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璇,李定芳,李晓勤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我国中央1号文件已连续14年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农业在生产种植、销售、推广、农业品牌建设、资金、人才条件等方面还有众多需求亟待解决。例如个体、微小农户知识文化教育的缺失,农业企业人力资源水平不高,这也是造成农业发展速度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农业领域也缺乏以农业和农村发展为目标的交互服务平台。笔者注意到这一问题,将大学期间的实践活动聚焦到乡村振兴视域下智慧“知识助农”平台探究上,既是现代科技对于农业发展的助力,也是知识教育层面上的助农。进行以智慧知识助农为核心的平台组成研究与实践,以现代软件技术、大数据为载体,将农户、农业企业和高校形成三方对接平台,综合智慧知识信息资源、科技成果、高校人力资源等各方优势,构建以智慧知识助农为核心的平台。实现教育意义上助农,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足见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我国坚持以农业为本,新时代下农业的发展也要依靠信息化时代技术的应用,《意见》提出“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启动‘神农英才’ 计划,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本项目所属的高校“智慧助农”实践教学,正是响应国家号召,为解决农业企业和农户的实际问题,推动农业文化教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创造社会效益,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项目。
在近些年助农政策的引导下,智慧农业在许多领域已有发展,比如银行业推出的菜市场零售的数字支付、视频或者交易平台上推出的助农直播等,都对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有了更多新要求,促使了商品交易模式的转变,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及,网上购物在世界范围内变得活跃起来。从大型机械设备到义乌小商品,交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一些国际知名的零售商,如沃尔玛、凯马特等,已经早早地开启了网络营销模式,以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还有一些依托“互联网+”、大数据计算、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进行一系列平台搭建、资源整合的服务平台,这也正是本项目探究的领域。
知农app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商户的问题,但是由于该app做出回答的一方多为专家类,因此很难保证每一个问题都有人去回答。app交互设计不够人性化,并且部分功能需要统一购买设备才能使用,存在问题较多。
农管家APP基于农业大数据,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者及种植者提供从植保方案、施肥方案、栽培方案等疑难杂症综合性解决方案,让种植更轻松。
“助禾”平台在设计理念上,考虑到多方的需求与能力,将高校、农户、农业企业紧密连接起来,既有实际意义,也结合了时代特征。平台重点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农户因理论知识不足导致的农作物生长问题、农产品质量问题和农产品销路问题;二是解决高校学生空有理论而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三是解决企业专业人才不足问题和企业产品优化问题。借助移动知识平台模式,在扩大高校优质资源覆盖面和增强高校、农业企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上展现了独特优势。
在调查前期,项目组查找了相关论文与专著,通过网络技术搜索相关数据资料,为问卷设计、数据分析打好基础。项目组查找了106篇与助农有关的资讯、论文及专著,其中,可以对构建“智慧知识”助农平台提供研究思路、调查方向的有43篇。如《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农特优产品营销及对策——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电商助农校企合作为例》《乡村振新社会实践驱动高校驾驭教育改革探索——以阳光学院为例》《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与路径》等。
本项目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以邵阳红区域公共农产品品牌为中心,辐射周围农户、高校、农业企业三方,通过三种方式进行现状调研。
3.3.1 网络调研
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优点是调查范围广泛,使数据更加真实可靠。在本次网络调研问卷设置13题,共发放624份调查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489份,总完成率78.83%。受访群体类别分布较为均匀[1],问卷内容具有可参考性。
图1 问卷内容
3.3.2 走访调研
通过线上调研中的年龄设置,项目组发现受访群体比较年轻[2],且线上的方式要求对网络填报问卷熟练,对农民用户来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辅以线下实地走访。对农民农户进行挨家挨户的走访沟通,深度了解农户目前的困难与需求。同时也走访了当地的高校与企业,了解高校学生、高校教师对于助农项目活动和科研项目的参与程度,如邵阳学院、邵阳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了解企业在人力资源与研发力度上的投入,如浩天米业、隆滋源、老八叔等。
3.3.3 电话调研
通过电话沟通,进行距离较远,不便走访的相关企业的调研,主要是了解企业对于自身人力资源的看法,以及企业在科研研发上的支持力度和途径,以分析企业在助农平台中的功能需求。
