合,复烧技术把破损瓷器经釉料连接回窖炉烧制,新型技术在扫描瓷器文物三维数据进行三维打印。在修复保护中,只有不断促进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实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残片瓷器文物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我有一个梦寄存在老火车站
中国的名牌瓷器
古瓷残片是否有收藏价值?
高傲的瓷器
莫桑比克发现的飞机残片来自马航370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