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2022-10-12 08:08郝宇彪
工业技术经济 2022年10期
关键词:进口商品进口检验

王 权 郝宇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52)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较多声音对我国对外贸易进行指责,主要认为我国贸易顺差太过明显,出口商品数量太多、规模太大,此外,贸易保护也十分明显。与我国出口规模的持续性增加相伴随,“中国威胁论”[1,2]的声音越来越大,在国际层面产生非常广泛的影响,这类言论在极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只是过分关注我国对全球其他国家形成的冲击,明显忽视了我国商品进口对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促进作用[3]。从国内发展视角上来看,我国目前正处在由以往粗放式增长方式向集约式增长方式不断转变的进程中,在此转变过程中,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等相关生态问题出现,战略性地增加进口目前已成为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我国经济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各级政府也逐渐认识到进口的重要作用,通过各种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为进口量的增加与进口规模的扩大提供支持。从2012年开始一直到目前,我国进口商品总额在全球进口商品总额中所占比例始终不低于10%,从全球排名上来看,我国进口总额仅仅位列美国之后,以全球第二大进口国的形式存在,可以说,进口额的不断增加是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结果[4]。裴长洪(2013)[5]认为,为了将经济增长潜在条件优化,需要在供给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将进口贸易作为一项尤为重要的手段,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的实施助力进口贸易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说,加大进口力度,基于相应措施的支持对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形成推动,不仅有利于国内外两个市场以及两种资源的统筹及其充分利用,还可在相应程度上将对资源环境瓶颈压力的舒缓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同时,对居民消费水平加以优化,控制贸易摩擦现象发生率于一个足够低的水平[6]。而这也恰恰是目前正处在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发展进程中的我国需要重点研究并努力解决的一项新课题。

在我国制定并实施的各项与进口有关的政策或条例中,其中的一个重点与核心问题便是采取相应措施对进口商品结构进行优化。正确选择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发展方向,对进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方向进行准确探寻,由此发挥出对经济增长的有力推动作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重要性不容忽视。对此,本文从进口商品结构视角展开,使用2001~2019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各国经济发展及其贸易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规律的总结具有不利影响;另外,出于对数据可得性的考虑,本文研究时间区间设定为2001~2019年)的数据对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和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并在检验分析的基础上,与检验结果相结合提出通过对进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 相关研究基础

1.1 进口商品结构描述

以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为划分依据,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主要表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进口规模逐年增加。除了2009年、2015年与2016年之外,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进口规模均表现出逐年增加的发展之势。在两类进口商品中,前者的进口额由2002年的492.91亿美元一直增加到2019年的7299.52亿美元;后者的进口额则由2458.99亿美元增加至13484.56亿美元。在18年的发展时间内,两大类进口商品的进口平均增速均在10%左右,前者为10.82%,后者为9.37%。

(2)初级产品的进口结构表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矿物、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和非食用原料进口在初级产品总进口中所占比例最大,同时,增长速度最快。从整体层面上加以把握,除了2016年和2017年两个年份矿物、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和非食用原料的进口额在相应程度上表现出降低之势之外,另外五类初级产品的进口额均处在持续性增加的态势之中。在2019年初级产品总进口中,矿物、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和非食用原料所占比例分别达到47.48%与39.11%;食品及主要供食用活动物次之,为11.08%;接着为动、植物油脂及蜡,所占比例为1.29%;饮料及烟类最小,为1.05%。

(3)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比重最大。对工业制成品进行细分,各类产品的进口额都有持续性增加的发展之势表现出来。细化而言,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额在工业制成品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最大,并由2001年的51.54%增加至2019年的61.2%。其他三类细分产品进口额在工业制成品进口总额中所占比例比较小,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进口额比例逐年减小,2001年为24.4%,2019年为10.59%;杂项制品由2001年的7.15%增加至2019年的10.70%;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进口额比例变化并不明显,2001年为16.96%,2019年为16.83%。

1.2 进口商品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7]。国际贸易也是各国生产技术互相传递的过程。先进的生产技术在进口这一方式的支持下由贸易出口国向贸易进口国转移,这会增强贸易进口国对产品进行创新的能力,同时,亦会加大其生产更多类型产品的可能性,潜在消费需求也会由此而增加。所以,技术溢出从间接层面发挥出对进口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8]。对进口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需要本国出口为其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这便对本国资本积累的增加提出要求,需要通过出口的增加将更多的进口产品换回。所以,进口产品可以从直接层面增加贸易进口国的资本积累,以此发挥出对进口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有巨大贸易顺差的国家,进口量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本国货币升值,以此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产品升级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9]。比较优势理论[10]与规模报酬理论[11]指出,合理参与贸易分工,会让贸易双方获益。如果一国对一种或某几种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便会有较大可能形成规模经济。如果一国企业对几种产品进行集中生产,其成本可能会低于这些产品同时在两个以上国家生产的成本,由此便会有范围经济形成。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对于产业升级均有推动作用,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以上仅是从理论层面对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作了简要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本文进一步对进口商品作相应细分,分析细分商品子类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和条件。

