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师范学院 黄宁 青雨虹 巫春梅 赵思洁 邓旭 朱宇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光、温、水充足,宜农耕,是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农业大省/区。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数据显示,广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了4909.24亿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有5972.38千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97.08万公顷,旱地面积245.69万公顷。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400 m以下丘陵、台地、岩溶石山地区和浔江平原、郁江平原、宾阳平原、南流江三角洲平原,分别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10.49%、6.24%、33.31%、20.86%[1]。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耕地少、分散,比较难利用[1]。与此同时,广西耕地不仅少、破碎,而且流转难。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民以户为单位耕种土地谋生,失去土地农民则生活无以为继。即使部分农民或农业户口居民弃农经商、进城务工或从事事业单位等编制内工作,但因为户口、土地情节等诸多因素不稳定,导致农民不愿流转土地、出租土地[1]。广西2018年主要粮食产量达1372.8万吨,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甘蔗、蚕桑等经济作物;龙眼、荔枝、火龙果、香蕉、柑橘、芒果等亚热带水果。其中广西是我国最重要的甘蔗产区,产量占全国80%以上[2]。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提出"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重要指示。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的提出,要求我区农业在新时代中必须实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质量兴农、绿色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现代特色农业技术升级、改革升级、产业升级。农业强国梦是中国梦的坚强支撑,广西要发展必须首先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广西涉农高等教育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农业高校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根农业大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了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的愿望,这是了不起的壮举[3]。当今,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温饱问题,人民向往小康生活,对优质环保的农业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3]。在这个新时代里,涉农高等教育应以社会服务为导向,以科学研究为支撑,执行人才培养的大学职能,秉承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理念,必须围绕服务农村农业现代化、国家粮食安全、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5日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提到,全国高等农林教育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然而,现阶段我国涉农高校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涉农专业招生人数偏少且质量不高,学生对涉农专业的认知不足,涉农专业培养体系及学科设置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单一等。尤其在广西,面临农业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分配不均衡,涉农从业人才偏少等问题。研究分析广西区域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对策和建议,对广西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高等农业教育的开创和发展尽管落后于全国,但其具有明显的代表性和区域特色。目前区内共有涉农的高职高专、本科高校9所,其中综合类涉农大学6所: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玉林师范学院、百色学院、梧州学院、贺州学院;专科类高校3所: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玉林农业学校(表1)。自从1997年广西农业大学与广西大学合并办学后,广西区内再没有单立的涉农类本科层次高校。在这些高校中,仅有3所高校下设涉农类二级学院,分别为广西大学农学院、玉林师范学院农学院、百色学院农业与食品工程学院。在现代农业机械化、设施智能化、农业工程综合化的今天,全区仅有百色学院开设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此外,在本科层次院校当中仅有广西大学和玉林师范学院开设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仅有广西大学开设植物保护(即病虫害防治相关)专业。以上数据表明,广西涉农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
表1 广西涉农林类高等教育现状
作为国内最为知名的农业类高等院校,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的专业设置丰富,基本包括农业生产、农业管理、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农业经济和农业设施与机械化,甚至与时俱进地开设了一些农业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囊括了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门类齐全。中国农业大学涉农林类专业包括:农学(包括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农业工程类(包括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工程、农业智能装备工程3个专业)、经济学类(农林经济管理)、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动物科学、草业科学、农村区域发展、农林经济管理。南京农业大学涉农林类专业包括: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农业类)、植物生产类(实验班)、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园林、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茶学、草业科学、农村区域发展、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华中农业大学涉农林类专业包括: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植物生产类含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广西和广东同属祖国南疆,两省区尽管在经济发展体量上存在巨大差距,但在农业上同样面临发展缓慢、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然而广东省共有涉农类高职高专、本科层次院校13所。其中包括两所单立的本科层次高校:华南农业大学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4]。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中山大学重新开设农学院作为二级学院,至此广东省涉农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相较而言,广西涉农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并不能很好地服务地方,导致广西农业发展面临人才不足,人才用不上,人才培养脱离社会需求等问题。
