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中的材料选用问题及对策

2022-10-10 07:25:56陈亚华
乡村科技 2022年15期

陈亚华

(厦门东方瑞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8)

0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愈发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对园林景观的要求逐渐提高。现如今,塑造园林景观,不仅需要使其具备丰富的实用性功能,更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与综合效用。基于此种情况,设计人员需要考虑不同类型材料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遵循材料选用原则,灵活应用不同材料,确保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各部分景观符合预期建设效果,既符合经济性要求,又具备较强的环保性能,且能够满足人们在园林中休息娱乐的需求。

1 Z园林景观工程中的材料概述

Z园林景观工程位于福建省西北部CC市,工程所在位置为CC市闽江两岸,主要建设内容为绿化景观、滨江步道、滨江商业街、空中栈道等。其中,空中栈道长858 m,宽3 m。在工程建设中,使用的材料主要有2种。一种是传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花岗岩、塑木板、水泥混凝土等。另一种是新型材料,包括透水混凝土、发光涂料、新型防水涂料等。

根据该园林景观工程的建设需要,各种材料中以塑木材料、透水混凝土材料的使用量最大。其中,塑木材料是一种复合材料,是将木纤维与热塑性树脂结合形成的材料,木纤维占比较大。相较于单一的实木材料,木塑材料是一种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传统材料,其可以有效抵抗腐蚀,减少开裂情况,减轻后续的维护负担。在实际应用中,园林景观区域与环湖绿道区域的栅栏、栈桥与桌椅等均是采用塑木材料制成,既能够充分发挥材料性能优势,也可以增加景观中的自然生态氛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透水混凝土材料是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该工程施工中选用的Topmix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率可以达到1 000 L/(min/m),是普通透水混凝土的120倍。在园林景观工程中,采用透水混凝土作为路面的铺装材料,能够有效提升路面的吸水能力,辅助收集雨水,提升园林景观区域的安全性。

2 园林景观中的材料选用问题

为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园林景观建设有关单位及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引入大量材料,通过大量材料堆积使用的方法提升园林景观的节能水平与美观度。这种大量使用材料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园林景观的塑造需求,提升园林景观工程设计水平与施工成效,但是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材料选择、应用方面的问题。

2.1 选材不合理

部分设计人员盲目追求“高大上”,一味地使用新型材料,没有考虑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的契合度问题,导致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适配不足,出现局部景观与园林整体不协调的情况,影响园林景观的美观度。部分施工人员为了确保施工效果,还会采用不成熟的新型材料,但这种材料的应用性能较低,往往存在强度与硬度不足等问题,难以保证最终的施工效果,影响园林景观工程质量。此外,部分设计人员还会过度依赖某种新型材料,在园林景观施工中全部使用同一种材料。从施工角度来说,有的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会选择廉价的新型材料作为施工的主要材料。这不仅无法起到美化园林的效果,还会影响园林景观的实用功能。

2.2 过度选材

在部分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中,还存在明显的过度设计、过度选材情况。部分设计人员为了追求空间结构效果,往往缺乏对景观所处空间的考虑,采用大量的新型材料进行堆砌,强行堆积出“别致”的效果,导致景观视觉效果杂乱无章,影响园林的整体景观。

3 园林景观中的材料选用原则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园林景观工程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材料选用原则,保证材料选择与应用科学合理,从而保障园林景观工程的整体效果。

Z园林景观工程位于滨江地带,工程建设内容为绿化景观、滨江步道等,非绿化地面铺装为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砖路面、夜间发光路面。为了确保工程建设效果符合预期,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工程建设需求与定位,遵循下面4点原则,科学合理选择材料。

3.1 安全性原则

根据Z园林景观工程的实际情况,设计人员遵循安全性原则选择园林景观的建设材料:①选择无毒无害的地面铺装材料与铁艺材料,以免污染周围自然环境、威胁休闲区游客人身安全;②选择材料符合环保等国家标准,材料的硬度、强度与持久性均符合要求,能够确保园林景观体系内各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满足园林景观的安全要求。

