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霍兰茹
为了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职院校都在积极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本文以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参考。
专业教学团队由学科背景相近或者相同的教师组成,围绕某专业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高职专业教学团队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主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技能培训等相关任务[1]。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对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的品牌地位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电能的需求也随之加大。除煤电外,风能、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得到了国家大力发展与扶持,由此电力行业对电力生产一线的机组运行、检修、安装等人才需求旺盛。
本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围绕电厂发出的电能升压、输送、降压、分配的全过程,课程中涉及的物理量及其参数包括电压、电流、额定容量、无功功率、有功功率、电容补偿、故障电流、序分量、潮流等,这些基本概念比较抽象,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掌握。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是电气值班员、变电检修工、电气试验员、设备安装员,这些岗位要求学生除了具备运行、检修、安装、调试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有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典型的工作任务包括电气图的识别和绘制、倒闸操作、电气设备检修、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并网操作。实践教学对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水平和实训条件要求较高。
开设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高职院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电力专科学校,另一类是综合性较强的普通高职院校。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差异很大,各院校的专业教师团队组建标准也不相同。师资力量较强的老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的成员遴选机制比较成熟。一些师资力量较弱的院校,专业教师人数较少,职称大多集中在初级或中级,专业教学团队的组建比较随意,无法保障团队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团队成员大多具有相同的学科背景,能独自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团队成员之间缺乏教学科研的深入沟通。团队建设需要群策群力,建设目标和任务需要每位成员共同完成。团队成员只关心个人利益,工作不积极,工作效率低,团队建设进展不顺畅。
随着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科研能力,部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重心也开始从教学向科研方向倾斜。一方面,教学研究的投入精力大,评价体系复杂,研究周期长;另一方面,教师的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需要科研成果支撑。教学团队的成立是为了提高学生培养质量,重科研轻教学偏离了教学团队建设初衷。
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作为科研课题来推进的,教学团队组建后,并没有相应的管理部门负责建设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缺乏针对各学科的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考核和评价制度。团队内部的管理制度也不完善,研讨交流制度、任务进度检查制度、教师培养制度、团队自我考核制度不明确,导致团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调整,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团队建设的发展。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团队负责人和其他成员对课程的教学改革和人才专业培养有一定的自主权,而在人才引进、教师培训进修、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受制于学校相关部门管理和政策规定,高职院校对专业团队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政策保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专业教学团队要根据本校、本专业实际情况制定发展建设目标,照搬其他院校或其他专业的建设目标是行不通的。建设目标过高难以实现,会影响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建设目标要具有可持续性,专业教学团队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实施者和保障者,要把争创省级、国家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尤其是作为科研项目的团队建设,项目验收通过后,要保障团队建设持续进行。
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数量要和当前的专业教学工作任务量相匹配,涵盖老中青的年龄结构要基本合理。鼓励教师继续学习深造,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参与教学技能类比赛,为职称晋升评定做准备,不断优化团队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实训教学多,校内实训条件有限,为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借助学院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适当吸纳企业兼职教师加入专业教学团队,定期安排团队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提高团队双师比例。
团队负责人对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需要选择专业背景深厚、教学科研能力强、资源整合能力高、协调和组织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团队成员任务分配要合理,保障成员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负责培养青年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板书设计、教案编写、教学设计、课堂节奏把握、课堂组织等教学基本功,教学工作量可以适当缩减。中年和青年教师是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应承担大部分的教学、培训学习、企业实践、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和科研工作。加强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开展备课、听课、评课、示范课、汇报课、教学研讨等集体活动,参加教学能力、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比赛,增强集体荣誉感。
(1)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专业教学团队应结合当地及周边区域形势政策和企业对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专业技能强的新型人才。团队成员要加强教学内容、专业知识体系的探究交流,对接职业标准优化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重构教学内容。同一学期内不同课程之间的交叉重复的教学内容要适当删减,不同学期内课程之间要有效衔接,围绕核心技能,挖掘专业主干课的知识点,搭建知识模块,专业基础课程应为后续主干课程提供对应的知识和能力支撑。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要将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对接。
(2)增强科研能力。大力支持教学团队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将教育教学改革中发现的问题申报为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再转化应用到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互相支撑。
(1)团队内部管理制度。专业教学团队组建后,团队负责人应制定完备的内部管理制度,保障团队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根据团队建设发展目标,确定每学期或每学年的建设任务,根据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年龄分配任务,明确各成员工作内容,量化考核指标,建立定期检查、汇报和反馈制度。
(2)校内保障和管理制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离不开学院的政策保障。学院应不断引进高学历和高技能性人才扩充教师队伍,健全教师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制度,切实优化团队总体结构。加强与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建设和电气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实训教学、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企业实践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和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和社会培训。合理安排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工作任务,保证团队建设时间。对团队的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库和教材建设优先立项。平衡团队建设和教师个人利益,在职称评审和绩效考核时,对团队业绩优异的全部成员综合加分或者给与物质奖励。学院要建立对团队建设的指导、管理、监控、反馈等工作管理制度[3],要结合学院办学情况和专业特点制定可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