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公务员”刘晓妮:愿做一株造福家乡的“杞柳”

2022-10-12 08:47辅仁
伴侣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妮村民

文/辅仁

被村民骂面不改色,“小妮书记”受到乡亲们认可

2016年3月的一天,安徽省阜南县郜台乡宁台村来了一位包点的乡干部,名叫刘晓妮,戴着眼镜,个子挺高,文静秀气。

村民们说起这位包点的姑娘时纷纷撇起了嘴,大家对她不信任是有原因的:宁台村是郜台乡唯一一个深度贫困村,村里所有百姓都住在湖心庄台,基础设施欠账多,产业发展滞后,乡亲们怨气颇大,如今乡里派一个学生模样的“小妮儿”来包点,这能行吗?

但乡亲们不清楚的是,被他们不看好的刘晓妮来包点是想踏踏实实做事情的。刘晓妮的家在安徽阜南县许堂乡,后来她考入合肥一所高校。从2011年起,刘晓妮做了3年大学生村官,2014年8月她通过省考成为一名乡镇公务员。2016年,因为表现出色,刘晓妮被提拔为郜台乡党委委员。为帮助宁台村脱贫,她主动请缨来到村里包点。

来宁台村之前,刘晓妮已做好了被骂的心理准备。薜朝云是第一个向她撒气的村民,薜朝云脾气不好,认为扶贫干部来村里包点不干实事,就是走过场的。

看到刘晓妮和陪同人员来家走访,薜朝云没让他们进门,对着刘晓妮骂了一个多小时,陪同人员劝她离开,刘晓妮却摆摆手说:“今天走了,明天呢?后天呢?”刘晓妮等薜朝云气消了,笑着说:“俺叔,您说完了,该让我进家喝口水了吧?”薜朝云没想到刘晓妮这么有耐心,只好把她请进了家。

此后,刘晓妮经常去薜朝云家里走访,跟他讲政策、拉家常,鼓励他把荒废的鱼塘重新利用起来,还帮他申请补贴。半年不到,薜朝云和刘晓妮关系好得像爷俩儿,薜朝云不仅成功脱贫,还成了村里的调解员。

刘晓妮鼓励村民各施所长。村民潘光俊因残致贫,但他致富的愿望很强烈。在刘晓妮的建议下,他决定发展蛋鸡养殖产业。为了扶持潘光俊走上养殖致富路,刘晓妮为他申请到小额扶贫贷款和产业补助资金近30万元,还帮他在经营上出谋划策。在刘晓妮的帮助下,潘光俊扩大了蛋鸡养殖规模,鸡蛋也有了销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原本畅销京沪的优质土鸡蛋受到影响,潘光俊的养鸡场很快积压了4万余枚鸡蛋,蛋鸡每天还要产蛋7000余枚,这么多的鸡蛋没了销路,一时间,潘光俊愁得坐卧不安。

知道了潘光俊鸡蛋积压滞销的情况,当时已是晚上9点多了,刘晓妮立即打电话给县商务粮食局寻求帮助,第二天上班前驱车来到潘光俊的养鸡场,拍照后将信息发布在了在朋友圈、微信群,很快,鸡蛋找到了销路。潘光俊腿脚不便,没有运送能力,工作繁忙的刘晓妮就晚上装车,天不亮起床进城送货。经过各方努力,潘光俊共卖掉11万枚鸡蛋,还积累了不少回头客。

潘光俊非常感激刘晓妮,刘晓妮就笑着说,如果非要感谢的话,那就多带动村里的贫困户脱贫吧!潘光俊把刘晓妮的话记到了心里,主动带动8户群众就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宁台村位于蒙洼蓄洪区,当地杞柳生长旺盛,可以发展柳编业。刘晓妮鼓励村民办柳编厂,吸纳乡亲们进厂工作,而她到处为村里的柳编产品找销路。进厂后,留守在家的妇女每月能拿到工资,既提高了家庭收入,又改善了生活。

两年来,刘晓妮靠着踏实和创新,使宁台村从落后村变成郜台乡的先进村,村里人对她的称呼也变成了“小妮”,“小妮”是当地人对女孩的昵称。大爷大娘见到刘晓妮,都亲昵地喊她“小妮书记”。看到刘晓妮为了帮大家致富,忙得连谈对象的功夫都没有,一些大娘开始催婚了,刘晓妮笑着说:“等大家脱贫了,我就脱单!”

