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娟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19)
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其中农业和旅游的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倡导农旅融合,在保障农业生产功能的前提下,拓展农业的旅游功能,以乡村旅游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 “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从而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升级、农民增收。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现农业经济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趋势。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科技前沿,具有产业特色鲜明、物质装备先进等特点,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现代科技农业的示范。江苏省自201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4级农业产业园体系。
江苏省金坛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临近江苏省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和溧阳市瓦屋山旅游景区。园区总用地面积约2 767 hm,涉及5个行政村,其中核心区位于上阮村(图1)。根据2021年5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江苏省财政厅发布的《关于公布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名单的通知(苏农业〔2021〕15号)》,常州市金坛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17个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之一。因笔者长期跟踪服务茅山片区,对当地情况较为熟悉,故选取其作为案例。
图1 江苏省金坛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区位Fig.1 Location of Jintan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in Jiangsu Province
为获取更多信息和资料,笔者采用了资料分析、实地调研、问卷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研究方法。
(1)资料分析:收集地方志、年鉴、卫星图、地形图、相关规划文本及水利、农林、资规等多部门数据材料,梳理研究所需的图像及基础数据。
(2)实地调研:对园区内每个产业园及自然村进行实地走访和拍照,从旅游资源、配套设施、景观风貌等方面进行详细深入调研。并借助无人机对园区进行空中拍照取景,获取鸟瞰视角的空间感知。
(3)问卷调研:笔者于2017—2019年前后参与了上阮片区的美丽乡村创建规划、村庄规划等系列项目,通过联系镇和村委会发放了调研问卷,获取了园区、村集体、村民的相关信息。
(4)座谈会:笔者于2019年在镇/村领导班子组织下,召开了企业代表、村民代表等群体的座谈会议,面对面听取他们的意愿和需求。
农业产业园的乡村社会关系相比普通村庄复杂,故调研对象包含了企业代表、村民代表、村干部、游客和新型产业工人。调研结果显示不同对象主体的发展诉求不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表1)。
表1 不同对象主体的发展诉求
地形地貌独特,种植种类丰富。基地以丘陵地貌为主,自西北向东南纵向延伸,呈现“岭涧纵贯、水脉串联”的自然山水格局。其中丘陵谷底以水稻、水果种植为主,丘陵山坡以茶田、花木种植为主,形成林田相间的大地景观风貌(图2)。园区自2012年成立至今,形成了以经济林果、设施农业种植为主导的综合性园区,其中高效设施农业约1 267 hm,时令水果约600 hm,设施蔬菜约107 hm。目前名气较大的特色产品有:后稷水稻、上阮粉丝、山蓬樱花等。
图2 用地现状Fig.2 Current land use map
多家企业入驻,土地流转率高。金坛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土地权属主要分为两类:企业和村民。经统计,园区目前已有34家企业入驻,占地面积共计达933 hm,土地流转率约35%(图3)。已流转的土地主要集聚在山水资源较好、交通便利的区域,适合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现状村庄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其中大多数村庄点缀在农业园之间,农户留有少量剩余的土地种植农作物满足自家口粮需求。
