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运动视角下的居住区景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2022-10-11 08:43张春雷
山西建筑 2022年20期
关键词:活力景观空间

张春雷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海门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0)

0 引言

在快速城镇化和物质生活逐步提升的进程中,人们对于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关注度不断攀升,要求也越来越高,由开发商主导的大量高品质居住社区涌现,居住区绿地是提升城市宜居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改善城市空间品质和生态环境方面效果较为显著,居住区景观作为城市居民的生活软环境,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过程中,社区成为城市发展中最为活跃、多种社会矛盾交织的空间单元[1]。如何协调居住社区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提升社区内部活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规划学界的学者们普遍认为,空间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工具,高效且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具有提高公民幸福感、增加社会资本、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会整合的功能[2-8]。基于此背景,以提高社区凝聚力、加强邻里交往为出发点,探索居住区景观公共空间活力的有效营造模式,对于居住区的景观空间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扬·盖尔的研究发现,公共空间的活力在于使用者及其活动,使用者的日常生活行为是公共空间活力的源泉[9]。余建华认为,影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主要因素包括适宜的尺度、人的活动以及完善的公共设施、景观小品[10]。由此我们发现,影响公共空间活力的因素除了空间尺度、美学形式、符号元素等,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公共活动。充满活力的景观公共空间体现各个物质要素的使用效率,学术界普遍研究的方向在于城市开放空间,对于体量较小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缺少定量研究。本文从空间的人群使用特征属性出发,尝试对社区的公共活力组成要素进行量化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高低意味着空间能否对人及其活动产生吸引,能否支撑容纳聚集性的、多样性的、持续性的人类交往活动及人对空间场所的感知认同等活动[11]。国内外研究表明,大量的儿童活动场地、康体运动等活动能够极大地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与邻里交流,增强社区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同时提升公民的幸福度。活力因素作为景观公共空间吸引力的重要指标,逐渐成为公共空间质量体现的重要标尺之一。

1 公共空间组成要素

我们希望通过景观的空间设计能为居住区的人们提供更多活力的空间,为社区居民营造归家仪式感,为城市留住人,为未来社区创造一处处无限可能的公共空间,为社区注入温度,将美好融入生活。居住区的景观公共空间设计包含了众多要素,包含的全要素有:文化脉络、生活脉络、绿色脉络。

1.1 文化脉络

文化脉络是当地人文景观的延伸,传统的街、巷、院、坊等空间的演绎,植入居住区空间,结合功能和居民的需求进行打造,营造归家礼序,释放人们的情感,打造富有传统园林意境的现代人文社区。

1.2 生活脉络

生活脉络是居住区公共空间中重要的载体,是具体场所空间的体现,社区人们可以进行交流和活动的空间,设计的原则要充分尊重居民的需求,以功能引领空间,用活力的空间作为邻里交流的桥梁,考虑各个年龄段的特征,营造和谐健康的社区空间。主要布局的功能空间:中央核心景观区、全龄化的儿童活动区、复合功能的场所空间、慢跑系统、青年运动、老年活动区、科普乐园、萌宠乐园、智能化场所等。

1.3 绿色脉络

绿色健康的社区一定是富有品质感和活力的,多样性的公共空间场所除了硬质的景观和构造,也包含了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海绵城市的理念与造景。植物的运用和手法要结合不同的空间进行打造,炎炎夏日,作为景观的林荫树阵能改善室外热环境质量,降低体感温度,在塑造游憩活动空间方面也有很大的发挥余地。夏季绿荫、冬日暧阳,衍生出的树下共享空间促使人们停留、社交、休憩。

本文以活力视角,针对生活脉络中的重要空间做探讨,主要研究:中央核心景观区、全龄化的儿童活动区、慢跑系统、青年运动。景观主要功能示意如图1所示。

2 空间设计与研究

2.1 核心区景观公共空间

核心区景观公共空间:共享生活泛会所,作为居住社区的核心景观空间,位置位于居住区中开敞的核心区,是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集中绿地空间,功能布局主要考虑邻里交流互动,更多融入设计主题和风格特点,一片阳光草坪、主题活动设计、节点功能特点、人性化暖心配置,这些要素是人们关注的核心点。核心景观区功能如图2所示。

空间场地能够持久散发活力,离不开复合功能,单一的场地功能限制了人们的活动,多样性的场地组合方式,能为居民提供更多选择,室外的阳光草坪可以举行小型的活动,提供孩子们奔跑的场地;核心区的构筑物——景观廊架和抬高的活动平台,作为主要视线焦点,不仅是人们休息遮阴的空间,也能成为表演舞台、户外影院。结合邻里交流、聚会活动、访客等候、棋牌娱乐等,在廊架空间里面植物更多配置,如景观座椅、成品桌椅、报刊架、室外WiFi设备等,满足品质化需求,激发场地空间活力,另外,场地内也可布置灵动的水景,增加欢乐的氛围。核心景观区功能如图3所示。