在刘晓妮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郜台乡高标准完成年度脱贫目标任务,刘晓妮荣获了阜阳市脱贫攻坚“最美帮扶人”称号。

蓄洪转移、守堤、保护群众,高效、专业赢得百姓夸赞

安徽阜南县地处淮河上中游结合部北岸,素有千里淮河第一闸之称的“王家坝闸”即位于该县。王家坝自1953年建成后,先后16次开闸蓄洪。刘晓妮任职的郜台乡,位于蒙洼蓄洪区最下游,最低海拔仅有19.5米,承担着保护淮河上下游的重任。

2020年7月,淮河上游连降暴雨,13年没有开闸蓄洪的蒙洼地区,防讯压力陡增,从没经历过蓄洪的刘晓妮挑起了大梁,负责蒙洼最下游的一个村子——曹台村的防汛工作。

曹台村防汛堤横跨蒙、淮两堤,退水闸就位于这里,堤长占全乡的四分之一,仅3处堤段就长达2公里,巡堤查险的任务在郜台乡最重,需要转移安置的农户有26户共60人。因多年没有蓄洪,当地群众饲养的牲畜、生产物资都安置在蓄洪区内,转移任务十分艰巨。

2020年7月19日晚8点,上级下达命令,要求7个小时内将蓄洪区所有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时间紧、任务重,刘晓妮反复排查、宣传、督促,穿着胶鞋在坝底来回穿梭。曹台村距离王家坝闸仅50公里,一旦开闸,汹涌的洪水24小时就能到达。有的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后,为了拿回撤离时没带的物件,冒着危险悄悄折返村里。

20日凌晨天快亮时,刘晓妮核查人头,发现少了洪学林老两口,有村民说他们又回村拿东西了。刘晓妮急忙往村里赶,到了洪学林家里,看到老两口正在捆扎东西,刘晓妮知道老人平时置点家业不容易,也没有批评他们,而是抓紧时间动手帮着他们一起干。

洪水到达后,险情随时会出现,不容丝毫懈怠。刘晓妮组织村里的青壮年及党员,轮流巡堤查险。

蓄洪一个月有余,刘晓妮始终坚守在前线,水边蚊虫多,鼠蛇经常出没,她从未叫过苦喊过累,而是带领党员干部日夜巡堤查验,到各个堤段开展巡堤示范,表现出的专业能力让大家佩服。

蓄洪期间,刘晓妮要操心的事情不止堤防安全,还有养殖户的安置。汪树山是村里的养牛大户。蓄洪前,他把养殖场20多头牛赶到了庄台上安全的地方,庄台寸土寸金,牛群只能挤在一块狭窄的坡地上。有几天一直在下雨,汪树山担心小牛被淋病,却没有一点办法。没想到,“小妮书记”及时弄来了两个大帐蓬,支起来让小牛进去避雨。牛饲料准备得不够,眼看20多头牛没吃的了,“小妮书记”向乡里申请了饲料,并安排兽医给小牛体检。蓄洪期结束后,小牛安然无恙,汪树山心里的石头落地,他非常感激“小妮书记”。

汛期阴雨天多,一些老年人腰腿病容易发作,刘晓妮主动对接县级医院为老人开展义诊工作。很多老人做饭习惯烧柴火,连续的阴雨天气使得很多柴无法转移,群众做饭成了问题。刘晓妮便向社会募集了一批电磁炉、煤炉子,送给行动不便、无人照料的独居老人。

洪水退去,已是处暑时节,为防止因灾返贫致贫,补种是最有效的方式。2020年8月下旬的一天,村干部给刘晓妮打来求助电话,说村民们不太想补种。刘晓妮随后赶到村里,走访了很多村民,了解到村民对补种有技术和售卖方面的担心。随后,刘晓妮召开了动员会,她把争取到县商务粮食局和县农业农村局支持的情况告知了大家,又把支持产业的奖补政策给大家解读了一遍,后顾之忧解除,大家补种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不到半天时间,就有30多户村民决定补种,第二天晚上全部补种完毕。

