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楠
(中共凌源市委党校,辽宁 凌源 122500)
花卉以独特的观赏价值成为人们美化生活、绿化环境的重要资源。多年来,世界花卉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超世界经济发展的平均速度,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辽宁省凌源市花卉产业自20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提高当地农民收入的重点产业之一。在历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凌源花卉曾获得金奖、银奖、优秀奖300余个。2001年7月,《中国花卉报》首次提出“南有云南,北有凌源”足见凌源市花卉产业在业内的重要地位。2012年,中国园艺学会球根花卉分会确定凌源市为“中国百合第一县”,且“凌源百合”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21年4月,凌源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当前,凌源市正在加快建设凌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力建设“一核、一带、六园、N基地”花卉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百合等鲜切花的种植与深加工,着力打造中国北方球根类花卉生产与交易中心。虽然凌源市花卉产业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取得诸多成绩,但是在当前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凌源市花卉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凌源市花卉产业的从业人员已达2万人,花农超8 000户;登记在册的从事花卉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户128家,从事种球经营活动的个体户128家;注册花卉公司280家,种球公司30家。总体来看,凌源市花卉产业的从业人员和正规注册的企业较多,但是企业发展同质化严重,其在规模、技术能力及产品等方面的差别并不显著,且其中流通类公司较多,生产经营类公司较少,甚至相当一部分生产经营类企业无实质性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凌源市只有1家省级花卉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带动能力非常有限。而云南省级花卉产业重点龙头企业达24家,不仅有力带动了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链质量、效益、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对推进花卉标准化生产、打造花卉品牌起到了积极作用。
凌源市花卉交易市场自2002年建成以来,营业时间已近20年,相关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已不能满足当前市场条件下的交易需求。
从线下交易来看,由于花农多年以来形成的线下交易习惯以及当前花卉市场存在的局限性,凌源市花卉交易仍以传统对手交易为主,且未开展鲜切花零售服务,仅有的盆花盆景展销大厅规模小、花卉品类少、销售环境不具美感、客流量较小,当地鲜切花及盆景绿植等衍生产品消费市场尚属空白。凌源市日常花卉消费主要集中在花店和花摊,花店的花卉消费多为庆典、节日消费,而花摊多为随意性消费。
从线上销售渠道来看,花农由于交易习惯及对网络销售模式的认识不足,线上销售意愿不强烈,只有少数从业者进行直播销售,且流量较小,宣传效果甚微。由希诺花卉种业有限公司搭建的大数据平台—“天采”,虽旨在依托凌源市花卉产业基地,利用大数据向农户、花卉生产资料厂家、销售终端人员智能推送全国花卉产业的供求信息,以带动凌源市花卉产业提档升级,但该平台在实际运行中并未发挥良好宣传带动作用。调研数据显示,“天采”平台的“天采买花”与“天采卖花”App在安卓系统的下载量均不足1万人次,在IOS系统的下载量更少。其中,面向消费端客户的“天采买花”App中正在销售的花卉种类和数量较少,消费者选择性不多;面向花农的交易端“天采卖花”App,其销售中心、资讯中心、农资中心等几个板块均长期未更新相关产业内容。“天采”平台不能满足用户更多元化的需求,导致平台下载量较低,更谈不上对于凌源市花卉产业的宣传带动作用。
当前,凌源市花卉生产面积0.17万hm,年产鲜切花约3.8亿枝,有东方百合、郁金香、唐菖蒲等十几个系列100多个品种,花卉行业年产值已突破40亿元。其中,东方百合产销量占全国30%的份额,在全国百合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郁金香产销量占全国60%的份额。但凌源市花卉产品的社会知名度较低。在百度词条搜索“云南花卉”,词条数为5 400万,搜索“凌源花卉”,词条数为205万,两者相差26倍;搜索“凌源百合”,词条数为189万。凌源市注册的凌馨、第一枝花、木兰山等花卉品牌的社会认知度也不高,搜索相关词条多为新闻通稿。同时,凌源市的百合、郁金香等优势花卉产品与城市品牌关联度不高,花卉品牌建设与城市品牌建设尚未形成合力。
自2016年凌源市成功举办首届“百合节”以来,“百合节”已成为凌源市展现地方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优势,促进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目前,凌源市已成功举办3届“百合节”,对当地花卉产业的宣传带动作用初显,但活动过后的持续带动效应不足。