乡村旅游崛起,发展潜力较大。优越的山水自然风景和农业园内的花果资源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基础。目前园区内包含京东农业、樱花庄园、景美葡萄园、江南孔雀园、海堂园、风景玫瑰园等多个旅游景点,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吃、住、游、采摘、观光等多种选择。同时结合农产品的成熟季节举办了金坛水果节、樱花节、自行车赛事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已具备一定的旅游基础。
“点破朦胧,笔画朱砂”,随着音乐响起,李校长和嘉宾以及班主任老师端起朱砂,手执毛笔,在同学们额头正中点上红痣,祝福学生们从此眼亮心明。
图3 现入驻企业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 existing enterprises
乡村经济——现代农业遭遇瓶颈、旅游配套设施缺乏。目前园区内已基本形成规模化种植,但是尚未形成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现代农业产业链,仍处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企业多是销售初级农产品,缺乏品牌营销概念,没有变产品为礼品,产品附加值较低。
现状旅游项目基本以企业经营为主,以农民为主体的“农家乐”和民宿少。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分布松散,不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缺乏,园区内仍无统一对外的游客服务中心,公厕、旅游观景点等设施供应不足。另外现状还存在一些经营萧条、处于关闭的企业,不仅无法提供旅游服务,还影响了乡村景观风貌。
乡村环境——乡村风貌特色消隐、生态环境局部破坏。园区内现状村庄风貌雷同,缺乏江南特色。民房多为20世纪90年代前后建造,缺乏整治出新,建筑立面、屋顶,村庄环境多为原始村庄风貌,村民生活居住环境较差。另外园区内仍存在渚山采石场、新朋建材厂、砖瓦厂等少量传统重型工业,对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亟待改善修复。
乡村生活——村强民富渠道单一、村庄建设基础薄弱。园区内农民致富渠道单一,因土地流转幅度大,大部分村民手中除自留地之外,其他土地基本都已承包给农业企业园区,因此村民收入基本以外出务工和就近在农业园务农为主。村庄外部交通便捷,但内部道路质量、道路附属设施等有待提升;村庄市政基础设施、环卫设施等配置不足,缺乏运行维护。
江苏省金坛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乡土乐园”为整体形象定位,以农旅融合和美丽乡村建设为重要抓手,通过做足山水资源特色,做强茶果产业品牌,力争打造成江苏省一流、全国先进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加强区域统筹,融入区域旅游。从全域旅游角度来看,目前上阮的旅游发展明显不如南部溧阳和北部茅山片区。通过加强与周边区域联动,如新建道路打通通道、错位提供旅游配套、开设公交线路套票销售等方式,借力周边区域较高的旅游名气、较多的旅游人次,吸引一部分游客。对内以园区管委会、村委会、企业商会为依托,通过构建统一的旅游服务管理平台,整合分散的企业旅游资源,采用统一营销策划,统一售票宣传,统一管理运营等方式,合理分配园区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设施,提升园区的整体旅游竞争力。
产业互促协调,激活乡村经济。首先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平台,对照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目标,分别从功能定位、规划布局、建设水平、绿色发展、带动农民、政策支持和组织管理等要素对园区进行提档升级。其次加强一二三产融合,构建六次产业提升的产业链。通过推进一体化发展,构建种养有机结合,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生态底线控制,倡导保护开发。园区部分处于生态红线范围内,农业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受到一定的管控限制。应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保护型开发的角度出发,采用GIS技术对园区内的基本农田、水库、林地、自然保护地、坡度坡向等要素进行分析,明确各项限制要素,严守开发底线。
