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词性分析的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话语转换策略*
——以“民族”为例

2022-10-12 08:21
地理教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话语民族

刘 云

(1.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四川省达州中学,四川 达州 635711)

教材话语与教学话语是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却有着密切的关联。教材话语格式规范,具有统领教学话语的作用,但是却相对深奥难懂,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特征。[1]相比教材话语,教学话语则是教师对教材话语的深加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话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教师需将教材话语转换为教学话语,并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2]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寻求有效的话语转换策略,旨在提升教师话语转换能力,更好地实现新时代学科教学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一、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话语转换概述

1.地理微课话语转换的内涵

地理微课教学的话语转换,主要指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学生更喜欢听、更容易懂,从而更能够接受的话语,来表达地理教学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地理教育的实效性。[3]如今,中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展地理教学话语转换,讲好中国故事,传递爱国主义正能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教学话语特征

第一,政治性。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教学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需要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目标。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参照《纲要》制定,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拓展。因此,教师需要将爱国主义元素融入到教学话语当中,这体现了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教学话语的政治性特征。

第二,灵活性。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地理微课的教学行为更加灵活多样。地理微课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来组织微课教学,采取丰富多彩的手段和方式,以多维的话语表达来实现“新”的教学目标。[4]因此,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话语来开展微课教学,这体现了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教学话语的灵活性特征。

第三,时代性。《纲要》的提出,要求学科教学能够适应“新”的变化,完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使命。因此,地理微课要将中学生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这体现了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教学话语的时代性特征。

3.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话语转换的意义

第一,优化教师话语结构。在地理微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话语转换融入爱国主义思想,增加了更多的爱国主义话语,优化话语结构,也能提升教师话语能力。第二,达成新使命。在地理微课教学中,教师以“新”的教学目标来指导话语转化,不仅完成了原有的教学目标,也达成爱国主义教育新使命。第三,化解中学生爱国知行转化的困境。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的成长期,爱国主义情感向爱国主义行为的转化容易出现偏差。在西方虚假话语的诱导下,中学生对中国的版图、区域的认知出现了偏差,甚至分离了爱国与爱党的密切联系,产生了错误的价值观。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通过教授正确的版图知识和区域认知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区域认知,以突破中学生的爱国知行转化的现实困境。

二、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话语分析步骤

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话语分析通过选定素材、教学设计、话语转换、词性分析、话语分析和优化策略六个步骤来开展(见图1)。

图1 实施步骤

1.选定素材

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的教学素材应寻找与爱国主义教育契合的地理知识点。开展国情意识、领土主权意识、资源意识、乡土情怀、环保意识、民族文化观和危机意识等素材的微课教学,在完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更容易达到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的目的。[5]因此,开展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教学可以优先选择这些知识点来作为教学的素材。

2.教学设计

第一步,制定目标集中的主题。地理微课的教学主题可以参照上述七个方面的素材确定,并细化到能够实现某个具体目标的主题。例如,领土主权意识由空间意识、主权意识、历史意识、职责意识、统一意识等内容组成,那么每一项内容都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目标集中的主题。第二步,确定单一的教学目标。一节地理微课并不需要完成培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所有教学目标,而是只需要达到某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第三步,教学过程设计。首先,地理微课教学由导入、展开和结课三部分组成,确保过程设计的完整性。第四步,地理微课要把控好教学的时间,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以融入简洁而精练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来开展教学。最后,相比课堂教学,地理微课教学简化了教学环节。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地理微课需要加强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到循序渐进,确保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知识。

3.话语转换

教学话语转换包括:语境转换、内容转换和方式转换。[6]从语境转换来看,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教学需要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将地理知识与爱国主义思想密切地联系起来,并内化为爱国主义意识。从内容转换来看,话语内容是话语转换的重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重点研究将教材话语转换为教学话语的有效策略。从转换方式来看,教材话语的表达方式是从教材编写者出发的,并不能完全适合教学者的话语风格,因此有必要转换话语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加适合教学者的表达风格。此外,话语转换还需要遵循如下几点原则。

(1)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抽象的教材理论话语很难直接教授给学生,也很难让学生接受,这就需要教师使用结合自身经验的实践话语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教学既要精准地把控理论知识的含义,也要以感性的实践话语加以阐释,以实现理论话语与实践话语的统一。

(2)政治与文化的统一

一方面,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教学要突出教材中的政治话语内涵,将意识形态贯穿到整个教学话语体系当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党的理论和党的方针融入到地理微课当中,用话语来批判偏差和错误的思想和观点。另一方面,运用文化话语转换政治话语,让爱国主义教育理念能够以大众化的话语表达出来,更具有说服力。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教学需要重视避免出现教学话语的泛专业化和泛娱乐化的倾向,需以传递爱国主义思想为目标,以实现政治话语与文化话语的统一。

