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袁晓玲 通讯员 夏圆圆
供图/视觉中国
近年来,岱山县将全社会研发投入作为科技创新的“牛鼻子”工程,以“产业创强”“平台创优”“助企创新”等行动为抓手,不断深化县域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全社会研发投入加速提升。2020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2%,同比增长2.6倍,增幅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规上工业研发费用达39.4亿元,同比增长68%。
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健全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岱山县勇夺“科技创新鼎”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3年)》,实行“一个县领导领衔、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推进方案、一张作战图”工作机制。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在乡镇年度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每月开展晾晒评比。
政策扩面加码。高质量出台“科技新政18条”“人才新政3.0”,首次提出科技悬赏奖、研发投入后补助、县级企业研发机构认定等制度,科技人才专项经费提升至6500万元以上。实行科技资源配置与企业研发投入紧密挂钩、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等机制。
数字化改革破题发力。做深做实“科技服务一件事”应用,解决部门、科研院所、企业间创新资源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集科技项目服务、仪器设备共享、科技力量支撑等方面于一体建设供需对接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高效服务。
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充分承接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溢出效应,千方百计引进一批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2021年共引进项目16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11个。打造投资80亿元以上的岱山石化循环经济产业园,依托上海卓然等“链主型”企业,引进石化装备制造关联企业16家,这些企业陆续成为研发投入的“主力军”。
做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文章。建立国内外科技合作,创新推行“科技悬赏”制。建好“四张”清单,实施“揭榜挂帅”项目5个。浙石化投入30亿元以上重点开展聚乙烯、高性能催化剂等方面研究;惠生海工投入6000万元以上成功研发出全球最大极地液化天然气模块;瑞程石化投入4500万元以上实施关键机泵等部件国产替代,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做好创新主体培大育强文章。着力构建科技型企业全周期梯次培育机制,抓好科技部门、乡镇、企业技术负责人、中介服务机构、科研院所专家(团队)等5支队伍建设,实施“一对一”定向帮扶。规上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80%以上;每千家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90家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打造新材料创新高地。创新实施多环节齐头并进的“并联式”审批机制,超常规推进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研究院建设。今年首批5-羟甲基糠醛材料等5个新材料项目将陆续入驻,并集聚100余名新材料领域的国际级高层次人才、省部级人才和优秀博士生。大力推进清华大学与浙石化合作共建绿色石化技术创新中心,开展二氧化碳捕集与高附加值利用等6个方向的技术研究。
打造海洋智能制造创新高地。做优汽船配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形成“一平台六中心”的功能格局。相继引进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10余家高校院所及20余家专业服务机构,累计开展技术攻关20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50余项,为企业提供服务2000余次。中国招商局集团邮轮研究院舟山分院成功落地,打造全国豪华邮轮修改装基地。
打造海洋电子信息创新高地。与海康威视共建“数字海洋实验室”,围绕海洋立体感知、海洋安全保障等方向,提供研发技术支撑。航天科工“产学研”一体化科研中心成功落地甬舟人才一体化飞地,为岱山县汽配、新材料产业等解决技术难题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