优化现代农业种植结构,依据现状地形地貌特点,引导种植结构分区,整合形成四大农业板块,分别为特色林果种植区、精品花木种植区、有机粮油种植区和有机蔬菜种植区(图4)。首先做大做强特色水果、花木、茶叶产业,提品质,做品牌,与周边区域产业进行错位发展。其次发挥带动闲置的林田资源,引进山水休闲观光度假产品,如树屋、观星屋等,增加林海穿梭、山林骑行、田园野趣、农事体验类活动,调动农业对旅游的带动作用。另外针对现状10月到次年2月的旅游“空窗期”(图5),设计冬季的旅游项目,如引进冬季花期果期的新品种,延长旅游周期,或引进温泉养生、乡村过大年等冬季旅游项目,丰富四季旅游业态。
图4 现代农业种植结构分区Fig.4 Divis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lanting structure
图5 现状农产品成熟时间表Fig.5 Current maturity schedul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对外新建2条通道,加强与溧阳1号公路的衔接,积极融入溧阳乡村旅游。对内策划乡村绿道环线,将分散的旅游资源景点和农业园区串联起来,并根据项目特色策划3种不同主题的慢行环线,分别为山水线、花果线、乡野线(图6)。针对现状部分企业封闭式管理导致的旅游线路不畅的问题,责令企业开门,打开通道,将良好的山水资源对社会开放和共享。针对园区范围大、旅游距离远的问题,可由园区统一开设公交班次,统一对外售票运营,每个景点停靠,方便非自驾游的游客群体。其次围绕环线设置旅游驿站,为游客提供短暂休憩、拍照、公厕等设施及服务。针对旅游配套设施缺乏的问题,可通过盘活闲置或现状效益不好的传统企业,用于支持和发展旅游产业。另外在农产品包装上统一宣传销售,打造上阮地区特色名优品牌,如阳山水蜜桃、焦溪梨、阳澄湖大螃蟹等已形成家喻户晓的地理标志产品。
图6 旅游主题线路Fig.6 Tourism theme routes
提档改造园区路网、河道、路灯、给水、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优化完善乡村旅游指示标牌、游客接待中心、公共卫生设施、停车场、餐饮、住宿等公共旅游配套设施,为园区发展农业和旅游业提供支撑。另外根据镇村布局规划,按照集约化发展要求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整合提升,综合考虑村庄规模大小、所处区位、产业基础、周边污染情况、美丽乡村创建等要素,最终确定以265省道为界,省道西侧为园区核心区所在地,周边村庄以服务旅游业发展为导向;省道东侧村庄以服务村庄集聚发展为导向(图7)。其次为增强区域吸引力和村庄魅力,引导村庄向特色化发展,如上阮村定位为集休闲、观光、采摘、接待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服务次中心;赤岗村定位为以村庄公共服务为主的服务型村庄;山蓬村定位为最具樱花风情的田园乡村;李家山定位为以民宿、水库湿地景观为特色的旅游服务型村庄;涧西沟定位为江南山水民宿的特色村庄。另外按照景区标准重点整治提升旅游通道沿线的自然村落,提升旅游主通道的沿线景观风貌,增强园区乡村旅游吸引力。
图7 村庄整合布局Fig.7 Integrated layout of villages
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呈现多维乡村景观风貌。
其中“面”上重点保护水库、小流域生态系统、基本农田、生态红线等刚性要素,结合园区产业布局和空间规划,差别化塑造,形成面状空间景观体系。
“线”上重点打造旅游主通道沿线的景观风貌,美化亮化旅游主环线,建设园区乡村旅游风景路。同时梳理泄洪沟渠、河道及水塘等线性滨水廊道景观。对现状路网进行规划提升,打通断头路,修整错位路,形成畅通、舒适、安全的旅游和生活联络网。
“点”上抓牢园区门户节点景观的营造,门户节点是进入“美丽乡村”的第一印象空间,通过安排公共艺术品、大型景观花卉、景观构筑物等造景的手法,整合农业大地景观形成良好的视觉体验来吸引游客。
鼓励构建“村委会+企业+合作社”的多元化组织运营模式,强化村集体的经济地位。搭建股份合作平台,鼓励村民入股,通过合作经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实现利益再分配,使村民享受到村庄发展的红利。如陕西袁家村成立了辣子、豆腐、酸奶、粉条、菜油等股份有限公司,村民入股手工作坊,享受红利分成;同时村民可从事导游、清洁员、服务员等工作获取工资收入。盘活园区内的农村集体资产,包括闲置房屋、闲置用地、在租房屋等,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此外,整理低效建设用地,对效益低下的传统乡村工业用地进行功能置换或原址再开发,鼓励发展旅游接待设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用地保障。
江苏省金坛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缩影,从农旅融合的视角提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出路是农业和旅游业,通过提质、扩面、强基、塑特、增收5个核心发展路径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带动乡村振兴。该研究提出的观点还是相对肤浅的,仍缺乏管理、政策、实施等多方面的思路,留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