第三届中国凌源“百合节”期间,新华网、人民资讯、光明网、潇湘晨报、澎湃新闻和搜狐等网络媒体均发布了相关的新闻通稿。新华网还开设了凌源“百合节”的专题页面,对凌源百合及“百合节”相关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但除了当地传统媒体及部分互联网媒体的宣传以外,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类平台对“百合节”的宣传不足,“百合节”带来的推动效应及热度很快消减,持续带动效应不足。
凌源市应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时机,通过政府扶持等方式培育本土花卉产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增强花卉产业整体实力,延伸花卉产业链,使当地花卉产业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对此,当地政府要加大对有潜力的大型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激励有能力的企业提质升级;为行业内小微企业发展制定奖补政策,引导其“强筋健骨”,推动其创新创业;营造更加公平、规范的竞争环境,引导龙头企业自主创新;搭建平台让企业之间更好地实现对接、合作,推动大小企业形成产业联盟,鼓励相关企业形成差异化优势、填补差异化市场,进而形成龙头引领、大小企业梯队协同和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
目前,凌源市花卉产业尚处于产业链上游,尚未触及中、下游产业,如基本的鲜切花保鲜处理、花卉主题公园、花卉特色小镇等科技含量较低的初级中游产品仍有待开发。当地政府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参与打造花卉主题公园、花卉小镇,引导花卉企业向花卉香料、食用、药用、装饰等功能性领域扩展;加快推进食用花卉标准化生产,促进即食加工、花卉饮料、天然色素提取和花卉制药等花卉深加工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当地花卉产业“软实力”,刺激和引导消费,培育消费市场。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不多,主要花卉原种依赖进口,是当前制约凌源市花卉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对此,凌源市要大力推进优质种苗、种球基地建设,推广应用现代温室大棚栽培、无土栽培等新技术,提高优质种苗、种球的国产化供应能力。2005年开始,世界花卉行业要求出口花卉持有知识产权证,在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优产品的情况下,要想扩大出口,就要依照国际规则支付品种权费来获得国际市场份额。因此,凌源市应鼓励花卉企业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产学研对接,培育更多优良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合、郁金香、唐菖蒲新品种,从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花卉产品从轻奢品变为生活品,消费场景也从特定化、节日化转向日常化。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带来了团购、社区购、直播带货等多种新型销售模式,也激发了花卉的消费需求,家庭园艺时代已经到来。做大花卉市场,丰富市场主体功能,将凌源市花卉市场打造成区域花卉交易中心,有利于促进当地整个花卉产业提质增效。
3.4.1 传统花卉交易功能区。凌源市花卉市场的传统花卉交易功能区应升级改造为集数字可视化交易大厅、分级包装车间、冷藏仓储室、物流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一站式交易市场,并充分依托京沈高铁、凌绥高速公路、凌青高速公路深度融入京津冀、环渤海和沈阳经济圈。
3.4.2 电商功能区。凌源市花卉市场应新建电商功能区,设立网络直播带货中心、电商营销策划中心、电商培训中心等。另外,在线上营销方面,要避免线上购买渠道单一化,可以开通微信小程序、抖音店铺、淘宝旗舰店,或入驻美团、饿了么等高频使用平台,提高鲜花下单率。通过众多花卉从业者在互联网的高频次持续输出,既可增加线上平台销量,又能不断扩大凌源花卉的影响力,使凌源花卉被全国消费者了解并认可。
3.4.3 花卉消费功能区。花卉市场还应设立盆花、盆景、鲜切花等消费区及休闲区。在盆花、盆景消费区,可以根据植物的不同属性及形态,设立不同主题的分区,要求主题鲜明且便于消费者挑选。在鲜切花消费区,可以设立单一品种花卉的专题区及创意花艺搭配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选择。休闲区可以引入餐饮店、花卉周边文创店等,成为市民周末休闲游玩的新选择,同时为花卉市场引流。
总之,凌源市应抓住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有利契机,改扩建花卉交易市场,将凌源市花卉市场打造成集平时交易、四季观赏、假日游玩于一体的区域性花卉文化活动中心、辐射带动周边花卉产业发展的花卉小镇中心、花卉主题公园旅游活动接待中心。
3.5.1 深耕细分市场。凌源市优势花卉品类以百合、郁金香为主,其中百合占全国市场份额约为30%,郁金香占全国市场份额约为60%,刚好形成与云南省花卉不同品类的错位竞争。因此,凌源市可继续大力培育百合、郁金香等主打产品,以增强凌源市在花卉细分市场中的竞争力。