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工业社会逐渐向信息化社会的转变、资源集约型逐渐向技术集约型转变、人口负担逐渐转换为现实生产力[5]。具体在现代农业表现为新业态的显现,从分子育种到智慧农业,从植物生产工厂到农用无人机产业:高产高抗性的农作物在现代生物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相结合下被创造,然后利用智慧机械实现快速播种、高效生长管理和收获,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生产符合市场需求和需求量的产品,这些产品经过高效的销售网络和运输手段送达消费者手中。面对农业发展新趋向,高等农业教育要重构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系统,颠覆原有体制下固化的单一性知识生产模式,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下农业知识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6]。新农科应运而生,2018年12月,教育部在中国农业大学组织召开“新农科”建设研讨会,2019年4月,国家层面的新农科建设工作组正式成立。“新农科”提出要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的涉农专业,布局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新型涉农专业,推进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等方面的改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广西是农业大省,发展现代农业相当重要和紧迫,但广西发展现代农业要比北方平源及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困难一些。首先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数据统计显示,广西乡村从业人口达到了2427.11万人,这导致了广西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37亩/人;其次,广西区内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山地、丘陵占多数,平原占少数;旱地占多数,水田或灌溉条件良好的耕地占少数;再次,农业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特别是对于中年以上的农业人口而言,他们很多只有初中文化甚至更低[7],而且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总而言之,广西区内农业发展面临农业劳动力人口萎缩、农业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偏低、农业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智能化亟待发展等结构化问题与非结构化问题。
就国内而言,中国高等农业教育改革之路已走过100多年,我们不断从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并结合中国的实际现状,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发展道路[8]。
如今随着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国内许多综合性高校,例如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郑州大学,纷纷在近期设立了农业类二级学院,发展现代农业高等教育,开展高起点、高标准、国际一流的前沿农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相对应地,广西区内农业人才高等教育基础薄弱,没有单立的农业类本科层次院校,仅广西大学、玉林师范学院和百色学院下设农业相关二级学院,其中玉林师范学院农学院属于合署办学,区内农业类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同时传统的农业类高等教育偏向专业型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农业类本科毕业生难以适应基层农业发展要求。因此广西必须发展新农科,培养新农科人才才能建设好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好北部湾经济区,才能完成广西引领东南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承接东盟与内地的国家发展战略部署。
首先,广西涉农高等教育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各区域涉农高校发展方向。其次,在广西大学农学院基础上,致力于建设成“学、研、产、管”一体,集农业理论、技术应用、国家或区域战略、农业政策、规划研究和中高端人才培养和培训、咨询为一体、国际一流、面向东盟地区的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学院;在桂东和桂西地区以玉林师范学院和百色学院二级农学院为基础,发展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农学类应用型专业,服务地方;在桂南地区以北部湾大学为依托设立滨海农业相关人才培养的二级学院,发展滨海农业以及盐碱滩涂耕地利用;在桂北地区以桂林市或河池市高校二级学院为基础设立涉农相关专业,培养符合广西北部喀斯特地貌农业发展要求的涉农人才、新农村建设人才。最后,以高校为基础,联合地方企业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人才培养,发挥区内柳工、玉柴等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优势,开发适应广西区内农业发展需求的农业设施和优良机械;引进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视野的农业人才、专家,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服务好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通道,向东盟国家输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理念,将东南亚优质的热带农产品销往内地、东亚、东亚和欧洲等地区。
涉农高等教育的改革,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笔者仅根据目前广西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涉农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比广东省涉农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趋势,发现广西涉农高等教育存在投入低、专业门类少、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提出增加涉农高校数量、增加涉农专业、增加农业高素质人才数量等措施和建议,希望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能够为广西农业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技术支持及综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