3.2 功能性原则

选择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材料时,需要确保材料可以满足园林景观体系的功能需求,能够通过运用材料丰富园林景观体系的功能,满足人们在景观区域内的多种休闲需求。根据Z园林景观工程内容,分别从绿化景观、基础设施景观角度入手选择符合功能性原则的材料。在绿化景观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植物资源等选择植物景观的辅助配套设施材料,如植物围栏、植物爬架、植物灌溉设施、植物种植土壤与辅助种植材料等。通过这些材料的使用,确保植物景观效果,使植物群落具有稳定水土、促进自然降水循环的功能。此外,设计人员可以选择一些本身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如选用透水混凝土,使硬景区域地面具有透水、排水功能;或者使用发光地面材料,使路面具有夜间发光的美化功能。

3.3 经济性原则

乱用材料、过度使用材料均会影响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一味地使用新型材料,进行材料的堆砌,不仅无法确保最终的园林景观效果,还会增加园林景观的建设费用,降低园林景观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建设园林景观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的经济效益需求,根据工程定位、工程投资额度等,合理选择材料,既要保证材料质量过关,也要保证材料费用在允许范围内,避免肆意大量选择“高大上”材料,造成工程资源浪费。

3.4 感官性原则

园林景观塑造的首要考虑元素就是观赏者的感官需求。工作人员需要考虑不同材料运用的感官效果,合理使用材料。根据Z园林景观工程实际情况,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绿化景观、滨江步道园林景观、空中栈道景观等。设计人员选用材料时,需要考虑不同区域景观设计的需求,考虑不同位置周围环境的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材料,确保材料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形成良好的视觉感官效果,以此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效果。

4 园林景观建设中的材料应用策略

4.1 发挥传统材料作用,控制成本与资源消耗

在Z园林景观工程中,设计人员以工程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对传统材料的需求,合理选择、应用传统材料,既可以控制工程造价与成本,也可以凸显地区特色。在园林绿化景观区域,设计人员采用当地特有的植物与天然山石材料搭建假山,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植物生态功能。

金属材料是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常用传统材料。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园林工程的景观节点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搭建构筑物,也可以将金属材料作为背景墙,提升园林景观的现代感。在Z园林景观工程中,设计人员选择具有较强抗腐蚀性的耐候钢板作为景观墙的基础建设材料,并使用这一材料制作景观小品、特色雕塑,既可以有效降低这一部分的建造成本,也可以提升园林的现代气息,生动形象的雕塑还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效果与文化内涵。在Z园林景观工程中,绿化景观与滨江步道交接部分采用宾格网石笼作为种植池基础材料,使用镀锌钢丝网与块石结合作为种植池的侧壁,给人一种厚重感、重量感与体积感,仿佛种植池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留下痕迹,体现不同的艺术魅力。

花岗岩是现代园林景观中较为常见的传统材料,主要运用于园林景观体系中的人行路面与休闲广场,或者运用于园林景观的部分景观墙上。合理使用花岗岩,可以提升路面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充分满足园林中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同时可以保护路面下方的各排水设施与电力设施,辅助增强Z园林景观工程中园林景观体系的功能性。

4.2 灵活应用新型材料,提升园林景观综合效益

新型材料是现代园林景观工程中的主要材料之一,一般具有环保、节能、价格低廉、可再生、工艺先进等特点,能够充分满足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建设需要。在Z园林景观工程中,工作人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新型材料,确保新型材料符合工程整体功能与审美需要,全方位提升园林景观的综合效益。根据Z园林景观工程中“发光路面”