通过对以上资讯、论文、书籍的研究分析,项目组发现在高校大学生方面,存在问题有:虽然现阶段各大高校积极落实“三全育人”方针,培养复合型人才,但是还是有很多高校缺乏融合创新、缺少实践机会等问题,以至于很难拓宽高校学生的学习领域和创新能力,无法很好发挥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之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高校知识形成了溢出的状态,急需要一个知识输出的平台。而通过项目组的实际调研,以及通过收到的489份的调查问卷显示,最多受访人希望助农平台具有的功能是整合多方资源,提供学习途径[3]。因此,在助禾平台上,针对农户用户,一方面我们通过实地考察、走访,了解农民生产状况及农业生产、销售中遇到的痛点问题,如在生产销售情况、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使用程度等进行登记;另一方面项目组联系高校学生、企业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方案。针对学生用户,一方面项目组将农业生产销售中需要的知识技能进行分类划分,学生可以按农户、农企的需求上岗实践;另一方面,邀请学生根据问题,提出创新高效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验,对可行性高的进行推广。针对企业用户,一方面鼓励其掌握市场动态,根据需求综合指导、调整农户的生产规模、生产种类,用消费优化生产;另一方面,协调企业对农户进行一定的农业用具的支持、帮助,对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帮助高校转化科研成果。在做好三方联络沟通、综合运营的同时,项目组也积极传播国家的惠农政策,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众多的助农平台让农产品的营销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它打破了传统的营销观念;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互联网技术营销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大数据分析为农产品销售创造机会,能够了解不同地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喜爱偏好,从而更精确地布局营销,提高销售的转化率;助农app的开发应用有助于加强品牌塑造,提高知名度,培养农产品电商人才,帮助农产品更加规范化的发展。“知识助农”平台对农产品销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渠道以及利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极大地降低了成本。众多助农平台正在带动一大批人积极参与助农扶农。它可以为农户直接省去许多“批发零售”环节,与销售端无缝衔接,生产者亦是销售者,为农户争取更大利益。解决部分无业农户的就业问题,也能带动农业的生产,让农业与市场完美接轨。互联网智慧农业的加入,对于实现农资商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通可追踪、责任可追溯,为保障农资市场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让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放心。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互联网+农产品就是当前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要因地制宜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创新农业产品包装设计为契入点,践行生态包装理念、借鉴使用模块化包装设计思路、农产品快递缓冲包装强化,以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获得消费者信赖。对助农平台的农产品的包装实施改良,让它更好的发挥破解农产品滞销、帮助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民脱贫的重要作用。
农产品的包装对品牌形象的建设具有直接影响,同类农产品的外形包装的差异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显著。例如,一般人就很难通过观看分辨“金龙鱼”品牌大米与其他散装大米的区别。因此,要通过简洁明了、富有美感和设计感的包装改良设计,提高农产品的视觉档次,达到促进销售的最终目的。以“邵阳红”农产品包装设计为例,充分挖掘邵阳地域文化特色,提取邵阳特色的地域文化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合到“邵阳红”农产品包装设计中,不仅可以使农产品充分突显邵阳地域特色,还能大大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促进邵阳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邵阳位于南岭山脉,竹资源丰富,将竹材料运用到农产品的包装材料上,进行适当的加工,将浓郁的地方特色融入到包装设计中,可以更好的展示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竹材料包装绿色环保,经济实用,也是现代社会缓解资源紧缺的不可替代的包装。竹材料还具有审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农产品的包装档次,也可提高邵阳农产品的销售量。
乡村振兴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引导大学生在农村就业,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随着数字技术更新换代的加快,借助服务平台进行高级别的资源整合、合作构建,十分需要大学生技术人才的加入。要树立“农业为本、技术为用”的理念,为农业、农村、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做长期考量。通过大学生“知识助农”实践,培育大学生爱家乡、爱农村、爱农业的兴趣,是培育他们成为乡村振兴力量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