2 研究综述与假设

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日益深入,学者将目光更多聚焦于进口商品结构研究。国外学者Coe和Helpman(1995)[12]通过对77个欠发达国家与地区的面板数据研究指出,通过从发达国家进口高新技术产品,这些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明显的提升。Connolly(2003)[13]运用量化技术溢出效应,对部分发达国家进口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和实证分析,发现专利进口可促进这些国家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此外,Worz(2010)[14]以技术密集度为依据,将进口商品划分为高技术、中等技术与低技术密集型产品,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可以对进口国生产函数的扩大以及经济的增长产生促进作用。

较于国外,我国对进口与进口商品结构所作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佟家栋(1995)[15]认为进口品中机械设备与化学品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积极影响最为明显。刘艳和王诏怡(2010)[16]研究发现,进口商品结构变动尤其是工业制成品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影响,且工业制成品进口和初级产品之间有因果关系存在,可发挥出对初级产品进口的带动作用。在SITC分类法的支持下,黄琳智(2013)[17]分别从粗放型与集约型经济增长视角展开,对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下各子类商品对经济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并完成了对集约型经济增长机制的考察。翁静丽(2018)[18]对贸易结构作商品、方式、模式与区域4种类型的划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前3种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存在,区域结构的相关性为负。

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研究视角存在一定差异,我国学者注重对进口整体、商品类别的研究,国外则以技术、专利、人力资本等为主。不管是哪种视角,均是在特定时间内针对特定国家或区域展开的研究,其结论有相应合理性存在,能为本文实证分析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对进口商品作两种类型的划分,即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两种类型;其次,依据STIC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细分,细化分析经济增长受到的影响。在此思路的指导下,基于文献综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0:初级产品的进口可以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

H1: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可以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

3 实证分析

3.1 变量设定与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对经济增长水平加以衡量,进口商品结构的衡量则借助于以SITC分类为基础的各类进口商品的实际进口综合来完成,对各个变量作对数处理,用lnGDP与lnI(t)来表示。表1所示为进口商品结构的变量设定(因其它未分类商品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例比较小,故本文将其排除)。

表1 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细分及其变量设定

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一定的时滞性存在,为了对其加以克服,本文选取2001~2019年的数据,各数据均以中国经济网统计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为来源,用当年现价来表示。另外,为了控制数据异方差于尽可能低的水平,对数处理各个变量数据,将其变化近似视作增长率,采取相应措施对其施以处理。(1)针对用美元表示的进口额,需要以美元对人民币的平均汇率为标准做对本币单位的换算工作;(2)利用GDP平减指数(DPI)对现价GDP进行平减处理,在此基础上获得实际GDP,为了将物价因素产生的影响消除,用CPI平减处理实际进口额。

3.2 初级产品进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单位根检验。根据lnGDP与lnI04的时序图(略),在时间不断推移的过程中,变量数据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表现出来,结果表明lnGDP与lnI04均存在单位根,故进一步对其一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在差分之后,DlnGDP与DlnI04都没有明显的趋势项表现出来,不过仍然有常数项存在其中,由此可知,差分检验的趋势项T值为0,表2所示为检验结果。

表2 lnGDP与lnI04一阶差分单位根检验结果

根据表2,进行一阶差分处理之后的序列具有平稳性,意味着lnGDP与lnI04两个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有lnGDP~I(1)、lnI04~I(1),因而能够实现对协整检验所提前提要求的满足。

为了判断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I04在长期是否和经济增长有均衡关系存在,还要进一步对初级进口产品与国内生产总值作协整检验。此处基于对EG两步法的运用,执行对lnGDP与lnI04两个序列之间协整关系的检验任务。

(2)协整关系检验

步骤一:设定如式(1)所示估计回归方程,得到如表3所示估计结果。

表3 lnGDP与lnI04协整检验结果

据此,可得到如式(2)所示估计方程:

新闻语体中,真实性是新闻的价值和生命。从修辞学角度考虑,新闻语体修辞语义的表达自然是以新闻事实为根据的,脱离了新闻事实,用假新闻来吸引眼球,消费听众和观众,都是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所以,不管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卫生、交通、娱乐、旅游等哪个方面的新闻创作,都要求新闻作品所反映的新闻事件是真实的,所使用到的数据是客观的真实的,是已经发生了的,是客观存在的。修辞语义也是客观的、真实的,令人信服的。例如来自搜狐新闻网(2012年9月23日19点53分)的新闻:

残差序列如式(3)所示:

步骤二:执行对残差序列的单位根检验任务。令E=RESID,根据残差时序图可知,残差单位根检验无常数项与趋势项,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lnGDP与lnI04残差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4结果表明残差序列具有平稳性,即εt~I(0),意味着lnGDP与lnI04两者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存在,我国进口的初级产品可以在长期发挥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口的初级产品每增加1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会相应增加0.27个单位。因为系数和正负值都有现实意义表现出来,由此可知本文回归方程具有有效性。

