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园林史课程思政育人建设探索

2022-10-13 04:37李亚亮圣婉莉谢智杰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园林育人思政

李亚亮,圣婉莉,谢智杰

(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安徽淮南 232038)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正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是教育向关注人发展的价值回归。笔者基于当前农学类学科与园林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相关研究,紧密结合园林史课程特点、价值理念和思政育人意义,深入挖掘园林史课程思政元素,系统梳理园林史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智慧教学的主要手段,积极创新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政教学模式。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深入探索以课程思政促教学改革、教学和育人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育人效果。

1 园林史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和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精神,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强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园林史是高校园林、风景园林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基础知识和专业文化素养、构建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讲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并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该课程共32学时,开设于大二下学期,授课对象主要为园林专业和园林(对口)专业学生。该课程不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而且是园林专业低年级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更高层次的专业课程之前的启蒙课程,还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文化素养培养以及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授课教师须沿着时间轴线讲授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过程、美学与艺术特征、风格流派、造园思想与设计手法的演变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园林艺术的影响,并充分利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璀璨的古典园林瑰宝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认同教育,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美学鉴赏能力、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专业的职业素养。

2 园林史课程思政育人的意义

中国园林有着3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5 000年传统文化积淀的璀璨结晶。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中国园林以深邃高雅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情画意屹立于世界园林之首,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艺术特色鲜明,有着独特的自然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对欧洲、美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园林建设和风格特征有着深远影响。园林史课程是非常适合开展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教师通过浸润式教育使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达到同频共振,发挥思想引领、价值教育的重要作用。

园林史课程的思政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④有助于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⑤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⑥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讲述古典园林的原初形式时,教师告诉同学们我国古典园林已有3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纷纷为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而自豪;在讲述江南古典园林时,当同学们领略到私家园林巧夺天工、诗情画意的深邃意境,都为古典园林散发的璀璨艺术光芒而震撼;在讲述明清皇家园林时,同学们了解到这些经典园林曾经遭受过帝国主义的焚烧抢掠时都义愤填膺,希望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当讨论古典园林的传承问题时,很多同学都表示要坚定理想信念,决心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用所学知识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3 园林史课程思政育人建设实践

知识学习目标。授课教师以时间发展为主要轴线,讲授园林史课程主要内容,使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园林史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简史及主要艺术特点,掌握我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性园林及其深远影响,提高同学们的园林科技文化素养。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专题调研、主题讨论、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课内外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获取行业发展动态相关信息的能力,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跟踪学科前沿的洞察力,进而启发学生深入探索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能够鉴赏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和人文内涵,并初步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取向。

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园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文情怀,使其坚定文化自信并树立为传承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而努力奋斗的决心,激励其将来步入社会后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生产发展,积极开拓新时代中式园林景观的新局面,努力改善我国城乡人居环境面貌,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园林史课程知识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是该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而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合理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为祖国园林绿化事业奉献终身的远大志向才是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最终目标。

重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首先,授课教师要加强教材研究,重新梳理教学内容,创新教材呈现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创新,制作新的教学课件。其次,通过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深入剖析学科引导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科引导的重要作用,以目标为导向做好园林史课程思政育人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构建一个脉络清晰又切实可行的园林史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框架,完成体现课程思政育人思路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等教学文本材料的修订工作,形成一套全面的园林史课程思政理论教学体系,进而实现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转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教学体系向学生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转化。

园林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园林史课程本身有着丰富的思想政治与德育元素,比如政治认同与坚定信念、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人文素养与工匠精神、生态文明建设与绿水青山理论等。笔者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对标《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标准,深入挖掘园林史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和思政元素,统一梳理课程中相同的价值主题,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重组知识结构,并构建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库(表1)。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社会实践或主题讨论等教学活动,对思政主题进行广度延伸和深度解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现实中的专业问题,做到课程思政育人与专业学习相长,达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教育目的。

表1 园林史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库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园林史课程思政育人教学策略。目前,园林史课程教学仍然采用教师讲述、学生被动倾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程缺少教学互动,教学过程较为枯燥。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课程思政育人环节的开展也大多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开展,价值育人效果较差。笔者在深刻反思传统课堂弊端的基础上,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智慧学习为重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教学的应用优势,结合园林史课程性质和古典园林的优秀案例,突破时空界限,通过文献查阅、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视频直播、学科竞赛及课程设计等方式拓宽学习渠道,将思政元素与园林史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把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把育人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表2)。教师不仅要做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且要做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引路人。

表2 园林史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活动

智慧教学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一个热门方向,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智慧课堂的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它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支持技术。利用新时代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打造的园林史智慧课堂,能够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和期末的全过程跟踪(图1)。笔者结合智慧课堂的主要特征,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通过优化重组园林史课程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探索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园林史思政育人教学新模式,进而验证该新型教学模式能否以德育目标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图1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园林史课程智慧教学手段应用Fig.1 Application of smart teaching methods for garden history course based on Superstar Learning Pass

园林史课程思政育人教学考核。课程思政育人考核不能单纯以分数为衡量标准,更不能把思政育人口号化和标签化,避免走入将思政育人泛政治化理解的误区。教师应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课后自学、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协同教学模式,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考核由考试成绩(70%)和平时成绩(30%)两部分组成,除课程理论考试外,还要通过课外调研、主题讨论、专题讲座、耕读实践、园林周活动、专业实习和思政小课堂等课外实践活动,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促进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全面发展和价值取向正确的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在园林史课程理论考试出卷时,可灵活设置试题的考核形式,除了设置填空题、判断题等客观题外,还可设置一些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等主观性题目。开放性题目应尽可能结合专业实际,注重与行业发展趋势及时代特征的紧密联系,具有一定的延伸空间。此外,也可积极尝试以调研报告、课程论文、学年论文、主题演讲和辩论赛等形式考核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阐述表达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

在当前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的时代背景下,专业课程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协同效应”,课程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获得感,这种获得感是很难用试卷或分数来衡量的。因此,课程实施后的教学效果评价不能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通过率或优良率来评定,而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学效果评价要让教与学的评价从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置于衡量教学质量和思政育人目标达成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和体验感,持续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程多个教学环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努力将教师的教学成果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笔者认为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应该是课程结束后能给师生留下的体验和感悟,除了赋予学生知识财富以外,更多的是给予宝贵的价值财富。例如,专业素养的提升、工匠精神的传承、优秀文化的熏陶、耕读传家的践行、人生理想的树立、家国情怀的激发等等,这些收获与专业知识相比更具有现实价值和人生意义。

4 结语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和思政育人的基本载体,思政育人不能脱离学科或专业课程内容与性质特点。专业课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尽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既要做到言传身教,积极引导,又要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创新。园林史课程思政育人探索是在新时期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学校一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实际需求以及园林专业本科教学评估背景下所做的一次积极尝试。在10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社会发展趋势、行业企业需求、学科专业研究和学生学习反馈等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园林史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希望通过持续性的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实践,在坚守立德树人本分和底线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统一,将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品行端正、爱岗敬业、敢于创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园林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清代园林初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