在整个防讯抗洪过程中,刘晓妮表现得专业、细致、高效,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高度赞扬。2020年8月19日,刘晓妮作为防讯抗洪先进典型代表受到了在皖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小妮儿”成长为“最美公务员”,“杞柳精神”激励她前行

2021年5月,因为工作表现出色,刘晓妮被任命为阜南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新的环境、新的岗位,刘晓妮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到任后,刘晓妮很快走遍了全乡各个村子,把各个行政村的情况都了解得很透彻,并在推动经济发展、巩固脱贫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2022年春节前,人员流动增大,导致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加大,做好返乡人员的管理工作非常艰巨。刘晓妮清楚,这些在异乡闯荡的游子都是家乡的财富,回乡过年是亲情对他们的召唤。一些地方政府怕在外工作的游子回乡带来疫情,采取了简单粗暴的做法,伤了游子的心。刘晓妮对防疫人员再三强调,执行科学防疫政策,对待异乡打拼的游子既要讲政策,也要讲人文关怀。

有一次,一位在京打工的老乡打电话到刘晓妮办公室,询问返乡政策,刘晓妮做了详细而认真的解答,并叮嘱他返乡路上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听了刘晓妮专业而富有温情的解答,那位老乡感动之余,随口问了句:“听说咱乡来了位年轻女乡长,很有魄力,真想见见她!”

刘晓妮听后,笑着说:“欢迎随时来找我聊聊,家乡需要在外游子的大力帮助,欢迎你们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听刘晓妮这样说,老乡欣喜地说:“您就是刘乡长啊,为您点赞!”说完,对方开心地挂了电话。

2022年4月初,上海疫情形势严竣,龙王乡在上海创业打工的人不少,疫情外溢风险很大。刘晓妮按照市、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组织乡、村干部全面深入商户楼栋、村民家中,对常住人口、流动人员情况进行排查登记,从严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刘晓妮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子,看到村口有多位老人扎堆聊天,按照防疫要求,这样的聚集性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一位下属说:“刘乡长,我过去把他们驱散吧!”刘晓妮说:“做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切忌生、冷、硬!”说着,她便走到那堆老人面前,笑着和那些老人打招呼,以聊天的方式说:“最近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咱们年纪大了,身体免疫力不比年轻人,万一染上新冠病毒,那可就麻烦了!”在刘晓妮的劝说下,老人们自觉地散开。

从当大学生村官开始,刘晓妮已扎根基层12年。对于她当初从银行辞职到阜南蒙洼蓄洪区工作的行为,父母有些不理解。刘晓妮每次回家探望父母,给他们讲得最多的是蒙洼的事儿,讲庄台文化,讲杞柳和柳编,渐渐地,父母理解了女儿,并为她能赢得乡亲们的肯定和支持感到自豪。

2021年10月26日,中 共 中 央 组织部、中央宣传部选出32名“最美公务员”并公示,刘晓妮成为安徽省唯一入选的公务员。2021年12月2日,在央视直播的《闪亮的名字——最美公务员》发布仪式上,刘晓妮深情地说起了家乡的杞柳:“杞柳是蒙洼蓄洪区特有的植物,每次蓄洪,洪水退去后,庄稼没了,杞柳却生长得非常旺盛,当地老百姓用它发展编织,出口创汇,带动了几十万人就业。杞柳就是阜南人民的精神象征,不屈不挠,而又能造福桑梓。浴水重生的杞柳、自强不息的蒙洼人民,也是王家坝精神的生动写照,我愿做一株淮河岸边的杞柳!”

如今,刘晓妮在工作中以“杞柳精神”鞭策、激励自己,始终牢记初心,扎根乡村,带领乡亲们走在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上,祝愿这株奋发有为的“杞柳”越来越茁壮,为乡亲们带来更多的福音。

猜你喜欢
小妮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小焰火
把嫁妆给我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把我的嫁妆先给我
你的手握过我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