(3)误差修正模型。对长期均衡作相应转化,判断lnGDP与lnI04两者之间是否有短期均衡关系存在,有如式(4)所示短期均衡误差修正模型,与式(3)相结合,得到如表5所示估计结果。

表5 lnGDP与lnI04短期均衡误差修正检验结果

据此,可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根据最终的回归结果,短期均衡回归方程和长期均衡一样,同样表现出相应的显著性,因为DlnI04系数为0.17,故初级产品每增加1个单位的进口,对应的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0.17个单位,不过相较而言,该值小于长期协整方程的0.27,表明从长期来看,进口初级产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之短期而言要更为明显。因为ECM的值为负值,误差修正和反向修正机制之间具有相符性,若ECM>0,在短期内,该指标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减少作出调整;反之亦相反。

(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在长期条件下,进行如下格兰杰因果检验假设:

H2:进口初级产品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H3:我国经济增长不是进口初级产品的格兰杰原因。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滞后1期与滞后4期时,进口初级产品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3.3 实证结果总结

采用同样方法,可对实证分析结果作如下总结:

(1)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进口产品作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型的划分,实证结果总结如表7所示。

根据表7,不管是长期均衡还是短期均衡,两大类型的进口商品都会发挥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这一致于前文理论分析,即进口商品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前文假设H0与H1均得证。详细而言,在短期均衡下,进口初级产品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较之工业制成品产生的影响要更为明显,长期均衡则相反。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在短期初级产品中,矿物、原油以及食品等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需求问题加以解决,而这又可以达到突破供给瓶颈的目的,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物质上的支持,相对来说,工业制成品在这一方面效应的发挥要弱一些。但长期来看,工业制成品的生产效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空间,不仅如此,还会对技术进步产生推动作用,故而其长效机制较之初级产品而言要更加理想。

表6 lnGDP与lnI0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表7 进口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基于SITC分类的进口商品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按照SITC标准对进口商品进行进一步细分,得到如表8所示实证结果。

根据表8可知,在基于SITC分类的进口商品结构中,除了初级产品中的饮料及烟类和工业制成品中的原料类制成品与杂项制品(这些进口商品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以外,其他所有进口商品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呈现出协整正向关系,这些商品的进口对经济增长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8 基于SITC分类的进口商品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分析可知,进口贸易确实发挥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且进口商品不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相应差异表现出来:(1)短期进口初级产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工业制成品的影响,长期则相反;(2)除了初级产品中的饮料及烟类和工业制成品中的原料类制成品与杂项制品以外,其他所有进口商品对经济增长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实现对进口商品的更好利用,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商品进口,并针对性地对进口商品结构进行优化。

4.1 加大对外贸易开放力度

以“一带一路”等国际化发展倡议或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活动的组织为支撑,加快对世界电子贸易平台的建设进程,并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电子商务市场,保证其开放式与普惠性特点,这不仅有利于各国市场对外交易效率的提高,还能为进口贸易便利化目标的达成奠定可靠基础;持续拓展对外开放通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优化与完善国际多式联运通道,有效推动我国和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物流建设,通过对外贸易运输体系的打造,为我国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形成助力[7];金融业需要加强自身的对外开放,针对性地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通过针对性措施的实施扩大自身外资业务范围,同时,对外资项目核准手续作简化处理,将外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4.2 增加战略性进口

近年来,经济发展、出口规模增加、贸易摩擦和资源约束等一系列问题频繁发生,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由于冲击作用的产生,一些国家的排华情绪在相应程度上呈现出增加之势。针对这一情况,我国适宜采取具有战略性的措施,增加排华情绪比较明显的国家进口,发挥出我国出口对其产生的冲击效应,为贸易持续及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4.3 增加资本品与消费品进口

在对进口商品结构进行调整时,我国需重视资本品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作用,针对性地增加资本品进口,通过先进机器设备的进口加快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进程。增加消费品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显著,原因就在于消费品导致的进口竞争会使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进而对国内企业行为产生影响,助力国内资源配置的优化[8]。现阶段,我国对消费品的进口份额相对较低,其规模的扩大空间很大,应针对性地扩大消费品尤其是高端消费品的进口。

4.4 增加中等与高技术产品进口

目前,我国正处在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的进程之中,中等尤其是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既有利于我国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又可对技术扩散效应进行充分利用,助力自身创新能力的增加。需要特别强调,企业在单纯提升自身进口产品技术含量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强化培训工作的开展,培养其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模仿能力,推动技术引进向技术进步的转变。

4.5 实施多样化产品进口策略

针对已进口产品,对其进口来源渠道进行拓展,从不同国家和企业进口产品,增加国内消费者与企业的可选择性,以此更好地做到对进口风险的防范,在将进口不确定性降低的同时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保证。针对一些新型核心技术、高技术等产品,通过战略性策略的实施鼓励中国企业进行联合或集中采购,在将出口企业对我国出口限制攻破的同时,实现对进口价格过高这一风险的有效规避。

猜你喜欢
进口商品进口检验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孟加拉允许贸易商进口70万吨大米
苯中水分的检验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进口食品
2019年1—8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2019年1~5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2019年1~4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2018年1?8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