(3)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地理教材知识有不少精炼的结论和观点,这些并没有展开阐述,学生也很难直接快速地掌握这些知识。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教学就需要丰富教学过程,运用过程性话语来阐释结论话语。一方面,运用丰富的历史史实、生动的社会实践和经典的文献文本来阐述结论的形成。另一方面,将结论话语作为核心和灵魂贯穿到整个微课教学当中,引领历史话语、实践话语、文本话语等过程性话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教学要凸显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避免无关的话语和反向的话语的问题,以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4.词性分析

将教学话语整理成文本,并对文本进行分词处理,参照俞士汶主编《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第二版)中的规范对分词进行编码,利用工具统计出各类词性的词语出现频率。借助信息熵模型对微课教学的过程信息进行计算,得到教学过程信息熵(H)。

N表示划分的词性类别的总数,P(i)表示某类词出现的频率。

5.话语分析

根据教学过程信息熵的结果分析微课教学的学科用语特点、教师教学信息量和教师的语言风格。[7]第一,不同学科的用语特点有明显区别,通过分词词性统计可以进一步分析出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的用语特点。第二,不同主题的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也有所差异,结合教学过程信息熵可以分析出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的信息量特征。第三,不同教师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微课教学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有所差异。[8]通过教学过程信息熵可以分析出教师的语言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同课异构的教师的教学成效,找到更有利于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的词性结构特征。

三、案例分析

1.确定主题

本文选择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民族”一节作为微课程的素材,视频制作时长为3分钟,采集案例转换前的教材话语和转换后的教学话语(见表1)。

表1 教材话语与教学话语文本

2.教学设计

第一步,根据所选择的素材,确定民族文化观作为本节地理微课的主题。第二步,“民族”微课程要实现简要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三步,教师借助图片来讲述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并将爱国主义教育话语融入到教学话语当中,既达到了教授中国民族分布特点的课程标准要求,也宣扬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

3.教材话语与教学话语文本分析

(1)分词统计

分别将教材话语文本和教学话语文本输入到微词云软件,结合语境和语义人工矫正自动生成的分词结果,得出教材话语与教学话语的分词统计(见表2)。

表2 教材话语与教学话语分词统计

(续上表)

(2)结果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教学话语中名词和动词的占比达到47.79%,这说明这一节教学过程以教授知识为主。此外,从名词的应用可以看出,专有名词的频率较高,这反映出地理教学内容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教学话语中的习用语达到4.41%,这进一步说明地理微课的教学内容有着较强的专业性特征,对教师专业术语的掌握要求较高。教材话语的词语总数为165个,教学话语则减少到136个,这说明教师对教材话语进行了深加工,简化了话语内容。信息熵由2.92bit增大到3.13bit,相对信息熵由0.79bit增大到0.85bit。信息熵值越大,说明词语频率差异就越大,说明教师调整了词性用语的频率来增强教学效果。教学话语主要增大了动词和副词的频率,教师朴实的话语风格增强了教学情感,有助于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为生动的教学话语。本节微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形容词占比较低,形容词的占比从教材话语的4.85%下降到教学话语的4.41%,这将会降低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微课教学活力和感染力。

四、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教学话语转换启示

1.增加新时代爱国主义高频词汇

《纲要》明确提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并将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因此,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教学话语转换有必要增加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话语。[9]教师可以收集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的高频词汇。比如,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中反复提到“中国梦”“复兴”“强国”等词汇,这些均可以应用到地理微课教学话语当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引用传统经典话语、网络流行用语等,将新时代底蕴注入到教学话语当中,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2.善用修辞手法

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教学应重视话语表达,善用修辞手法,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具体化和生活化,让表达的内容通俗化。[10]例如,善用比喻修辞方法,实现深入浅出的表达效果。习近平将各族人民比喻成“石榴籽”,在爱国主义的指挥下相互拥抱寻找“最大公约数”,共同绘制“最大同心圆”。因此,为了实现更好的修辞效果,教师就需要挖掘通俗易懂的词语,找到转换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点,保证修辞手法和词语转换融合顺畅、自然。

3.调整话语语气

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教学应重视话语语气,以轻松的表达语气来将爱国主义思想融入到地理微课教学中。例如,习近平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分享了母亲讲述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朴实的语气,让人感同身受。因此,教师需要选用带有生活气息的词语来代替部分深奥的词语,并以亲和的语气来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愉快地、轻松地接受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内容。

五、结语

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微课教学话语转换是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一次实践,既有利于推进我国爱国主义教育进程,也有助于推动地理教学的深度改革。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与地理学科教学实现完美地融合,但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地理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扩充爱国主义教育知识,并通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来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以满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学科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话语民族
3~6岁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画与理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MINORITY REPORT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