3.5.2 强化品牌效应。做强花卉主打产品,做优花卉知名品牌,是今后凌源市实现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花卉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凌源市注册的“凌馨”“第一枝花”“木兰山”等花卉品牌市场知名度较低,导致品牌效应低,没有实现品牌溢价。凌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开工建设,将会引领凌源市花卉产业向着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向自主花卉品牌进军,强化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凌源市花卉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
3.5.3 花卉品牌与城市品牌建设相结合。目前,凌源市的花卉品牌与城市品牌关联度较低,在城市建设中没有优势花卉产品的形象展示,百合花、郁金香等产销占比较大的花卉没有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因此,凌源市政府应将花卉品牌与城市品牌建设相结合,让凌源花卉市场销售出去的每一枝花都有自己的品牌和地理标志,引导每一位花卉消费者消费特定花品的同时都知晓“京郊漫城、北国凌源”,既彰显出品牌效应、获得品牌溢价,又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知名度,进而实现花卉品牌与城市品牌相得益彰。
3.5.4 加强宣传。花农或花企可通过各种宣传载体,如城市广场、户外广告、高速广告牌、高铁站和高铁车身等,扩大宣传面,持续发挥宣传推广作用。
“百合节”是凌源市花卉产业的一大盛事,旨在推动花卉产业提质升级,扩大凌源花卉的影响力,擦亮“北方花都”这张独有的城市名片。为促使“百合节”产生持续的引流效应,应将“百合节”打造成为凌源市不会落幕的花卉盛事和独有景点。凌源市应丰富“百合节”内容,并赋予其文化内涵,且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从而为持续引流奠定基础。
“百合节”场馆设计可将室外与室内相结合。室外展区可设计包含大型花海区、花境造景区和永久性花卉主题公园的大场景景观。其中,大型花海区以室外大面积种植花卉为主,利用凌源市优势花卉打造具有层次感的田园氛围,配合户外自然景观,辅以风车、玻璃花房等道具,营造良好自然风光。花境造景区则主要是采用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植物造景模式,即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经过艺术的提炼,将花卉、花灌木、观赏草等混合搭配种植,模拟自然界野生花草交错生长的状态,营造出不同于花海宏大场景的细腻迷你式景观。永久性花卉主题公园是通过固定建筑物修建长期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主题花卉公园,起到持续引流的作用,并进一步带动凌源市温泉康养旅游业发展。室内展区包含沉浸式光影花展、大型纸艺花展及“花的故事”文化展馆,同时设立包含摄影展专区、手作区的互动区域,以及包含商务洽谈区、花卉超市、休闲餐饮区的配套服务区。其中,沉浸式光影花展是通过影像技术在一定空间内打造出全覆盖的光影流动花卉展示效果,是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听觉震撼和互动体验感的沉浸式花展。当地开展花卉展时,可应用新媒体技术,使展会更具科技感,使花卉节不仅只停留在视觉感官的体验,而是通过交互设计、投影技术和场景营造,使赏花不仅可观、可嗅,甚至可感、可尝。纸艺花展区对仿真花卉进行布景展示,使场景更具艺术美感,是非常适合拍照打卡的热门景点,且展示时间较长。因此,此区将会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参与“百合节”的宣传,带来不同平台的流量。“花的故事”文化展馆可通过对凌源市花卉产业发展历史、成长历程、未来展望及花卉相关知识的介绍,使前来参观的大众对凌源花卉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为“百合节”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摄影展则是通过一定主题的设定,激发广大摄影爱好者捕捉更多的凌源市景、“百合节”美好瞬间等,通过不同的视角多方位展示美好凌源。手作区通过让到访“百合节”的游客尤其是年龄较小的游客与父母一同动手制作花卉周边产品,使游客在体验制作快乐的同时深度融入“百合节”。商务洽谈区主要为花卉从业者提供进行商务洽谈的场地。花卉超市主要售卖百合、郁金香、唐菖蒲、向日葵等鲜切花和家庭盆栽、永生花等。游客可以在观赏中通过扫描花卉超市内商品的二维码,直接购买商品或快递到游客指定地点,进而形成一种特殊形式的直播带货。休闲餐饮区作为“百合节”配套设施,不但可以满足游客休息、餐饮等需求,给游客带来更加舒适的观展体验,还能使其品尝凌源市的特色小吃,延长游客观展时间。
通过以上多场景的设置,照顾不同年龄群的游客,可持续发挥“百合节”的宣传效果,不断扩大凌源花卉的影响力。
花卉产业作为生态效益显著的绿色朝阳产业,是建设美丽中国、扮靓大美凌源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更是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当前,凌源市在全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新契机下,要聚焦做出示范、树立标杆,优化发展环境,把花卉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