科学合理的核心景观区要充分考虑用地面积大小,其中广场的容量估计,即广场的人流密度和人均面积指标,它涉及总体规划方案、人流量和交通量的统计。人流密度以1.0人/m2~1.2人/m2为宜,广场人均占地面积约为0.7 m2~1 m2。广场空间的亲和度、可达性、可停留性显得尤为重要。研究静态活动站立,公共空间中大量静态活动的一些重要行为模式特征,其中驻足和停留是重要的,如何让人们停留并参与其中,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也是公共空间有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停留空间的设计,让人们自愿停留和驻足欣赏美景。

2.2 慢跑系统

慢跑系统:乐活跑道,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当中,逐渐成为居民的健康打卡地,白天忙碌的工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青睐晚上与朋友们出门运动,“夜跑”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多彩的跑道为奔跑的人们提供指引,作为居住区重要的交通和康体步道,要根据布置原则和功能分区展开科学设计,其设计的重点在于:慢跑系统要拥有明确的主题性、慢跑系统设置运动加油站、科学慢跑系统的细节设计要更为符合运动爱好者的诉求。慢跑系统功能布置如图4所示。

设计原则:1)跑道设计为闭合环道,宽度宜为1.5 m,长度宜不小于600 m;跑道应向里倾斜(里低外高),倾斜度不超过1/1 000。2)跑道应结合场地中的消防道路设置,避免增加过多硬质铺装。3)消防通道最小宽度要求4 m,结合居住区道路合理设计跑道,宜设置为2.5 m园路+1.5 m跑道,不仅满足了消防的要求,也保证了景观的效果。

功能分区:1)跑道可考虑分为准备区、休息区、起点/终点区、正常跑步区、超越区、50 m自训跑道、能量加油站。2)以上为满配标准,实际设计过程中,根据营销需求及成本档次选择合适的设施分级配置。

功能细节设计:场地注重人性化设计,整条活力跑道设置准备区、休息区、起终点区、能量加油站。1)准备区:设置地面拉伸指导标识、各种标识运动牌、自动售卖机、热身场地、休息坐凳,以及充满智慧设计的网络、充电设施、为夜跑提供照明的灯具等;2)休息区:主要提供休息坐凳、充电设施、充满创新区位的各种热身场地等;3)起点和终点地面引导标识,以艺术字体、图案提醒为主;4)能量加油站:作为休息和补充体力的场所,为健身的人们提供饮品、存放衣物和随身物品的储物格、热身场地、供休息的坐凳小品等。

铺装材质:科学运用跑道材料,最大限度减少运动损伤。有大部分运动参与者是因为场地的原因而发生运动损伤,在跑步运动进行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及场地的限制,或者场地由于欠缺专门的维护,而使跑道不平整,道滑成为引起损伤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材质的选择方面,应选择耐磨性高、防滑效果好的材料,运用较多的材料,三元乙丙橡胶即EPDM塑胶,主要由EPDM彩色胶粒层与黑色橡胶底层组成,是固定式的赛场跑道材料,具有耐腐蚀性,抗损坏、维护简单的性能,且颜色多样靓丽、美观耐用,可以根据居住区的不同风格定位,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较为常用的色彩有:橙色、蓝色、红色等,并能多种颜色进行组合。慢跑系统材质尺寸如图5所示。

活力的社区,一定也离不开夜晚美丽的景致,乐活跑道通过LED灯、发光材料、灯带的运用,为社区营造快乐和活力的氛围,为社区提供多种时空的需求,精彩靓丽的乐活跑道成为不可替代的邻里运动与交流的公共空间场所。慢跑系统夜景设计如图6所示。

2.3 全龄化童享乐园

每个人都有一颗童趣的心,互动性的儿童活动场地是居住区中必备的活动空间,不仅为孩子们提供成长活动的空间,也为大人与孩子们的陪伴和互动提供安全的多样性的场地。儿童更倾向于在人与活动较多的地方玩耍。儿童区的场地设计应具有主题设计思路,让孩子与家长在这个充满奇妙想像的空间里,得到前所未有的学习和体验,是启迪儿童思维、增长科学知识、增进亲子情感的欢乐世界。

