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就要注意在各个环节创造条件”“鲜叶采摘时要用指腹折断茎,盛放工具最好是竹篓,千万不能用编织袋”“揉捻时要形成条形,使叶汁溢出,有利于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反应”“发酵时要保持适当的叶温、室温和空气湿度,充分供氧……”
2022年8月2日,在信阳嘉木饮茶业有限公司,河南省茶叶加工和茶树选育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信阳师范学院袁正仿副教授以“利用尾春茶及夏秋茶加工红茶技术”为题,对茶厂技术人员进行手把手的现场教学。
“通过袁老师的‘云端课堂’和现场教学,我们很快掌握了系统的红茶制作技术,茶叶品质明显提高。今年夏季可以做8千斤左右红茶,每斤价格能提升150元左右!”该公司经理乐迪兴奋地对记者说。
“上过‘云端课堂’后,我们利用尾春茶做了400多斤红茶,每斤销售价格在500元左右。若是像过去那样当绿茶销售,每斤才100元左右。”信阳九望潭实业有限公司经理耿纪芳和记者算起细账。
大家口中的“云端课堂”,就是在线上开办的第23期“河南科技特派员大讲堂”。袁正仿副教授为来自全省涉茶产业的相关人员5 000余人进行了系统性红茶制作技术授课。
“‘云端课堂’+现场教学是我省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新模式。它与以前单纯解决单项具体技术不同,是用详细知识对乡村人才进行线上、线下系统化培训,效果更加突出。”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河南科技特派员大讲堂”是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农业农村处主办,河南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微信平台承办的直播平台。截至目前,大讲堂成功举办23期,近10万相关产业种植人员、家庭农场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参加听讲。“河南科技特派员大讲堂”已成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新阵地。
下一步,“河南科技特派员大讲堂”将积极探索推广“云端课堂”+现场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在实现“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基础上,进行配套的深度现场教学,实现“线上理论能懂、线下技能会用”的目标,为河南省乡村振兴培养更多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