的施工需要,设计人员选择了新型发光铺装材料。在选择材料之前,设计人员对工程施工现场环境进行了解,发现原本的路面为水泥路面、碎石路面、黄泥路面等,这些路面的稳定性较低、美观性不足,很容易影响之后的园林景观整体效果。为了确保现状道路的日常通行功能,提升道路的美观性,设计人员采用新型发光材料铺装路面,在路面上绘制出人行标志、行车标志,标明路的起点与终点;对于路面周围的树木,利用发光材料进行喷涂,将一个个鹅卵石树池喷涂成发光树池,既可以提升美观性,也可以丰富园林景观体系功能,让人们在夜间可以清晰地看到周围的树木。工作人员还采用热熔反光标志材料,借助材料中稀土元素5d-4f电子跃迁原理,使其可以吸收自然光与热量转化为光辐射,在夜间释放光能量,实现对自然光的利用,同时起到照明、警示等作用。在新建步道中,设计人员混合应用透水沥青与发光铺装材料,降低新建步道对自然降水代谢能力的影响,同时展示滨江步道的亲水性与自然性,使游客可以在滨江步道行走或骑行过程中观看水光山色(见图1),在发光路面的映衬之下感受美轮美奂的滨江夜景。

Z园林中存在大面积的人行道、休闲广场。为了避免这些道路、广场降低水资源代谢能力,设计人员选择透水混凝土与透水砖进行路面铺装,充分发挥透水铺装材料的透水、保水性能,使自然降水可以快速渗透到地面下,既可以有效避免路面积水,影响人们的游乐体验,还可以辅助增强区域的水资源代谢能力,将大量水资源渗透到地下水系统中,进一步维护周围生态环境稳定。

在Z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平台绿化部分,工作人员将大量花卉、灌木种植于露台与建筑物的屋顶,并借助新型防水材料建设屋顶绿化基层。这种材料可以与建筑物、构筑物的屋顶平台有效结合,在满足排水、防涝需求的同时,将雨水集中截流收集起来,引导进入水循环系统,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景观体系的水资源利用率,同时解决屋顶绿化影响建筑物、构筑物防水性能的问题。

在Z园林的植物景观建设中,工作人员为确保植物种植区域排水畅通、植物根系所处土壤环境良好,避免在连续降雨时期出现土壤流失、土壤积水等情况,采用新型绿化材料。工作人员采用VYDRO泡沫作为滨江步道内侧植物大面积、密集种植区域的土壤填充材料。VYDRO泡沫本身具有较强的储水性,其水容量是自身质量的30倍,可以利用雨水有效补充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同时不会对植物根系造成损伤,也不会出现积水、腐蚀根系的情况。在实际建设中,设计人员在高于地面的植物密集区域少量使用这种材料,一是可以打造高于地面的“植物群落下方凸起的地势”,与滨江步道相呼应;二是为了解决密集种植的植物需水量较大的问题,避免植物在旱季出现水分不足的情况;三是为了应对当地雨季连续降雨的情况,让材料有效吸水、储水,辅助提升景观区域内的水资源调节水平。

5 园林景观中材料的应用发展趋向

根据上述对Z园林景观工程中传统材料与新材料应用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新材料已经成为园林景观工程的“宠儿”。大量的新材料被应用于园林景观工程中,大大提升了园林景观的建设水平,在改善园林景观视觉效果的同时,提高了园林景观区域的自然水资源代谢能力、地面排水能力及生态环境稳定性,兼顾环境保护,并满足了人们的休闲需求。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中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园林景观所处地理位置的实际情况,如自然气候与周围环境,分析其是否可以有效满足场所建设需求。例如,在Z园林景观工程中有一条环湖步道,而该地区多雨,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较强透水性和较强防滑性的路面铺装材料,同时需要选择具有一定蓄水性的绿化材料,形成可以解决排水压力大问题的景观区域基础设施。根据Z园林景观工程中使用材料的情况,结合当前园林景观中材料的使用及其功能,可以归纳出园林景观中材料的特性(见表1),建议工作人员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具有不同特性的材料。

表1 园林景观中各应用材料及其特性

6 结语

建设材料是园林景观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效果的关键元素。不同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影响园林景观的最终建设成效。要想保证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成效,就要根据园林景观工程的实际情况,遵循功能性、安全性与生态性原则,合理使用传统材料,发挥传统材料优势,同时引入新型材料,提升景观工程的环保性、生态性与经济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