儿童场地布置原则:1)居住区儿童场地面积按0.37 m2/户进行计算,科学合理的进行全龄化的功能空间设计。2)当居住区存在有架空层的情况时,计算得出的儿童场地面积需包含架空层儿童区,并且优先考虑在架空层中设置低龄活动区。3)结合项目业态与定位,科学测算出风、声、日照等因素,选择日照不小于3 h的场地布置。充足的阳光有助于儿童的钙吸收,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的骨骼健壮,健康成长。

儿童场地的设计应注重研究儿童的行为和心理层面,并应考虑方便大人们的看护,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儿童的年龄段划分0岁~12岁,并根据每个年龄段的跨度和不同行为特征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儿童活动区意向如图7,图8所示[12]。

1)0岁~3岁儿童:0岁~3岁需要大人的贴身守护,儿童活动全都由家人推行、怀抱或陪同进行,看护需要无微不至,除父母外,老人很多也会参与到 0岁~3岁儿童的照看与陪同工作,家长对于儿童活动安全性需求最强,对于孩子活动的趣味性需求明显高于对家长自身陪同舒适性的要求,涉及到的活动项目有玩水、玩沙与简单游乐器材(滑梯/秋千)等。

2)4岁~6岁学龄前:需要大人、老人的陪同关爱及引导,大人活动空间链接儿童空间,同时关注大人活动,体力旺盛,独立性增强,愿意探索尝试。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儿童游乐区域,比较喜欢在小区道路与开阔空间内活动,开始更喜欢自由运动(嬉水、骑单车/滑板车、跑步等),而对简单儿童器械的使用减少。

3)6岁~12岁少儿期:儿童开始独立学习与探索,考虑部分儿童独立活动的空间或器械,发挥其自主的潜能。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以学业为主,空闲活动时间减少,体力充沛且会与成人共用活动区域,活动区域集中在成人运动场地,喜爱偏竞技类的体育活动项目(各种球类活动),不再会玩儿童游乐器材。

以上是0岁~12岁儿童的特征行为,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和景观要素的设计,对0岁~3岁婴幼儿活动及空间总结:身体运动——可打滚的草坪,学走路——可爱的图案化铺地,婴儿车停放区,婴儿车停车位等;4岁~6岁学龄前儿童活动及空间总结:丰富的组合游乐器械,图案化的运动环道,细沙坑、成人看护区、幼儿滑梯、探险隧道、地形玩乐、儿童戏水等;6岁~12岁儿童活动及空间总结:多功能滑梯、细沙坑、攀爬网、活动绳、翻越小坡道、骑脚踏车、运动环道、半隐蔽的安静场所等。通过以上分析,儿童场地要动静分离、注重功能分区和交通流线设计,并要考虑安全、监管等因素,通过不同场地的组合,激发小朋友们的创造活力。儿童活动区设计见图9。

2.4 青年活力部落

从青年场地中探寻城市生活的趣味,居住区的青年人群也是居住区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人群喜欢多元化的运动方式,设计中要考虑多功能的运动场地,青年男女倾向于把有氧与无氧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场地。青年运动场内布置室外休憩座椅、投币式售卖机、急救箱、饮水机、垃圾箱等功能设施,满足业主运动准备、运动拉伸、运动多样化、运动休憩等日常健身活动。兼顾动静分区,动区以篮球场、羽毛球场及运动器械为主,针对性进行器械训练(颈、肩、手、腰、腿),相对安静的分区中,可设置冥想空间,放松心情,达到精神和空间的交融,这部分设计一般位于居住区相对开敞但与老年活动区保持一定的间隔,通过不同场地运动设计丰富多彩的公共空间。青年活动区设计如图10所示。

3 结语

现代居住社区中邻里交往无处不在,健康充满活力的积极空间,能为人们提供更多交往的可能性,形成良性的循环,良好的邻里交往关系可以增强居民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本文侧重于居住区中公共开敞空间:核心景观庭院、亲子活动、康体运动健身过程这一维度,阐述充满健康与活力的空间场所构建方式。以使用人群的不同需求、心理和行为特征为出发点,将公共空间赋予更多使用功能,并将这一功能和其他功能进行叠加,创造出复合的活力空间,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浸入式的场所体验,从而激发场地的深层次活力。提升社区公共空间活力,应该立足于不同人群的空间需求。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居住社区不仅要注重细节品质的营造,更应该关注儿童、青年、老年人的活动的需求,配置适合于运动健身的锻炼场地。

本研究倡导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向积极的邻里交往方向发展转变,探索构建绿色充满活力的全新社区生活,真正实现宜居美好的社区生活空间。

猜你喜欢
活力景观空间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空间是什么?
活力
创享空间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