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彬彬 李银银
(麻城市人民医院 湖北 黄冈 438000)
髋关节置换术是当前临床治疗髋部骨折、创伤性关节炎、骨肿瘤等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手术方式将人工假体替换病变的髋关节,对髋关节功能进行重建,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关节疼痛等不适[1]。手术患者普遍为老年人,年龄大,身体机能差,并且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影响术后康复进展,延长康复时间,发生并发症概率高[2]。为了促进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手术影响及损伤,需要开展临床护理。常规护理存在护理内容少、方式单一、护理不及时、护理不到位等问题,且缺少规范性,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临床路径护理从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特点、患者特点方面入手,对护理的流程进行规范,避免了护理盲目性及随意性,使得护理质量提升[3-4]。本次研究对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8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组对照,探究护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
1.1一般资料
选择88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患者44例,男18例、女26例;患者年龄范围:70-83岁,平均年龄(77.24±2.05)岁;患侧:左侧20例、右侧24例;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30例、股骨头坏死14例。试验组患者44例,男17例、女27例;患者年龄范围:70-84岁,平均年龄(77.30±2.06)岁;患侧:左侧21例、右侧23例;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31例、股骨头坏死13例。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全部内容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择期手术;②精神状况良好;③生命体征稳定;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手术不耐受,麻醉药物过敏;②合并精神疾病或者认知障碍;③语言或听力障碍患者;④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⑤依从性差,对研究不合作、不配合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热情接待患者,为其安排病房、病床,协助办理入院手续。介绍病区、病房环境。介绍医护人员。对医院管理规定、诊疗流程及规范等进行详细告知。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有关于疾病、手术方面问题。对术前注意事项、禁忌、护理要点等进行告知。介绍髋关节置换术相关事宜,包括步骤、风险、费用、预后等。嘱咐患者术前8h禁食,术前2h禁水,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全程监测。
1.2.2试验组
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及方法:①入院当天: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拟定手术方案。对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手术操作、作用、预后等。重点告知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提醒患者做好自我护理管理。对患者介绍病区环境,给予鼓励。介绍以往成功手术并痊愈案例,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手术恐惧,调节情绪。遵医嘱为患者用药,回答患者疑问等。②手术当天:在手术前半小时对患者用药,抗生素静脉滴注。对患者生命体征严密监测,测量血压、血糖等常规检查。检查凝血四项等。对患者进行体位调整,手术中采取髋关节屈曲,小于45°。外展30°中立位。将外展架置于两腿之间,保证体位舒适。③术后1-3d:继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患者苏醒后及时告知手术结果,询问患者身体感受,有无不适。鼓励患者尽早下床,在家属搀扶下进行床旁站立,室内慢走。间隔1小时帮助患者更换1次体位,患肢适当抬高,高于心脏平面。指导患者完成股四头肌收缩活动,臀大肌收缩活动。对患者进行双臂悬吊抬臀运动。每天活动3次,每次10min。为患者穿“丁字鞋”,术后第2天按摩膝部,进行患侧踝关节主动屈伸、抗阻活动。④术后4-7d:指导患者完成抗阻性训练,屈伸髋关节,屈髋45-60°。直腿抬高、站立平衡等。⑤术后8-出院:进行患侧髋关节、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加强患侧髋关节周围肌群、股四头肌力量训练。协助患者进行床边体位转换训练,半坐位向平卧位转换、坐立位向站立位转换、卧位向站立位转换等。在四脚助行器内完成健腿支撑三点式步行,进行转体训练。⑥出院指导:对患者进行出院前嘱咐,告知其饮食、活动注意事项。保证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增加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食物摄入。清淡饮食,忌辛辣、生冷食物。要求患者戒烟、戒酒。保证每天饮水量1000mL左右。嘱咐患者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定期复查。
1.3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①护理满意度:应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护理内容、态度、方式等方面满意情况。问卷100分满分。分为非常满意(>85分)、一般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三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100%。②术后并发症:关节松动、肢体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③疼痛:应用疼痛VAS评分[5],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强烈。④髋关节功能:应用Harris评分[6],满分100分,包括步态、畸形等7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髋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2.1 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试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护理满意度[n(%)]
2.2 术后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n(%)]
2.3 疼痛及髋关节功能
试验组疼痛及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比对照组好,P<0.05。见表3。
表3 疼痛及髋关节功能
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比较大,术后康复护理十分重要。手术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年龄偏大,手术耐受力差,术后康复较慢。由于手术时间比较长、操作有一定难度,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创伤[7]。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时,肌肉对髋关节的保护作用失去,影响关节软组织的稳定性,在发生碰撞时会产生疼痛感受,对患者康复造成影响[8]。临床护理对于手术康复起到重要作用,应结合手术类型、患者身体状况等给予针对性护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快速康复[9]。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高,容易发生肢体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松动等。主要原因是患者年龄偏大,身体素质差、营养水平低下。手术后影响髋关节功能,需要卧床休息,活动减少等[10]。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临床路径护理的程序严谨、护理过程规范,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手术过程的现实需求,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保证护理效果,从而得到患者一致满意[11]。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临床路径能够降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并发症概率。分析原因:临床路径护理从患者入院第一天开始护理干预,对不同时间段、身体状况下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术前侧重于健康宣教、术前检查完善、心理疏导等,根本目的是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增强手术信心[12]。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可及时发现异常表现,进行及时处置,排除并发症危险因素[13-14]。试验组术后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比对照组好。提示临床路径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减少手术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分析原因:临床路径护理从患者入院开始至出院,以时间为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病情观察、疼痛护理、生活干预等,护理内容丰富,护理程序科学、有序。对患者尽早开展功能康复训练,协助翻身等,可以减少卧床时间,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有助于手术康复,避免血栓。
综上所述,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